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最新研判:这波新冠不恐慌,但有一类人千万当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0 17:26 2

摘要:最近,不少人的朋友圈又被“新冠”刷屏了。病毒是不是又要卷土重来?口罩是不是得重新囤起来?别急,咱们先听听钟南山院士怎么说!5月19日,这位84岁仍奋战在一线的“抗疫老将”接受采访时明确表态:“这波感染整体可防可控,不必恐慌!”但话锋一转,他特别提醒——65岁以

最近,不少人的朋友圈又被“新冠”刷屏了。病毒是不是又要卷土重来?口罩是不是得重新囤起来?别急,咱们先听听钟南山院士怎么说!5月19日,这位84岁仍奋战在一线的“抗疫老将”接受采访时明确表态:“这波感染整体可防可控,不必恐慌!”但话锋一转,他特别提醒——65岁以上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根据最新监测数据,从3月底到5月初,全国门急诊中新冠阳性率翻了一倍,住院病例阳性率也涨了近两成。全球范围内,香港、新加坡、英国等地感染人数都在攀升。钟南山团队预测,这波疫情正处于“爬坡期”,预计6月底前结束,持续约6-8周。简单来说,就像爬山快到顶,接下来就是下坡路了。

不过,这次流行的XDV变异株有点“小脾气”。虽然传染性依旧强,但致病力较弱。大多数人感染后的症状和之前差不多:发烧、头疼、浑身没劲、嗓子像“吞刀片”,咳嗽也更频繁。钟南山特别提到,“刀片嗓”可能是这波感染的典型特征,但别急着乱吃药,治流感的奥司他韦对新冠可不管用!

钟南山反复强调,“65岁以上、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老人,是这波感染中最危险的群体”。数据显示,香港本轮死亡病例中,83%是65岁以上老人,90%存在并发症。

为什么老年人风险这么大?一是免疫力相对较弱,二是基础病与新冠病毒容易“里应外合”。比如糖尿病患者感染后,血糖更难控制;慢阻肺患者一旦中招,呼吸衰竭风险陡增。钟南山给出关键建议:“确诊后48小时内服用特效药,是防重症的黄金窗口!”目前国内有三种医保覆盖的国产特效药——来瑞特韦、先诺特韦和民得维,需凭处方使用。

但要注意!这些药物暂未批准用于5岁以下儿童。如果家里有婴幼儿感染,家长别慌,及时就医并做好隔离防护,避免家庭聚集传播。

口罩别急着收:地铁、医院等密闭场所还是要戴,户外通风好的地方可以适当透气。症状别硬扛:年轻人若中招,多喝水、多休息,对症退烧止咳即可;但家里有老人的,一旦发烧咳嗽,尽快检测。南北差异不大:北方疫情稍早,南方正接近高峰,但和气候关系不大,防护措施全国通用。别信“新冠大小年”:病毒不会像流感那样规律性暴发,但它也不会消失,做好长期共存的准备。

钟南山还透露,团队正在研发“广谱抗冠状病毒疫苗”,未来不仅能防新冠,还可能对抗SARS、MERS等病毒,相当于给呼吸道穿上一件“万能防护甲”。

从2003年非典时那句“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到2020年武汉疫情中逆行出征,再到如今84岁仍坚持每周出诊、带学生查房,钟南山始终用两样东西让公众信服:敢说真话的科学精神,和治病救人的医者仁心

当年非典,他顶着压力推翻“衣原体致病”的结论,坚持新冠病毒才是元凶;新冠初期,他第一时间确认“人传人”,为防控争取宝贵时间。这次他再次提醒:“科研只能实事求是,否则受害的是患者。”这种敢医敢言的担当,正是公众信任的基石。

钟南山判断,新冠病毒不会消失,但通过疫苗、药物和精准防控,我们能将它压制在“低流行水平”。他特别提到三个方向:

药物研发:除了特效药,广谱抗病毒药是重点。疫苗升级:提高保护时长,覆盖更多变异株。监测体系:像天气预报一样,实时预警病毒动向。

结语
疫情三年,我们学会了不恐慌,也懂得了不松懈。正如钟南山所说:“防控级别可以降,但警惕意识不能丢。”年轻人做好防护,老年人守住健康防线,这就是普通人最能耐的“抗疫力”。记住:病毒再“狡猾”,也敌不过科学防护+人间温暖!

来源:人初无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