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0日——台北市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再度出庭参与京华城案的庭审。这一次,庭审的焦点不仅仅是案件的本身,更涉及柯文哲个人的冤屈以及他与当下台湾政坛的关系。柯文哲与其他涉案人物的延押庭进行了公开审理,其中他在庭上几度哽咽,展现出对自身处境的深切情感。
2025年5月20日——台北市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再度出庭参与京华城案的庭审。这一次,庭审的焦点不仅仅是案件的本身,更涉及柯文哲个人的冤屈以及他与当下台湾政坛的关系。柯文哲与其他涉案人物的延押庭进行了公开审理,其中他在庭上几度哽咽,展现出对自身处境的深切情感。
柯文哲与其他涉案人物的延押庭进行了公开审理,其中他在庭上几度哽咽,展现出对自身处境的深切情感
庭审过程
当日上午的庭审从早上9点30分开始,台北地方法院的庭审现场聚集了不少民众党支持者,他们在庭外集结,等待着这一政治性极强的庭审的开庭。随着庭审的开始,法院首先对柯文哲以及威京集团主席沈庆京、台北市议员应晓薇、前市长办公室主任李文宗等涉案人员进行了延押讯问。
庭审过程中,柯文哲的辩护律师团强调,柯文哲并未涉及案件中的任何非法行为,且他对于指控的“逃亡”、“勾串”及“灭证”等疑虑表示坚决否认。柯文哲本人在发言中直言,他不可能逃亡,因为如果他逃亡,民众党将陷入困境,而民进党则将继续执政,甚至在政治上形成垄断地位。柯文哲强烈表态,自己为了支持者绝不会逃亡。
在庭审过程中,前市长办公室主任李文宗的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
李文宗的冤屈
在庭审过程中,前市长办公室主任李文宗的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李文宗在接受讯问时表示,他的被捕是由于检察官林俊言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将他与他人之间的简讯交流错误解读为犯罪证据,指控他涉嫌收受贿赂。李文宗坚称,自己从未参与任何与民众党财务相关的工作,自己并没有担任“财务总管”这一职务。
下午的庭审中,台北市议员苗博雅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柯文哲在庭上特别强调,李文宗是冤屈的受害者,指控李文宗“冤狱”,并表示台湾民主化已经30年,类似的冤屈案件应该早已不再发生。他愤怒地指出,检方为了构建案件的罪名,故意制造出李文宗与京华城案之间的关联,实则完全没有事实依据。
苗博雅作证与“抓头”动作
下午的庭审中,台北市议员苗博雅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她就京华城案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了陈述。然而,在庭审中,柯文哲的辩护律师提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请求,要求对2021年11月11日苗博雅在市议会质询时的视频进行勘验,确认柯文哲在面对质询时的“抓头”动作。辩护律师认为,柯文哲的这一动作意味着他当时对案件并不知情。
在庭审中,柯文哲的辩护律师提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请求,确认柯文哲在面对质询时的“抓头”动作
然而,检方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抓头”这一动作并不代表什么特定的含义。检察官指出,柯文哲自己曾公开表示,这一动作是潜意识中的反应,代表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状态。因此,无法将这一动作作为判定柯文哲是否知情的依据。
法院在播放了相关视频后,检方表示,柯文哲的“抓头”并不具有直接的证据价值,而这也未能改变案件的实质内容。
柯文哲支持者小草在厅外声援。
柯文哲的情感表露
除了激烈的辩论和法庭上的证词交换,柯文哲在庭审过程中也多次流露出内心的情感,尤其是在回忆自己在被羁押期间遭遇的种种不幸时。他特别提到,在羁押期间,他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柯文哲哽咽着表示,由于被关押,他无法在父亲去世前与父亲告别,甚至至今还不知道父亲的骨灰坛该放在哪里。此外,他还提到,母亲的失智症状也在加重,这些个人的打击无疑让柯文哲的情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政治对决与舆论博弈
这场庭审不仅仅是法律程序,更像是一场政治对决。民众党内部及其支持者明显把此案视为与民进党对立的关键战役。民众党在庭外发布声明,表示这是一次针对柯文哲的政治打压,并指责民进党通过司法手段来打击异见声。而民进党的反击则强调,柯文哲和他的支持者在庭外煽动舆论,抹黑司法程序,试图将法庭审理政治化。
苗博雅在庭审过程中也表态,自己作为证人,并未受到任何外界干扰,她将继续依法陈述事实。她还反击了柯文哲支持者的指责,表示自己并非为了攻击柯文哲而出庭,而是为了揭露案件中的真相。
今天的庭审再次把柯文哲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场看似简单的司法案件中,政治斗争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柯文哲的哽咽、李文宗的冤屈,以及针对检方和法庭的激烈辩论,形成了复杂且充满张力的局面。随着案件的进一步推进,真相是否能够浮出水面,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而台湾政治生态的变化,也将在这个案件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儒馆聊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