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又抬头?专家解读:本轮反弹可控,三类人需警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04:26 2

摘要:近日,新冠感染又抬头话题冲上热搜,多地网友晒出抗原阳性结果,引发公众担忧。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国新冠阳性率连续三周攀升,南方省份尤为明显,住院病例中新冠阳性率更是一度超过流感病毒。这波反弹是“新疫情”还是“常规波动”?普通人如何科学应对?专家

近日,新冠感染又抬头话题冲上热搜,多地网友晒出抗原阳性结果,引发公众担忧。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4月全国新冠阳性率连续三周攀升,南方省份尤为明显,住院病例中新冠阳性率更是一度超过流感病毒。这波反弹是“新疫情”还是“常规波动”?普通人如何科学应对?专家权威解读来了!

一、为何新冠阳性率突然上升?三大关键因素

1. 群体免疫屏障减弱

自2023年12月上一轮感染高峰后,人群自然感染产生的抗体已基本消退,而2025年2月流感流行规模为三年最小,进一步削弱了交叉免疫保护。

2. 病毒变异株“免疫逃逸”增强

当前流行株为XDV变异株(NB.1.8.1分支),其刺突蛋白突变可突破疫苗和既往感染建立的免疫防线,导致重复感染风险增加。

3. 社会活动与季节因素叠加

清明、五一假期人口大规模流动,叠加春夏换季温差大,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温床。

二、本轮疫情特点:症状轻、传播快、波峰短

- 症状更隐蔽:以咽痛、低烧、咳嗽为主,部分患者无症状,易被误判为普通感冒。

- 传播力不弱:XDV变异株在东南亚多国已成主流毒株,国内多地门诊病例中新冠检出率超流感。

- 波峰预计5月下旬达顶:专家预测,全国阳性率将在6月初回落至8%-10%,6月下旬降至5%以下,不会影响高考等重大安排。

三、公众需注意:三类人高风险,防护要做“升级版”

高风险人群

1. 60岁以上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感染后重症风险高。

2.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基础疾病者。

3. 免疫低下群体: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患者等。

科学防护指南

1. 个人防护“五步走”

- 密闭场所戴口罩(医用或KN95),保持1米社交距离。

- 室内早晚通风半小时,勤洗手、多消毒。

- 均衡饮食(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2. 症状监测与应对

-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立即抗原检测并居家隔离。

- 确诊后48小时内评估抗病毒药物(如先诺特韦),避免传染家人。

3. 疫苗接种不可松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应接种XBB或JN.1适配疫苗加强针,降低重症风险。

四、专家提醒:不必恐慌,但需警惕“破防”场景

- 家庭防护重点:分餐制、卫生间消毒、感染者独立房间休息。

- 公共场所策略:减少跨省聚集,必要时佩戴口罩,避免触摸公共设施。

- 重症预警信号:持续高烧超3天、胸闷气短、血氧低于93%,需立即就医。

科学应对,守护健康防线

本轮新冠反弹是病毒变异与免疫动态平衡下的常态波动。对普通人而言,它更像一场“拖尾感冒”,但对脆弱人群仍是严峻考验。通过科学防护、分级管理,我们完全能将疫情控制在可防可控范围内。记住:防护不松懈,健康不“躺平”!

来源:养生智慧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