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我的体重有180斤……家庭医生给我制定了‘运动处方’……体重比起原来减少了快30斤。”在5月20日国家卫健委举办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小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67岁的南京退休工人作为普通居民代表,讲述了自己与家庭医生的故事。普通群众代表登上国家级的新闻发
“之前我的体重有180斤……家庭医生给我制定了‘运动处方’……体重比起原来减少了快30斤。”在5月20日国家卫健委举办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小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67岁的南京退休工人作为普通居民代表,讲述了自己与家庭医生的故事。普通群众代表登上国家级的新闻发布会讲台,确实不常见。
用大白话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的发布会不仅接地气,也更加真实可信。诸如“体重指数(BMI)”“慢病管理”之类的专业术语,对普通百姓来说可能只是一串抽象概念。当一位退休大爷在台上说“总是有一些‘保健品神药’忽悠我们老人,我也是差点上当,幸亏家庭医生及时提醒我”“我儿子也跟我说,老爸,你现在上楼都不带喘大气的”,政策瞬间变得具体可感。
普通老百姓上了发布台,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健康管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日常选择。建设健康中国不仅要靠政策推动,更要靠每个人的具体行动。这种示范效应,明显要比干巴巴的政策宣讲更加管用;而这种真实感,恰恰是政府公信力的最佳注脚。
当下,大大小小的新闻发布会不少,很多重要政策正是从这个重要端口向社会公众传播的。有些发布会信息密度是够了,不过传播效果还有提升空间。正如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在《新闻发布也要有“松弛感”》中概括的那样,有的动辄大话套话、张口术语行话,甚至居高临下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像在开工作部署会。其实,最好的政策宣传,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我说你听”,而是“我们一起做到”。让政策更好地“触达”受众,不能只靠部门负责人单向宣讲,更应学会用“大白话”讲政策,用“身边事”说服人。
邀请更加多元的发布者参与。发布者不一定全都是政府官员,亲历者、受益方等相关人员也可以作为发布人。5月13日,由宁波市政府新闻办主办、鄞州区新闻办承办的“相遇在宁波·今天我发布”跨国之缘专场发布会举行。三位国际友人走上舞台分享了各自与宁波的奇妙缘分,让大家透过他们的视角,真切地“看见”了宁波这座城市“联通内外”的独特魅力。“今天我发布”正是宁波多年来悉心打造的新闻发布品牌,宗旨是“季季有发布,人人可上台”。农民、糕团店老板、摄影师都曾成为“今天我发布”的主角。这种积极探索发布主体多元化、发布内容生活化、发布视角共情化的尝试,以民间话语方式弥补官方话语体系的不足,更有亲和力和说服力。
切入更加丰富的发布场景。新闻发布会不妨根据主题和内容的不同,更灵活选择发布场景,既可在会议厅,也可在生产生活现场。去年底,山东开的几场“惠企利民政策在身边”主题系列现场新闻发布会,就走进了医院、养牛场、居民小区等现实场景,发布台对面,就是当地高青黑牛的养殖场景等。将新闻发布会开进“田间地头”,能让受众更直观地感受发布内容的针对性,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和贴近性,同时也为公众的参与和互动提供了更多机会。
有效传播信息、回应群众诉求、讲述真实故事,这样的新闻发布会能最大程度把政策落实到群众心坎上,也是群众真正需要的新闻发布会。(逯海涛)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