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国文学宏大深邃,总是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这种厚重首先来自物理上的直观感受: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字,成书少则四五百页,多则上千页,拿在手上仿佛砖头一般……另一个维度的厚重则来自精神层面,相较于其他文学,俄国文学似乎总是更加关注社会根源、人类灵魂、人性本质等具有
俄国文学宏大深邃,总是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这种厚重首先来自物理上的直观感受: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字,成书少则四五百页,多则上千页,拿在手上仿佛砖头一般……另一个维度的厚重则来自精神层面,相较于其他文学,俄国文学似乎总是更加关注社会根源、人类灵魂、人性本质等具有普世意义的宏大命题。
俄国文学的魅力所在也恰恰是它使人痛苦之处:它让我们对人的苦难理解得更加深刻,也让我们对存在提出无解的质疑。
俄国文学总能让我们在对人类普世生活中种种事关痛苦的理解中,变得愈发强大,坚韧,世界在我们眼前如此清晰地展开。当托尔斯泰借由《战争与和平》宏大的主题框架下,纤毫毕现地展现了个体心灵的成长过程,同时又用大量的篇幅将自己对历史、战争、人民意志、必然性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和议论穿插于故事之间,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民族史诗,却同时映射出每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奋力生活的人的内心精神。
《安娜·卡列尼娜》,则借由安娜和列文两人的生活轨迹作为线索,一明一暗,一在具体生活一在精神世界,高度概括地写出了人生必将遭遇的“无法自洽”。每个人面对的困境总是各不相同,然而《安娜·卡列尼娜》总能指引读者找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当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新世代的社交媒体上走红,几百年前《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发狂似的跪倒在索尼雅面前说出:“我不是向你膜拜,我是向人类的一切痛苦膜拜。”这句话几乎描绘出了所有人阅读《罪与罚》时的最真实感受:每次阅读这部作品,对人类苦难的理解,便会更深一分,也正因如此,《罪与罚》甚至超越了宽泛的文学意义,成为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不同学科必读的经典文本。
当我们打开布尔加科夫用自己人生的最后十二年,呕心沥血写出的《大师和玛格丽特》。看到他以天马行空的狂野想象虚构了撒旦造访莫斯科的魔幻时空,将自己与爱人那完美到令人不敢相信的爱情谱写为现实时空,又借古喻今重写了彼拉多处死耶舒阿的故事构成历史时空,三重时空交相辉映,将善与恶、爱与恨、真理与谎言、荒诞与现实融为一体,一切都仿佛印证着书中那句:“手稿是烧不毁的!”
每一次阅读俄国文学,都像是一次动人心魄的旅途,莫斯科冬夜凝结的寒霜与伏尔加河解冻的春汛之间,俄罗斯文学始终燃烧着一团幽蓝的灵魂火焰。
2025年的五月起,我们决定以“向一切人类痛苦膜拜”为主题做一场综合阅读展览,读者可前往以下书店,参与限时买赠活动,详情可去各个门店了解。
买赠规则
所有参与展陈线下书店,可在陈列期间,任意购买展区满金额至199元,即可获赠译文社文创品牌七海之星主题万用之书一枚(四种随机,可以当卡包,包挂,手账本皮,杂物包):
- END -
“译文会员”小程序上线
提供上海译文一站式会员服务
特价秒杀|线下活动|线上直播
电商大促|主题书单|好书上新
阅读社群|视频节目|打卡签到
来源:上海译文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