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下雨之后,环境变得潮湿,一些平日里不常见或看似无害的东西,可能会变得异常危险,以下这3种东西千万别碰,它们有剧毒,甚至可能致死。
下雨之后,环境变得潮湿,一些平日里不常见或看似无害的东西,可能会变得异常危险,以下这3种东西千万别碰,它们有剧毒,甚至可能致死。
毒蘑菇
雨后,山林间、草丛里常常会冒出各种各样的蘑菇。不少人觉得野蘑菇鲜美,想采摘来尝鲜,可这十分危险。很多毒蘑菇与可食用的蘑菇外观极为相似,普通人很难准确区分。像致命白毒伞,它外表洁白,看似普通,却含有剧毒的鹅膏肽类毒素。这种毒素会严重损害人体的肝脏和肾脏,仅需50克就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且中毒后致死率高达90%以上。
一旦误食,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随后可能引发肝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所以,雨后看到野生蘑菇,千万别手痒去采摘。
非洲大蜗牛
雨后,非洲大蜗牛常常成群出现。这种蜗牛体型较大,外壳呈褐色,带有花纹。但别被它看似“温顺”的外表迷惑,它体内携带多种寄生虫和病原菌,其中最危险的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寄生虫可以通过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一旦侵入,就可能引发脑膜炎、脊髓膜炎等严重疾病,患者会出现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所以,看到非洲大蜗牛,千万不要去触碰、把玩,更不能食用。
蟾蜍
雨后,蟾蜍也会变得活跃起来。蟾蜍看起来憨态可掬,但它的皮肤腺会分泌一种白色的乳状液体,这就是蟾酥,含有剧毒。
蟾酥的毒性极强,对人的心脏、消化道及中枢神经都有严重的损害。如果不小心接触到蟾酥,可能会出现心慌、胸闷、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下雨后,大自然中暗藏的危险不容小觑。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一定要远离这三种有毒之物。
延伸:天天下大雨,小心这些病高发!
近期天天下大雨,潮湿闷热的环境成了病菌滋生的“温床”,多种疾病进入了高发期,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防护。
皮肤病找上门
雨天空气湿度大,双脚长时间浸泡在积水中,很容易引发浸渍性皮炎。皮肤会变白、起皱,还可能出现瘙痒、疼痛。如果不及时处理,还可能继发感染,出现红肿、渗液等情况。
另外,真菌也喜欢潮湿环境,足癣、股癣等真菌性皮肤病容易趁虚而入。脚部、腹股沟等部位会出现红斑、丘疹、水疱,伴有剧烈瘙痒,让人苦不堪言。
呼吸道疾病频发
大雨过后,气温变化较大,人体抵抗力容易下降。而且潮湿环境有利于霉菌、尘螨等过敏原滋生,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喘息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此外,细菌、病毒在潮湿环境中也更活跃,容易引发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咽痛、乏力等症状。
胃肠道疾病高发
雨天食物容易受潮变质,滋生细菌和霉菌。如果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
另外,饮用生水或不干净的水,也可能感染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等,出现营养不良、腹痛、消瘦等症状。
蚊虫叮咬疾病多
雨后积水增多,为蚊虫提供了理想的繁殖场所。蚊虫叮咬不仅会引起皮肤瘙痒、红肿,还可能传播多种疾病,如登革热、疟疾、乙脑等。这些疾病一旦感染,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面对这些高发疾病,我们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双脚长时间泡水;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干燥;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做好防蚊措施。只有做好全方位的防护,才能在大雨天里保持健康。
来源:生活小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