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7日下午,贵州省导游协会会长、贵州省旅游人才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贵阳市多彩导游服务中心主任、贵州魔法棒文旅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专家袁田受邀为202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文旅融合赋能贵州民族传统刺绣创
5月17日下午,贵州省导游协会会长、贵州省旅游人才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贵阳市多彩导游服务中心主任、贵州魔法棒文旅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专家袁田受邀为202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文旅融合赋能贵州民族传统刺绣创新设计与应用”研修班授课。课程以“非遗走进当下”为主题,深度剖析非遗在现代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丰富案例与深刻见解,为非遗传承与创新指明方向。
袁田老师指出,非遗融入当下,首当其冲的是认知门槛。大众对非遗往往一知半解,将剪纸、刺绣等传统技艺简单视作陈旧手艺,忽视其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民族情感。在工业化浪潮冲击下,这些传统手工艺逐渐被边缘化,其蕴含的文化记忆与价值也随之被淡忘。其次是传承困境。依赖师徒制、家族传承的传统模式,在现代社会人才流动频繁的背景下,难以为继。年轻人对传统技艺兴趣缺缺,导致传承人群体青黄不接。同时,部分非遗项目存在技艺保密的固有观念,进一步限制了其传播与发展。
市场推广也是一大难题。非遗产品普遍存在设计风格与现代审美脱节、定价不合理、营销渠道单一等问题。传统有余而时尚不足的产品,很难吸引年轻消费群体,阻碍了非遗的商业化进程。对此,袁田老师提出破局三要素:深挖文化价值,将非遗背后的故事与内涵转化为易于传播的内容;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联合高校开设专业课程,举办跨界培训班,培养兼具技艺与市场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强化政策支持,从资金扶持到宣传推广,为非遗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当下流行文化消费热潮中,非遗迎来发展良机。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认同感增强,短视频、AI等新技术的兴起,也为非遗传播与创新提供了新途径。如陶瓷制作借助3D打印技术提升效率,故宫文创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走红网络,都证明非遗契合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
袁田老师的主题讲座,为非遗从业者和文化爱好者带来新启发。相信在多方努力下,非遗定能跨越重重门槛,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全新生机。
来源:贵州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