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5月20日至22日,当太阳到达黄经60度,夏风裹着麦香掠过原野,农人望着籽粒渐满的麦穗,嘴角扬起会心的微笑。
小满,这个带着东方哲学韵味的节气,是天地写给大地的情诗。
每年5月20日至22日,当太阳到达黄经60度,夏风裹着麦香掠过原野,农人望着籽粒渐满的麦穗,嘴角扬起会心的微笑。
这个节气不仅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密码,更蕴含着中国人"满而不溢"的生命哲学。
一、节气起源:天地书写的农耕密码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的记载道出了节气的本质。
此时北方冬小麦进入乳熟期,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完全成熟,恰似十五六岁的少年,青涩中透着蓬勃朝气。
长江流域的稻田里,早稻开始分蘖拔节,农谚"小满不满,干断田坎"道出了此时对雨水的渴盼。
古人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田间地头的苦菜在此时最为鲜嫩,喜阴的靡草在渐盛的阳气中枯萎,看似初夏时节却称"麦秋",皆因麦类作物进入成熟前的关键期。
这种物候观察,是农耕文明与自然对话的密码本。
二、民俗画卷:人与自然的诗意对话
在江南水乡,小满日要"祭车神"。老农将鱼肉香烛置于水车前,祭拜传说中的"车神"白龙。
水车咿呀转动,清澈的河水汩汩流入稻田,这是对生命之源的虔诚礼赞。
浙江杭嘉湖地区至今保留着"祈蚕节",蚕娘们用糯米粉制成茧圆,供奉在蚕神嫘祖像前,祈求蚕茧丰收。
这种仪式,是对自然馈赠的感恩回响。
食俗文化更显智慧。"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此时漫山遍野的苦菜、蒲公英等野菜最为肥美。
北京人爱用苦菜蘸酱,江南人家以枸杞头拌香干,岭南地区则用木棉花煲凉茶。
这些略带清苦的时令食材,恰是应对暑湿的天然药膳。
三、当小满遇见茶日:碰撞的美好恰逢其时
今天5月21日是第六个“国际茶日”,正巧又碰上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可谓喜上加喜。
小满过后,会出现高温高湿的天气,就是闷热的酷夏,最容易让人烦躁坐不住,这时,我们可以借助一杯茶,以养心气。
这也是夏季建议大家多喝茶的原因。茶不仅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也有一定安神的作用。
此外,夏天喝茶还能驱除烦躁,让人在一杯茶中安静下来,闷热的天气不要让自己陷入情绪内耗,因为思伤脾,在内耗的过程中,我们的情绪不稳定,而情绪不稳定又会伤害胃。
一杯茶还能提高我们的专注力,更利于我们养气。
那,小满喝什么茶好呢?
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性俭,不宜广”,恰如小满“半满未满”的智慧。
人生无需苛求极致,一杯茶中,既有夏日的清凉,也有对自然的敬畏。
1、红茶:
夏饮红茶能止渴消暑,红茶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杀除食物有毒菌、使流感病毒失去传染力等抗菌作用。除预防感冒之外,还有人在因感冒而喉咙痛的时候用红茶漱口。
2、白茶:
夏天经常喝白茶的人,很少中暑。专家认为,这是因为白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退热、祛暑、解毒的功效。白茶的杀菌效果也要强过绿茶。
3、黑茶:
夏天喝黑茶营养丰富,消暑清凉,健脾利胃,自古以来,民间就有一个治疗肠胃炎的秘方,就是五年以上的老黑茶。
黑茶中的六堡茶,祛湿效果比较明显,夏季是祛除寒气的最佳时机。
小满的智慧:人生不求全满,但得充盈
站在小满的节气节点上,看麦浪轻摇,听蛙声初鸣,方知中国古人"满招损,谦受益"的智慧。
这个永远处在"将满未满"状态的节气,恰似人生最好的境界——既有对收获的期待,又保持向上的空间。
当我们品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的记载时,触摸到的不只是节气更迭的规律,更是中华文明对"恰到好处"的生命美学的千年追寻。
(上图是悠然境新APP的界面,也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主基调)
悠然境作为一个基于文化中台打造的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数字经济生活平台,传统文化是我们平台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在践行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我们不仅专注物质财富增长更看重内在精神的富足。
在悠然境经常以茶道、音疗、读诵经典、溯源等为内容,带领更多人走向生命内在的探索。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它也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倡顺应自然规律,顺势而为,顺时而食。
悠然境积极创造机会为大家从节气、食疗、音乐、经典书籍等不同方面分享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悠然生活”。
来源:羽境悠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