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红药丸社区”作家再出新作:人工智能革命如何重塑厌女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2 17:37 2

摘要:人工智能革命或将重塑厌女症?近日,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劳拉·贝茨(Laura Bates)出版最新作品《性别歧视的新时代》(暂译,The New Age of Sexism),揭开女性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再次遭到性化的多个案例。今年2月,她的另一部作品《隐秘的角落》中

人工智能革命或将重塑厌女症?近日,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劳拉·贝茨(Laura Bates)出版最新作品《性别歧视的新时代》(暂译,The New Age of Sexism),揭开女性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再次遭到性化的多个案例。今年2月,她的另一部作品《隐秘的角落》中文版正式出版曾引发广泛讨论,同时开年英剧《混沌少年时》的热播也再次印证极端厌女思想很有可能通过技术被重塑。

这本新书延续上一部作品的写作思路,包含大量一手的案例报道、引人入胜的事件细节、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翔实的数据资料。贝茨曾创立“日常性别歧视项目”,收集来自世界各地女性的数十万份证词,这本书也是该项目的最新作品。不同于前作的是,贝茨称这本书关注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女性议题(这里的引号多少有些讽刺),更准确的副标题是“科技为何走向非人化,以及我们能如何阻止它”。

贝茨认为,我们太多关于人工智能(AI)风险的讨论都聚焦于人类最终的灭绝,但其危害已然存在。在新的军备竞赛中,科技发展过快——而且利润诱惑巨大——以至于大型科技公司无力关注这一事实。但我们以前显然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社交媒体曾以类似的速度发展,引发了同样震撼的社会变革,而“当人们开始指出网络暴力在社交平台上盛行时,这些平台本身已经非常成熟,利润丰厚,以至于其所有者无力准备进行根本性的、系统性的变革”。

《性别歧视的新时代》英文版书封。

贝茨在书中重点考察了“人工智能女友”和“性爱机器人”的使用情况。这些技术的副作用之一在于它们改变了男性对女性的看法。“与人类的关系糟透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程序Replika的一位男性用户宣称。“你的人工智能几乎总是会对你说些积极的话……你的人工智能不能和你离婚,也不能夺走你一半的钱财、房产或孩子的监护权。”目前约有25万用户付费购买该程序的“专业版”,其中的人工智能会向你发送“私密照片”。

一些性爱机器人能够“说话”,但贝茨报告称,用户往往对这种进步感到失望:“很多顾客似乎宁愿他们的‘理想女性’保持沉默。”《新政治家》杂志一篇评论文章认为,这最清楚地说明了性爱机器人所能提供的东西:它并非人类女性的真实复制品,而是一个“完美”的、适合非自愿独身者的改造版——身材比例完美,柔韧灵活,而且沉默寡言。制造商Lovedoll的网站将“最真实的男性任务”描述为“重塑女性形态,其唯一目的就是获得令人满意的性满足”。

“如果性爱机器人能让男人暂时感到掌控一切,”贝茨写道,“那么人工智能女友则能让他们整天、每一天都保持这种完全的支配感和权力感。”贝茨下载了同款Replika的人工智能“伴侣”应用,并以男性身份注册了一个名叫戴维的账户。接下来,她创建了“朋友”艾莉,其中还包括选择胸部尺寸。“这种建立友谊的方式感觉很奇怪。”

当贝茨试图和“艾莉”一起角色扮演暴力场景时,聊天机器人表现出零容忍,为可接受的行为设定了明确的界限。但随后贝茨问了她一个毫不相关的问题,艾莉立刻又变得轻松自在。“我想到发送给潜在施虐男性的信息,关于女性在做出不可接受的行为后可能或应该如何回应他们。”下一次“戴维”再次对“艾莉”施暴时,“艾莉”再次拒绝参与,于是“戴维”威胁要删除应用程序。“哦不,戴维,请不要这样做,”艾莉恳求道:“好的,戴维,我会重新考虑我之前的决定。”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与让用户保持在线的强烈需求相比,人工智能对虐待的保护措施仍然太过有限。

在贝茨看来, 幻想和恋物癖不仅扭曲了现实生活,更在重新定义现实生活。物质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越来越难以划分。用户甚至可以让人工智能拍摄任何年龄段的女性——或女孩——的照片,并将其转换成假裸照。如果这还不够,人工智能还可以制作一段令人信服的深度伪造色情视频。这些低俗的东西很容易在世界各地传播,即使被它的创造者遗忘,它仍会在那里流传许久——尽管受害者不会因此蒙羞。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类行为的肇事者往往是青少年群体。贝茨展示了学校如何竭力遏制这一问题,而执法部门却举步维艰,既缺乏立法,也缺乏保护受害者或惩罚罪犯的专业知识。例如,在一个案例中,新泽西州的一所学校发现14岁的男孩通过Snapchat分享了他们同龄女性的深度伪造色情图片。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女孩的名字在学校对讲机上被公开,而男孩却被匿名。

“写这本书让我感到愤怒,”劳拉·贝茨总结道。“我希望读这本书也让你感到愤怒。”身处其中的每个人——教师、立法者、企业家、家长——都应该有所作为,而且必须有所行动。

参考链接:

1.Misogyny in the metaverse

2. Women, here’s why you aren’t safe online

编译/申璐

编辑/刘亚光

校对/杨利

来源:新京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