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女孩午睡时感染支原体肺炎,医生:与感冒有大区别!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0 18:30 3

摘要:5岁的小枫就读的幼儿园,午睡室的被褥很久没有晾晒过,可老师和家长都没察觉到这个问题。入秋后,小枫开始频繁咳嗽,尤其是午睡醒来后,常常连着咳上十几声,还总揉鼻子说鼻塞。

5岁的小枫就读的幼儿园,午睡室的被褥很久没有晾晒过,可老师和家长都没察觉到这个问题。入秋后,小枫开始频繁咳嗽,尤其是午睡醒来后,常常连着咳上十几声,还总揉鼻子说鼻塞

老师发现后通知了家长,爸妈以为是普通感冒,翻出家里备用的小儿感冒药喂给小枫,想着“吃两天就好”。但三天过去,咳嗽不仅没减轻,还开始有少量白痰,体温一直在37.6℃徘徊

平时能吃一碗饭、活蹦乱跳的小枫,现在变得蔫巴巴的,只肯喝几口粥,玩玩具也提不起兴趣。家人又换了两种止咳糖浆,可小枫的症状依旧反复。一周后的凌晨,小枫突然剧烈咳嗽,呼吸变得急促,鼻翼随着呼吸快速扇动,嘴唇也泛起青紫。量体温显示39.1℃,家长急忙带他赶往医院。

医生查体发现小枫肺部听诊有散在湿啰音;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6.8×10⁹/L,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至52%;C反应蛋白为15mg/L;冷凝剂试验结果呈阳性,滴度达到1:64。进一步进行支原体抗体IgM检测,结果也呈阳性。结合病史和症状,医生确诊小枫患上支原体肺炎

医生解释,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缺乏细胞壁结构,大小仅为0.3-0.5μm,能轻松通过0.45μm的滤菌器。当携带支原体的飞沫被人体吸入呼吸道后,支原体表面的P1黏附蛋白会特异性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每平方毫米的呼吸道黏膜上可附着10⁵-10⁷个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人体后,并不直接侵入细胞内部,而是通过释放过氧化氢、磷脂酶等物质,破坏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纤毛结构。小枫咳嗽、咳痰且痰液难以排出,正是因为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受损,无法正常将分泌物排出体外。

同时,支原体还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淋巴细胞大量增殖,这也就解释了小枫血常规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的现象。

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是支原体肺炎的高发场所。尤其是在空气不流通、相对湿度达到60%以上的环境里,支原体可存活长达48小时。小枫长期接触的未晾晒被褥,在潮湿环境下成为支原体大量滋生的温床,他在午睡时反复吸入病原体,当呼吸道内的支原体浓度超过10⁴CFU/mL,就突破了机体的防御防线,引发疾病。

此外,儿童的呼吸道黏膜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5岁儿童呼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仅为成人的40%-60%,而IgA是抵御呼吸道病原体的重要防线,其分泌不足使得儿童对支原体等病原体的防御能力明显较弱,这也是儿童更易感染支原体肺炎的重要原因。

1、症状持续时间

普通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通常3-5天症状就会逐渐缓解,即便不使用药物,一周内也基本能恢复。而支原体肺炎的症状持续时间明显更长,咳嗽、发热等症状可持续2周甚至更久。小枫从出现症状到确诊超过10天,且症状一直未得到有效缓解,远超普通感冒的病程。

2、发热特点

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使用退烧药后,体温能较快得到控制,且不会反复。但支原体肺炎常表现为反复高热,体温超过38.5℃,甚至可达39℃以上,而且退烧药的效果往往比较短暂,体温容易再次升高。小枫多次出现39℃以上的高热,即便服用退烧药,体温也很快回升,这与普通感冒的发热表现截然不同。

3、伴随症状

普通感冒主要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而支原体肺炎以刺激性干咳为典型症状,咳嗽较为剧烈且频繁,部分患儿还会出现胸痛、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小枫后期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嘴唇发绀等表现,这些都是肺炎导致通气功能障碍的症状,在普通感冒中很少出现。

护理支原体肺炎患儿,核心在于减轻呼吸道负担,促进症状缓解。

在环境管理方面,建议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温度保持在22-24℃。适宜的湿度能让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稀释痰液,便于排出;合适的温度可减少患儿因冷热刺激引发的咳嗽。

可使用加湿器调节湿度,但需注意每天清洗,防止滋生细菌。同时,保证室内每天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这样能有效降低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使室内病原体浓度降低70%。

在饮食护理上,要为患儿提供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牛奶等,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可促进身体恢复。鼓励患儿少量多次饮水,5岁儿童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200-1500ml,充足的水分能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

拍背排痰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需掌握正确方法。应在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免引起呕吐。家长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形成中空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以40-50次/分钟的频率叩击患儿背部,注意避开脊柱和肾区

叩击力度要适中,以能引起胸部震动但不使患儿感到疼痛为宜,这样可通过震动使痰液松动,便于排出。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雾化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反应,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当患儿体温<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用32-34℃的温水擦拭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当体温≥38.5℃时,则需使用退烧药。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和出汗情况,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防止着凉。

预防支原体肺炎,需要从多个方面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儿童抵抗力。

在集体环境防控上,幼儿园、学校等场所要严格落实卫生管理制度。教室、午睡室等室内空间每天必须保证充足的通风时间,通过空气流通降低病原体浓度。被褥、床单等床上用品应每周晾晒6-8小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支原体的灭活率可达90%以上。

对玩具、桌椅等儿童经常接触的物品,要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每天至少1-2次。同时,要加强晨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及时发现患病儿童,避免交叉感染。

个人防护方面,要教导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或纸巾遮挡,避免飞沫传播。外出返回、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也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清洁。

支原体肺炎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室内游乐场等。必要时,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口罩需每4小时更换一次,污染或潮湿后应及时更换。

提升儿童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的关键。保证充足的睡眠,5岁儿童每天应保证10-12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的修复和强化。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

维生素A能维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维生素D可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鼓励儿童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每天保证1-2小时的运动时间,如跑步、跳绳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李孟.儿童支原体肺炎,叩背排痰有妙招[J].家庭百事通,2024,(05):52-53.

[1]黄泳春,张依莉.如何做好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护理?[J].青春期健康,2023,21(17):38-39.

[1]顾天成.儿童支原体肺炎这样防治效果好[N].新华每日电讯,2024-11-19(008).DOI:10.28870/n.cnki.nxhmr.2024.008757.

来源:彩牛养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