摘要:与以往不同,此次发布会走出了新闻发布厅,把现场设在山东省首个跨国药企生产制造类项目、阿斯利康全球产能最大的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建设现场。阿斯利康青岛区域总部在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上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4月24日,基地项目一期建筑主体刚刚竣工。
5月16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在青岛召开“服务跨国公司 山东在行动”专题新闻发布会。
与以往不同,此次发布会走出了新闻发布厅,把现场设在山东省首个跨国药企生产制造类项目、阿斯利康全球产能最大的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建设现场。阿斯利康青岛区域总部在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上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4月24日,基地项目一期建筑主体刚刚竣工。
发布会现场
现场,水泥地面、抹灰天花板、管网线路裸露……在这样一处“原生态”大楼里开发布会,对众多记者来说都是首次体验。那么,为何要把发布会选择在这里?
这则数字应当可以解惑:作为以创新为驱动的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青岛项目于2023年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施工许可;2024年,又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封顶;接连追加投资,目前项目总投资达到7.5亿美元……这一青岛服务跨国公司高效投资的典型样本,被称为“青岛速度”,已在阿斯利康公司内部成为高效办事的范例。
在极具冲击力的场景选择、沉浸式体验感的氛围烘托下,这场“搬到”项目现场的新闻发布会,让“投资山东”“投资青岛”的宏大叙事在传播中更接地气、深入人心。
发布会透露,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召开在即。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变革的特征愈加明显,全球价值链面临重构,跨国公司战略选择也走到了至关重要的“十字路口”。如此看来,在此时,于此地,召开这场发布会,更显深意。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者,是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对于在华经营的跨国公司来说,过去四十余年,全球经济高度连接和融合,大家见证、参与并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快速崛起。当下,全球技术、经济、地缘、社会等因素都在发生新变化,呈现出新格局,跨国公司也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增长模式和路径。
中国日本商会的调查报告显示,半数以上受访企业将在2025年“增加”或“保持”对华投资。
中国英国商会和中国德国商会调查报告显示,76%的在华英资企业计划维持或增加在华投资,超过一半的德资企业将在未来两年内增加投资。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正为外企在华发展赋予强劲驱动力。
山东始终把跨国公司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好伙伴”。截至目前,全省在营外资企业1.9万余家,其中23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山东投资943个项目。2024年出台《关于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实施意见》, 为跨国公司来鲁投资兴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青岛是山东开放发展的龙头,广大跨国公司把青岛作为全球布局的重要一极,通过青岛深度融入国内强大市场、积极开拓广阔国际市场,投资规模从小到大,合作领域从单一到多元,投资项目从制造工厂到研发中心。目前,已有1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设立412个项目,青岛的外资企业数量占全省总数近四成。
阿斯利康青岛项目就是最佳例证。
该项目填补了山东省跨国药企生产制造领域空白,投产后将成为智能化、产能大、品类全的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依托青岛区域总部,阿斯利康陆续落地青岛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和青岛智慧医疗创新中心。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旗下的青岛基金也正式投入运营,将带动呼吸疾病诊疗、罕见病治疗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升级。
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一期外景
去年,青岛共收获21个世界500强项目到账外资5.7亿美元。对诸多跨国公司而言,无论在供给端还是市场端,中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而在大家眼中,营商环境、人才资源、政策支持、广阔市场等都是扎根青岛的“关键词”。
埃地沃兹(Edwards)是总部位于英国的全球真空和尾气处理解决方案制造及供应厂商,尤其在半导体和平板显示器行业的真空和尾气处理设备上,是全球领导厂商。经4期投资扩建,埃地沃兹真空泵制造(青岛)有限公司目前年产真空泵设备能力达到3万多台(套)。该企业自2012年落户青岛以来,已累计投资11亿元。
埃地沃兹真空泵制造(青岛)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之所以持续投入,是因为对青岛的营商环境非常满意,同时也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公司总经理曾勇说,过去10年,公司业绩获得超过30倍的增长。
新格局下,跨国公司在中国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总部对于中国区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同时,创新、本土化融合等维度的权重正在加大。
海克斯康是全球领先的数字化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在精密计量领域的众多高科技细分市场排名全球第一。
海克斯康大中华区总部就位于青岛,作为海克斯康集团的核心成员,青岛公司是中国技术最先进、实力最强的三坐标测量机制造企业。去年,该企业加力投资5000余万元,新增两条高端便携精密测量仪器生产线。
海克斯康青岛智慧产业园
“从我们建厂、搬迁,到每一个项目的建立,都得到了青岛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并给予我们很多政策性引导。”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商务运营事业群副总裁詹亚南表示,海克斯康一直在践行着“Global+local”的技术本土化战略,目前,海克斯康集团的核心软件、硬件均已实现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知识产权和本地化生产。
在跨国公司看来,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将为企业持续深耕发展带来更多确定性——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环境的“确定性”、治理的“确定性”。
在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外企巨头仍将标志性的项目放到青岛、持续增资加码青岛,无疑显示了全球市场对这座城市的信任和期待。
青岛乐见这样的场景和期待。更重要的是,如何“接住”这样的期待。
这首先要以“软环境”吸引人。具体来说,政策供给务求清晰,为企服务务求具体,在准确把握一线真实呼声和真实走向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施策、精准施策。
今年,青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走访调研外资企业实地了解进出口业务开展情况,青岛制定了《外资企业促增资扩产“专项服务行动”工作方案》切实解决企业困难问题……这些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透明、稳定、可预期的环境。
与此同时,整座城市发展的基础“底座”,亦需持续迭代升级,以求在任何变革挑战来临时保持定力。
在产业层面,青岛市正以“10+1”创新型产业体系、“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十大现代服务业等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招商方向和细分赛道,持续深化与跨国公司务实合作,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众多“牵手”跨国公司的领域,比如,依托青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专业园区,大力招引设备制造商、材料供应商、技术服务提供商;围绕新兴产业,聚焦细分赛道,着力招引研发中心,核心部件、关键配件生产基地……政府效能越高、服务越精准、支撑越足,跨国公司的信心自然会更为坚定。
当前,“中国创新”正在与“中国市场”“中国速度”“中国开放”等并驾齐驱,成为中国磁力的重要来源。
把握时代机遇,青岛的关键之举,还是更深层次、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
作为开放政策最集中的城市之一,青岛在跨境投融资便利化、金融开放等领域享有一系列先行先试的政策,近期又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就在不久前,山东推出了23项高含金量支持措施,加快推动上合示范区扩能提质。而在国家最新印发的《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指导下,作为山东自贸试验区面积最大的片区,青岛自贸片区先行先试、改革探索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这些都是青岛在自身发展环境上多下苦功、提质提效的重大机遇。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将重大机遇和制度创新红利转化为跨国公司在青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现实效益,青岛正全力以赴。
来源:青岛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