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字如金,德之共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14:54 2

摘要:一字如金 | "俭",勤俭戒奢,俭以养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一字如金 | "俭",勤俭戒奢,俭以养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传》

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桓宽《盐铁论救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有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用纯《治家格言》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陶渊明《移居二首》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司马光《资治通鉴》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显学》

勤俭该花的钱一分不省,不该花的钱我一分都不花,最大的浪费,就是“决策失误”,最大的勤俭就是“战略投资”。

经营者的决策失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与犯罪,忽略自己的过失而对别人求全责备的人,不可能治理好家天下;

对自己宽容而对别人刻薄的人,一定会遭到众人的遗弃;因为过失就忘记了别人功劳的人,一定会大失人心;部下如果都有了外心,必定沦陷和灭亡;用人却不给予信任,必定导致关系疏远。

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会让人感到沮丧和不满;事前承诺的多,但事后兑现得少,必然招致怨恨;开始的时候热情相迎,但后来又拒于门外,一定会遭恩断义绝,这些都是巨大浪费。

提高自身修养重要性,治家治企治国,以和为大道,比如老子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三宝扩展到治国、治天下,都要节约我们的资源要懂得惜福。

比如在三国时期,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即只有清心寡欲才能明确志向;“俭以养德”,即节俭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

“淫慢则不能励精”勤学,勤做事,生活要节俭,培养自己远大的志向,学业和事业才能有所成就,品德才会高尚,勤劳才能开源,创造财富;节俭才能节流,储存财富。

《大学》讲: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也。生之者众,为之者疾,讲的是勤;食之者寡,用之者舒,讲的就是俭。

努力去创造财富,积极进取,勇猛精进,知足节用,不铺张浪费,勤俭不仅是财富之源,更是幸福之源。

大多数人还是执着于“小我”的满足,贪欲也好,吝啬也罢,外表看似不同,其根本都是向外求,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或名利。

而真正智慧的人,懂得向内求,想要获得真正的“财富”,要在自己的德行和智慧上下功夫,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曾国藩在家训中警示子弟:“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从古至今,凡是人才辈出之家,都是因为有良好的精神传承。以勤俭节约传家,有利于培塑后人艰苦朴素、矢志奋斗的品质,家业自然兴旺。

“国家欲安黎庶,莫先于厚风俗;厚风俗,莫要于崇节俭”,历史上秦穆公奉行“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的为政理念,勤俭治国,为秦的强大及至最终一统天下打下基础;

汉文帝以身作则推崇勤俭,“履不藉以视朝”“露台惜费”,得创“文景之治”。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勤俭是全球人民的传世之宝。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治国之策,勤俭是中华民族的治家之道。勤俭是个人立身之本。

历史上,隋文帝杨坚统一华夏,勤俭治国,缔造了“开皇之治”,而隋炀帝杨广荒淫奢侈,败掉了。

秦穆公得天下三十九年盛世,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四十年“文景之治”,都是勤俭治国的结果。

无论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劝勉,还是“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告诫,有关俭与奢的箴言,沉淀着历史的启迪,牵动着中国人对家风与国运的思考。

节俭的思想浓缩了中国哲学的智慧,自古以来,节俭就被视为治国之道、兴业之基、持家之宝、做人之本。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无论我们国家的经济再发达、物质再丰富,人民的财富再增加、生活再美好,节俭的意识也不能丢,节俭的传统美德需要代代弘扬。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家恩.天行健.地势坤.齐家道!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来源:中华大家读书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