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5岁的周阿姨被冠心病折磨了整整十年,经常胸口发闷、喘不过气,药吃了不少,住院也没少跑。最近一次冠脉造影检查中,医生发现她的前降支(LAD)中段狭窄75%。
75岁的周阿姨被冠心病折磨了整整十年,经常胸口发闷、喘不过气,药吃了不少,住院也没少跑。最近一次冠脉造影检查中,医生发现她的前降支(LAD)中段狭窄75%。
心脏血管狭窄≠必须放支架!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通过cRR(阻力恒定期比率)/FFR(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两项新检查帮她找到了答案:不用放支架!通过调整药物和改变生活习惯就能控制病情。
技术解析:从“看结构”到“测功能”,避免过度治疗
传统冠脉造影仅能评估血管狭窄程度,而FFR/cRR技术则能精准量化冠脉病变对心肌供血量的影响,从“功能学”角度判断是否需介入治疗。
在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一大重点在于,如何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引起心肌缺血,国内外PCI指南一致推荐进行FFR、RFR、QFR等检查测量来确定是否存在缺血,并决定是否进一步行冠脉支架植入。
“部分患者虽血管狭窄明显,但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盲目手术反而增加风险。”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房主任医师指出:“FFR/cRR技术让治疗决策更科学,真正实现不该放的支架不放。”
患者心声:不放支架,多一份安心
“原本担心手术风险,也因为怕做支架做了很多心理准备,现在一颗心终于放下了!”周女士感慨。经药物调整及定期随访,周女士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精准检测技术不仅减轻了身体负担,更消除了心理焦虑。
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始终践行“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理念,近年来率先引进FFR/cRR、QFR等前沿技术,累计为百余名冠心病患者避免不必要手术。未来,中心将持续推广冠脉功能学评估体系,让更多患者受益于更安全、更经济的诊疗方案。
作者:李倩
编辑:李鹤
校对:陈泽明
初审:曾宪东
审核:崔乐文
来源:沈阳卫生健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