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玩不转A锁B射C导?导弹锁定目标要8分钟,误差达4公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07:24 2

摘要:前几天我在文章里说这次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空军大获全胜,得益于体系作战的优势,因为巴空军采用的是空中三三制战术,即A锁B射C导,有人问我,这看起来并不高深,为什么印度不用这样的战术?原因很简单:印度没这个本事。

前几天我在文章里说这次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空军大获全胜,得益于体系作战的优势,因为巴空军采用的是空中三三制战术,即A锁B射C导,有人问我,这看起来并不高深,为什么印度不用这样的战术?原因很简单:印度没这个本事。

完成A锁B射C导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一个完全融合的空战体系,战斗机、预警机、地面雷达之间的战情传输能做到无缝衔接,这个在我们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对印度而言却难于登天,原因就在于它的武器系统过于碎片化了。

印度的武器号称“万国造”,虽然夸张了一点,但不多。仅空军的装备就来自12个国家,其中预警机有两款,分别为俄制A-50I、国产“天空之眼”。

A-50I说是俄制预警机,其实俄罗斯只出了一个伊尔-76TD的载机平台,雷达是以色列的EL/M-2075有源相控阵雷达,即“费尔康”雷达。这款雷达原本是我国和以色列合作的预警机雷达,后因为美国施压,以色列单方面毁约,最后被印度这个冤大头接手了。

【A-50预警机内部】

至于其国产的“天空之眼”预警机,载机平台是巴西的ERJ-145XR支线客机,雷达印度自称是自主研发的C波段雷达,其实是瑞典的。单看雷达的纸面数据都还过得去,但实际使用起来问题就多了。

首要的问题就是数据链不兼容。

A-50I预警机使用的是俄制TKS-2-27数据链,由于使用的是以色列的雷达,所以兼容以色列的ACR-740军用数据链,但阵风战斗机使用的是北约标准战术数据链LINK-16,以及JTRS。这些数据链在加密算法、通信频率、消息格式上都存在根本的差异,无法互通。

如俄制TKS-2-27数据链还是相对落后的CDMA格式,比LINK-16整整落后一代,传输数率仅2Mbps。由于缺乏动态密钥更新机制,信息传递延迟高达17秒钟。

并且它的雷达数据需要外置模块完成协议转换之后才能与阵风战斗机共享,这种“翻译”会产生定位误差,使得导弹的引导精度误差达到4公里。

印度并不是没发现这个问题,刚一接手阵风就发现了。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加挂来自以色列的“利特宁”吊舱。加挂吊舱后数据兼容问题有所好转,但却会对阵风的SPECTRA 电子战系统产生电磁干扰,导致雷达探测距离从 160 公里骤降至 47 公里。

印度蕞后只得作罢,改用传统的语音通讯。这也是为什么巴空军飞行员频繁地在公共频道里监测到印度空军用语音明语报出自己的方位和距离,比如目标在几点钟方向,距离多少公里等等。

这样的语音通讯不但容易被电子干扰压制,还需要飞行员手工解算目标参数再装载进导弹中,大大增加了反应时间,据巴空军监测,整个过程长达8分钟,这个时间足够被PL-15击落好几轮了。

这也证实了印度预警机与战机间的数字化协同完全失效。尽管A-50I预警机的账面数据尚可,但却因为体系不兼容而沦为信息孤岛,只能采用这种原始的 “跨语言对话” 方式指挥作战。

反观巴方 ZDK-03 预警机,可直接将目标三维坐标同步至歼 - 10CE 的头盔显示器,飞行员无需开启雷达即可发射导弹,实现 “雷达静默攻击”,真正做到了发现即摧毁,润物细无声。

【巴基斯坦接收歼-10CE时对飞机的评价,当时很多人是不信的】

印度曾计划为A-50I开发一套国产的“星座”数据链,但由于缺乏核心算法和加密技术,这个项目搞了10年蕞后还是无疾而终。印度输掉的不仅仅是一场空战,更是对现代化战争本质的认识,在 “传感器即战斗力”、“数据链即生命线” 的时代,单纯堆砌单机先进装备早已过时了。

A锁B射C导的空中三三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一点也不简单,真到能做到的国家没几个。正所谓没有无敌的单机,只有融合的体系。

来源:沙场秋点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