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近日,在越南海防市城市解放70周年之际,南宁市艺术团跨越山海,赴友城越南海防市开展交流演出,以一场融汇民族精魂的艺术盛宴,为海防市凤凰花节暨海防市城市解放70周年纪念日活动添彩。
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近日,在越南海防市城市解放70周年之际,南宁市艺术团跨越山海,赴友城越南海防市开展交流演出,以一场融汇民族精魂的艺术盛宴,为海防市凤凰花节暨海防市城市解放70周年纪念日活动添彩。
当芦笙的清音在活动现场飘扬,当《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旋律激荡起观众的心潮,南宁与海防这对友城,以文化为纽带,在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上书写“民心相通、美美与共”的生动注脚。
南宁市艺术团的艺术家为观众献上精彩演出。青秀区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供图
根脉相连:七秩芳华映照友城初心
从邕江之滨到红河河畔,承载着深厚友谊的“连心桥”越筑越牢。
自2006年南宁与海防缔结友城关系以来,双方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至今已结出累累硕果:两市建立常态化交流与合作机制,通过信息“绿色通道”密切互动;南宁市青秀区和海防市吴权郡建立友好区郡关系,自上而下的各层级友好搭建民心相通之桥;“南宁国际友城进东博”展区里,高品质海防沉香引人瞩目;南宁青秀国际传统舞龙邀请赛上,海防龙队惊艳亮相;“老友南宁”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活动走进海防市,“游南宁”成为海防市民新时尚;南宁中越友城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上,南宁工匠与海防同行进行思维碰撞与智慧交融……
正如海防市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黄明强所说:“70年前,海防在战火中重生;70年后,凤凰花因友谊而绽放。”南宁市艺术团团长毛鑫则以壮乡铜鼓为喻:“鼓声震震,是邕城与海防共击时代节拍的铿锵之音;鼓纹绵绵,是两城人民心意相通的永恒印记。”
文化共情:山水同歌激荡心灵交响
在海防市凤凰花节暨海防市城市解放70周年纪念日活动的系列文艺演出舞台上,邕城艺术家们以文化使者的身份融入这场盛宴,为越南朋友献上了艺术大餐。
舞蹈《壮美之约》以纯肢体语言解构经典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壮族舞者身披蓝靛染织的锦绣,以“摆臂如浪、踏步成峰”的意象,将邕江烟雨与红河波涛融于方寸舞台。海防市文化体育旅游厅厅长陈氏黄梅惊叹:“无需言语,我已看见两国山水相连的壮美。”
苗族芦笙舞《芦笙起舞六月六》的演员们手持镶银芦笙腾跃起舞,笙管中流淌出的是节庆欢歌,也似跨越国界的生命礼赞。海防艺术家阮文辉现场学吹芦笙后表示:“芦笙的旋律让我想起越南西北山区的芦笙舞,原来我们的根脉如此相通。”
民心交融:青年力量浇筑友谊根基
“当我教会越南观众用壮语说‘你好’时,他们眼中闪现的对中国文化的好奇与热爱,让我再次笃定文化是沟通心灵最好的语言。”南宁市艺术团领队彭志伟在演出日记中写道。
这场由“90后”“00后”青年担纲主力的艺术对话,以“Z世代”的创意编排,让中越友好在青春的土壤中焕发新生。南宁市艺术团青年艺术家韩富感慨道:“青年是友谊最炽热的传火者,我们愿做一树凤凰花,既绽放在故乡枝头,也芬芳邻国的春天。”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此次南宁艺术团的友好之行,是以地方故事诠释国家叙事的创新探索。今日的南宁以文化为媒、以艺术为桥播下的种子,必将在东盟大地长成“根相连、叶相触”的连理之林。南宁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窗口,正以文化的柔性力量,通过娓娓道来的“南宁故事”“中国故事”,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画卷上添新彩。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