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路恒:麻线也能织出金毯子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17:35 2

摘要:5月16日,由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共8名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代表走上演讲台,讲述他们奋斗逐梦、担当奉献的故事。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生动描绘出新时代残疾人自尊

全国自强模范、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力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 此路恒

编者按:5月16日,由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举办的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共8名全国自强模范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代表走上演讲台,讲述他们奋斗逐梦、担当奉献的故事。这些感人至深的事迹,生动描绘出新时代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貌,彰显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瞩目成就。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此路恒,是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赤恒底村的一名农民。

八岁那年,一场高烧让此路恒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看着朋友们在山坡上奔跑,他只能蜷缩在火塘边,连走路都怕被人笑话。小学五年级,此路恒辍学了。

那时候,此路恒觉得自己彻底成了废人。直到阿妈的一句话点醒了他:“你腿不行,脑子可好着呢!”后来,此路恒种菜、养猪、开荒、学做衣服,别人出一分力,他就出十分力。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但能自食其力,他的心里很踏实。

此路恒所在的赤恒底村是一个古老的傈僳族村寨,村里一直保留着手工织布制衣的手艺,传统的傈僳族服饰都是各家自己用手工织布做成。此路恒发现,手工织出来的麻布卖布匹利润少,成品服饰却能卖到好价格,他摸着衣服上的太阳纹,心里亮堂起来。

2000年,此路恒和妻子商量后卖掉了家里两头猪,换来一台二手缝纫机,把祖辈传下的斜襟坎肩改成收腰短衫。带着新衣去县里赶集时,大家都被此路恒衣服上鲜艳的色彩和别致的盘扣吸引,纷纷抢购。攥着皱巴巴的钱,此路恒这个从没出过大山的汉子第一次明白:原来老手艺里藏着金钥匙!

2013年冬天,此路恒把七户村民叫到自家火塘边,指着堆成小山的布料说:“乡亲们,我们合伙干!”有人嘀咕:“残疾人能折腾出什么?”此路恒当场立下字据:“干一小时结一小时工钱,做坏一件衣裳我赔三件!”

合作社开张那天,缝纫机“哒哒”声让整个山谷热闹起来。2017年,此路恒的合作社年收入突破370万元,40多户社员家家盖了新房。曾经质疑他的老大叔抹着眼泪说:“阿此老板,麻线真被你织成金毯子了!”

非遗传承的根,必须扎在泥土里。

2018年,国家非遗扶贫的春风吹进怒江峡谷,此路恒带着社员们把合作社升级成“非遗扶贫工坊”,请来省级传承人教姑娘们绣花,并顺势推出“纱兰颜”品牌,将贝壳、银饰与现代裁剪结合,让传统服饰登上电商平台。

如今的赤恒底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种玉米糊口、穿麻布御寒”的穷山沟。合作社每年生产4万套民族服饰,远销东南亚;218户人家靠着“纱兰颜”品牌脱贫,66名残疾人找到了生计。

此路恒的肩上有傈僳族千年的手艺,心里有一团永远不灭的火。据记者了解,此路恒至今已用了88根拐杖,刚刚新换了第89根,这条路,他走得很慢,但从未停下。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