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闭的铁门后,谁在谱写生命的逆袭之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9 09:43 2

摘要:“你不要管我了!”会见室内,病犯王某对着母亲大声吼道,随即挂断了电话。这不是王某第一次在会见中与母亲发生冲突。民警将一切看在眼里,并未直接出言教育,而是将他带到谈话室,“试试这个。”当舒缓的旋律流淌进耳朵,王某缓缓闭上了眼睛,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

“你不要管我了!”会见室内,病犯王某对着母亲大声吼道,随即挂断了电话。这不是王某第一次在会见中与母亲发生冲突。民警将一切看在眼里,并未直接出言教育,而是将他带到谈话室,“试试这个。”当舒缓的旋律流淌进耳朵,王某缓缓闭上了眼睛,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

这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实验”,拉开了建新医院音乐疗法矫治模式的序幕。在这里,民警既是执法者,也是心理咨询师,更是把音乐变成“药方”的“特殊医生”。

规矩是底线

从“不懂法”到“守规矩”

“王某是血透病犯,入监即入院,常以‘反正我有病,你们又能拿我怎么样’态度,消极改造。”管教民警小江回忆道。表现散漫、服从性差、社会不良习气重……让王某成为民警日常管理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病犯。

针对王某,民警坚持从基础抓起。白天时间被各项检查和治疗填满,民警就重点对他进行夜间思想教育,耐心讲清住院病犯行为规范和违规后果等规定。此外,民警也为王某制定行为“打卡计划”,每天完成整理内务、按时服药等基础任务,每周总结表现对其进行点评,提出新的目标,点滴积累进步。久而久之,王某的行为习惯开始改变,偶尔还会提醒同改,改正不良习惯。

音乐变桥梁

从“睡不着”到“放轻松”

在打好规矩基础的同时,民警发现王某的暴躁和失眠成了他改造的“拦路虎”。

“对自己病情的担忧,他的焦虑很容易转变为对他人的暴躁,于是,我们打算试试‘音乐疗法’,一开始他根本不信,觉得听音乐能有什么用。”每天晚上,民警会专门播放20分钟音频文件,营造放松环境,安排病犯齐做睡眠操。“有的罪犯一开始心里会排斥,民警就带着他们一起听、一起练,时间久了,他们自己也能感受到变化。”

在旋律中学会平静,便迈出了行为矫治的第一步。音乐疗法初见成效后,民警小庄开始尝试让王某进行情绪管理。“吸气4秒,屏住4秒,呼气6秒,好再来一次……”每次王某产生大的情绪波动,民警便让他先做深呼吸,为其“紧急刹车”,并教育引导王某用“报告民警”代替动手打架。同时,通过查阅王某的“改造周记录本”以及观察他日常改造情况,与其针对性谈心谈话,渐渐地,王某的心态悄悄发生了改变。

亲情当纽带

从“暴脾气”到“静下来”

“在之前的会见中,他们母子关系很紧张,王某习惯性地想要母亲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如果母亲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他就会大吼大叫,甚至提前挂断电话结束会见。”因此,民警启动亲情关系修复计划,引导王某反思其与母亲及同改的沟通模式,帮助其理解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以前总觉得她不懂我,现在我会问她‘妈,你怎么想的’,而不是发脾气。”在民警的教育下,王某终于意识到,发脾气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同时,民警引导王某书写家信,在信中,王某表达了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忏悔,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他的首封家书仅半页纸,却让他的母亲反复看了许久。

在建新医院,改变从来不是什么奇迹,即使是最暴躁的心灵,也能被温柔的力量抚平。它是民警一遍遍教育的耐心,是音乐疗法课程设计的用心,更是规矩与温情的交织。王某的故事不是个例,在血透室、病房、监舍里,改变一直在悄然发生,“冰冷的规训和惩罚只能够管住手脚,但民警的用心,能唤醒一个人内心的光。”民警说道。

当高墙内响起音乐,救赎将不是一个人的独奏。当音乐穿过铁窗,那些曾被笼罩的心灵,终将学会在光与影的旋律中,谱写属于自己的新生乐章。

来源 | 建新医院

来源:阳光闽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