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人与自然的深度互动,让游客在参与农事活动、接触动植物、感受田园生活的过程中,获得身心放松与教育启迪。
体感式农场,是一种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旅游模式。
通过人与自然的深度互动,让游客在参与农事活动、接触动植物、感受田园生活的过程中,获得身心放松与教育启迪。
01
特色亮点
零距离动物互动:游客可喂养、触摸萌宠,如羊驼、矮马、柯基犬等,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知。
沉浸式田园体验:涵盖露营、烧烤、篝火晚会、农事劳作(如插秧、采摘)等活动,满足都市人“归隐田园”的向往。
教育与环保结合:通过科普讲解、生态循环设计(如堆肥系统、雨水回收),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
02
体感式农场,特色项目与运营模式
(1)萌宠乐园:社交化动物互动
以莒县龙山HI FARM亲子牧场为例,农场引入羊驼、西门塔尔牛、骆驼等50余只动物,游客可通过喂食、合影等方式与动物建立情感连接。部分农场还设置特色主题区,如“卡皮巴拉的栏”“荒野小镖客的木屋”,增强场景趣味性。
(2)自然农事体验:从播种到收获
北京密云“飞鸟与鸣虫”农场采用有机种植模式,游客可参与播种、除草、采收等全流程农事活动,并体验用农作物制作披萨、果酱等手工项目。农场还通过“食农教育”课程,帮助儿童理解食物来源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3)田园美学与艺术融合
结合艺术装置提升体验感。例如,芦南治愈系农场设计了“乡村×青年街区”,将田园景观与文艺市集结合,提供手作工坊、花海打卡点;哥本哈根的“The Growroom”球型立体农场则通过建筑艺术实现城市空间的绿色种植。
(4)四季主题活动与节庆策划
农场常根据季节推出特色活动,如春季樱花火车巡游、夏季星空露营、秋季银杏林海摄影、冬季人工雪景体验(如莒县农场的“四季雪景”),持续吸引游客复游。
03
盈利模式创新,突破门票经济
体感式农场通过产业链延伸,形成多元收入结构:
(1)门票与基础服务(占30%-40%)
差异化定价策略:工作日/节假日浮动票价、家庭套票(含饲料包)、夜场票(星空露营)。
比如,浙江Go Farm农场采用“预约制+分时段入园”,通过限流保障体验品质,客单价达150元/人。
(2)衍生消费(占25%-35%)
体验增值包:如“萌宠饲养员一日体验”(含专属工作服、培训证书)定价80-120元。主题商品:有机蔬菜礼盒、动物周边文创(如羊毛毡手作)、联名款农具(与品牌合作)。
(3)企业合作与IP授权(占15%-20%)
与教育机构开发自然课程(如“昆虫旅馆搭建课”),收取课程设计费与分成。影视综艺取景地租赁(如《向往的生活》类型节目),单日场地费可达数万元。
(4)会员体系与社群经济(占10%-15%)
年费制会员(如“自然之友”年卡):提供专属活动(私享农场晚宴)、优先认养权。线上社群运营:通过直播带货(农产品)、付费知识专栏(如“家庭堆肥指南”)变现。
(5)土地增值与品牌输出(长尾收益)
农场周边地产开发(如田园主题民宿)、轻资产模式输出(为其他景区提供运营方案)。
体感式农场的运营核心,在于以用户情感需求为原点,构建可迭代的体验生态。未来成功的农场将不仅是“拍照背景板”,而是通过数据洞察、技术赋能与社群运营,成为都市人可持续参与的“第三生活空间”。
来源:农村电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