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性率上升,这三类人群需重点防护!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9 07:01 2

摘要:近期,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率呈现上升态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这场与病毒的持续博弈中,有三类高风险人群尤其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悉心防护,同时,也需掌握科学的防护策略,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率呈现上升态势,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这场与病毒的持续博弈中,有三类高风险人群尤其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悉心防护,同时,也需掌握科学的防护策略,共同筑牢健康防线。

三类高风险人群:健康防线需重点加固

60岁以上老年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这场疫情中极为脆弱的群体。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恢复周期明显长于年轻人,一般需要5 - 7天,部分老人恢复时间甚至更久。并且,老年人的重症风险较高,尤其是那些合并了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感染后的症状可能表现为持续低热、咽痛、咳嗽等,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却暗藏危机。一旦确诊,应尽快开展抗病毒治疗,抓住治疗的黄金时机,降低重症发生的概率。

有基础疾病者

患有糖尿病、慢阻肺、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病情往往会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病毒的入侵可能导致原有基础疾病加重,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加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恶化等。因此,这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密切监测自身的健康指标,如血糖、血压等,一旦发现指标异常或身体出现不适,必要时应及时住院治疗,接受专业的医疗照护。

免疫力低下者

肿瘤放化疗患者、器官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者、HIV感染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在新冠病毒面前几乎毫无招架之力。他们一旦感染,病情极易快速进展,发展为重症。对于这类人群而言,时间就是生命,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为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全方位防护建议:守护健康有妙招

个人防护措施

在人员密集的商场、医院等场所,病毒传播的风险显著增加。此时,佩戴贴合度良好的医用口罩,如N95口罩,能够有效阻挡病毒的入侵,是抵御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外出返家后,及时洗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要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防止病毒通过黏膜进入体内。此外,室内每日至少通风两次,每次半小时,通过空气的流通,降低室内病毒浓度,营造安全的居住环境。

健康管理

健康的身体是对抗病毒的坚实基础。在饮食方面,应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肉、蛋、奶等,同时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规律的作息同样重要,每日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适度运动也是增强免疫力的有效方式,每天进行30分钟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对于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来说,接种含XBB抗原的疫苗,是加强防护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和感染后的重症风险。

监测与就医

当出现发热(多为中低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抗原检测,以便快速判断是否感染新冠病毒。高风险人群一旦确诊,务必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来瑞特韦等。值得一提的是,国产抗病毒药物不仅价格相对较低,而且与多数慢性病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较小,为高风险人群的治疗提供了安全、经济的选择。

当前疫情特点与趋势:知己知彼,从容应对

当前,新冠病毒的流行毒株以奥密克戎XDV亚分支(如NB.1.8.1)为主。这些毒株虽然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但致病力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从传播特点来看,南方省份的阳性率高于北方,这可能与南方气候潮湿,更利于病毒存活,以及人口流动频繁等因素有关。根据专家预测,此轮疫情预计在5月下旬达到高峰,到6月中下旬,阳性率将逐步下降至5%以下,因此对高考的影响有限。

虽然多数健康人群感染后症状相对较轻,如低热、咽痛、咳嗽等,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每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尤其是要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家中的高危人群。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科学的防护知识和行动,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共同迎接这场疫情挑战的胜利!

来源:人初无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