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过去咱们说违法犯罪,那是天大的丑事,对吧,咱都说家丑不外扬,更何况是自己犯事儿,甚至上通缉令,被抓进监狱的事儿,按正常思维,肯定是出狱后,好好改过自新,把过去的犯罪身份和经历赶紧跨过去,不提了,咱重新做人,好好做事儿。现在可倒好,居然有个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过去咱们说违法犯罪,那是天大的丑事,对吧,咱都说家丑不外扬,更何况是自己犯事儿,甚至上通缉令,被抓进监狱的事儿,按正常思维,肯定是出狱后,好好改过自新,把过去的犯罪身份和经历赶紧跨过去,不提了,咱重新做人,好好做事儿。现在可倒好,居然有个别的刑满释放人员,找到互联网当网红这个机会,开始当网络主播开直播了,当然,咱说要是直播内容是讲讲这些年走过的弯路,引导网友不要跟自己一样,要遵纪守法,走好人生路,这样的内容那我都愿意去当个粉丝。
但有些刑满释放人员,是真不走这正道,例如当年因为相貌在一众通缉令中被网友看到然后被戏称为“最美通缉犯”的卿晨璟靓,您还有印象吧,她已经刑满出狱,而且当了半年多的网红了,但她直播的内容是什么呢?有“大牢出来的女人”、“最美酒托”等等这些拿自己犯罪经历当谈资当噱头甚至当炫耀的内容,说白了,这位被部分网友捧上“最美通缉犯”的卿晨璟靓,不但不以通缉犯的身份为耻,反而以此为荣。
破除“内卷”管理模式 决不能搞“形式主义”
禁得漂亮,禁得正确啊,这能用这些内容直播半年,说实话我觉得平台封得还算慢了点儿,而且这位是真的没改造好我觉得,这过去做的丑事儿,真好意思不停地在直播节目中反复说啊,这是生怕自己通缉犯的身份不能家喻户晓是吗?唉,这时候必须得请出唐国强老师来上一个“名场面”,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平台现在也是对她的账号封禁了,而且这是她被封的第二个账号了,说明她炒作自己这个通缉犯的不光彩人设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知道下次会不会再换个马甲再来啊,但我奉劝这位,还年轻,还能从犯罪的人生中重新来过,没必要继续用这种身份来博眼球、来冲流量,颜值不是真的就是正义,从平台的举动就可以理解网络世界也要遵循真实环境里的公序良俗。
“仅退款”被取消 体现“改变”的意义
不过她走的这个赛道啊,还真不是第一个开拓者,现在居然真有不少MCN公司专门就寻找一些刑满释放人员,跟他们签约,就要求他们在网上讲自己的犯罪行为和在局子里的经历,你能想到这种“纯狱风”啊,也能成直播的赛道吗?我跟您说,流量还不小呢,因为这些不良MCN公司,深谙“审丑经济学”,将犯罪污点包装成“逆袭故事”,把法律的红线踩成“财富密码”。这种操作看似“商业嗅觉灵敏”,实则是毫无底线的逐利。所以平台若仅靠事后封禁“擦屁股”,而不从算法推荐、账号审核等源头堵漏,便是变相助长歪风。
各领域全行业携手 让“内卷”成为过去式
追逐流量也得遵循公序良俗,寻求刑满释放再就业,更应该为社会带来正面效益和正面影响,绝不是有流量就上,有利益就冲,甚至不惜拿自己的犯罪行为和曾经的错误人生道路作为炫耀和传播的内容,这从社会风气传播上,也是一种“犯罪行为”,咱想想是什么人会喜欢看这些内容呢,往往是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猎奇心理是最重的,甚至有的自制力或者法律意识不足的,可能还会效仿这些行为,所以这种拿犯罪当噱头的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让部分还没有判断能力的受众产生“犯罪后就能当网红、当明星”的错误理念,这也是在这几年的清网行动中,着重封禁这类账号的原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位行为被认为触犯了当时的法律条文而被判入狱的歌星刑满出来之后,趁着话题在热度上一连唱了好几首描述高墙铁窗生涯的歌,红遍全国,但是人家好歹句句字字唱的都是对过往的悔恨之心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还是那句话,社会不抛弃刑满出狱的人,是为了让曾经的犯罪分子可以改过自新,将过去的自己丢掉,以全新的身心状态进入新的生活,绝不是把这种违法乱纪的经历挂在嘴边,结果带动更多的人好奇甚至向往这种人生。
来源:第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