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真不了!——透视两起伪造证件案的“罪与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7 00:25 3

摘要:2023年3月,济南某货运代理公司负责人于某某接到一笔“大单”——一位客户要求连夜将未检疫的宠物猫犬空运至外省。面对高昂的运输费诱惑,于某轻车熟路地打开电脑,调出一张真实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用修图软件将货主姓名、宠物种类等信息逐一擦除修改。短短1

私利铤而走险触碰法律红线,天桥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两起涉伪造、买卖证件罪典型案件,揭开了此行为的法律代价与社会危害。

宠物空运背后的“PS骗局”

2023年3月,济南某货运代理公司负责人于某某接到一笔“大单”——一位客户要求连夜将未检疫的宠物猫犬空运至外省。面对高昂的运输费诱惑,于某轻车熟路地打开电脑,调出一张真实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用修图软件将货主姓名、宠物种类等信息逐一擦除修改。短短10分钟,一张足以乱真的假证明便“出炉”了。两年间,于某某伪造15份检疫证明,每单收取客户数百元“加急费”,让未经检疫的宠物混入航空运输链,潜在传播动物疫病的风险触目惊心。

“这些伪造证明与真品相比,防伪标识、印章位置都存在细微差异。”天桥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杨宽介绍,于某某利用货运代理行业信息不对称的特点,通过篡改货主姓名、宠物种类等关键信息,形成“一证多用”的造假模式。但纸终究包不住火,航空公司发现多份证明存在重复编码问题后报案。侦查机关通过专业机构对电子底档溯源,锁定于某某电脑中的修图记录。经专业机构鉴定,15份证明均系伪造。2024年8月,天桥区检察院以于某某涉嫌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提起公诉。最终,于某某被判处拘役4个月,缓刑4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五十二条、第一百零三条,《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十三条有关规定,《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A)》是用于合法跨省运输犬、猫等伴侣动物的法定文件,证明动物已通过检疫,符合健康标准且未携带疫病风险。未持有该证明擅自运输动物,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需由动物饲养者(货主)本人或委托代理人,持《动物狂犬病免疫证》,向动物所在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一般为农业农村局下属部门)申请办理。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当场签发《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证明有效期一般为3—5天,需要在有效期内完成运输。且仅限申报地至目的地的单次运输,中途不得变更路线。

“一张假证,可能成为动物疫病传播的‘通行证’!”杨宽表示,此案暴露出个别从业人员利用技术手段钻空子的新趋势,检察机关将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国家机关证件的权威性。

为赚“快钱”成为“虚假”法人

在校大学生张某某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日结千元,轻松兼职”的广告。联系上中介李某某后,对方开出条件:“不用干活,带上身份证办点手续就行!”

见面后,李某某塞给张某某一份“剧本”:“你就说是开网店卖服装的,其他我们来搞定。”短短三天,张某某在李某某的“指导”下,编造虚假地址和经营范围,办理了四套包含营业执照、对公账户和公章的公司资料。当他揣着4380元“好处费”回到宿舍时,还暗自得意找到一条“生财捷径”。

一个月后,公安机关在侦破一起电信诈骗案时,发现赃款正是通过张某某名下的对公账户流转。面对审讯,张某某脸色煞白:“我以为只是卖几张‘纸’,没想到会牵扯诈骗……”

“这不是普通的‘兼职’,而是把国家信用当成商品贩卖!这些‘壳公司’资料很快被电诈团伙用于转移赃款。”杨宽介绍,通过调取银行流水显示,张某某名下账户涉及多起电信诈骗资金流转。尽管张某某辩解“只是赚点零花钱”,但其行为已构成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3000元。

证件办理日趋便利,但也被不法分子利用。而涉世未深的在校学生则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人”,用“零风险”“高回报”的话术诱人入局。刑法第280条明确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最高可处10年有期徒刑。像张某某案件中出现对公账户被用于电诈的情形,还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检察官提醒,在数字经济时代,任何国家机关证件都不只是“一张纸”,而是承载着法律效力和社会信用的重要载体。从身份证到营业执照,每份国家机关证件都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凭证。每个公民都是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应增强法律意识,切勿因蝇头小利触碰法律红线。若发现证件丢失或被盗用,应立即向发证机关报备并报警,共同维护国家机关证件的权威性。只有人人敬畏法律、守护诚信,才能让“假证”无所遁形,让社会运行更加清明有序。(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王晓菲通讯员王乐群)

来源:每天看点新鲜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