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夜视隐形眼镜,声称能够提供“超视觉”。这种眼镜利用纳米颗粒吸收低频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谱,使佩戴者能够观察到红外波长。与传统夜视护目镜不同,它们无需电源工作,且更为便携。研究显示,这些隐形眼镜可以嵌入氟化钠镓及发光的镱、铒和金的纳米颗粒,能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夜视隐形眼镜,声称能够提供“超视觉”。这种眼镜利用纳米颗粒吸收低频光,并将其转化为可见光谱,使佩戴者能够观察到红外波长。与传统夜视护目镜不同,它们无需电源工作,且更为便携。研究显示,这些隐形眼镜可以嵌入氟化钠镓及发光的镱、铒和金的纳米颗粒,能够吸收800到1600纳米的近红外光,并发射可见光。初步测试表明,受试者在佩戴镜片后能够感知红外光的闪烁,但仍需提高灵敏度以检测更低强度的光。此外,镜片的近距离可能影响细节分辨能力,研究人员计划研发更高分辨率的可穿戴眼镜系统。
科学家们开发了夜视隐形眼镜,他们声称这些眼镜可以为人们提供“超视觉”。这些创新的眼镜利用纳米颗粒来吸收低频光,然后将其发射到可见光谱中。这项技术使佩戴者能够看到通常对人眼不可见的红外波长。与传统的夜视护目镜不同,这些眼镜不需要电源即可工作。这项研究于2025年5月22日在《Cell Press》期刊上详细介绍。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资深作者Tian Xue的说法:“我们的研究开启了非侵入性可穿戴设备为人们提供超视觉的潜力。”这项技术的应用广泛,包括在安全、救援行动、加密和反假冒方面的用途。传统的夜视护目镜首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利用电子图像增强管将可见光或近红外光子转化为电子,然后激活发光屏,发出绿色光。然而,这些护目镜通常体积庞大且需要能源,使其在日常使用中不太实用。
为了制造新的隐形眼镜,科学家们将纳米颗粒嵌入到常用于软隐形眼镜的柔性无毒聚合物中。这些纳米颗粒由氟化钠镓和发光的镱、铒及金组成,能够吸收800到1600纳米波长范围内的近红外光子,然后将其发射为可见光,波长大约在380到750纳米之间。对老鼠的初步测试显示它们更喜欢暗箱而不是被红外光照亮的箱子,表明这些镜片是有效的。对人类的进一步测试显示,参与者能够感知闪烁的红外光及其方向,当他们闭上眼睛时感知能力增强。Xue指出:“这完全清楚:没有隐形眼镜,受试者看不到任何东西,但当他们戴上时,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红外光的闪烁。”
尽管这些结果令人鼓舞,但在这些镜片可以广泛使用之前,仍需进一步开发。目前,它们仅对来自明亮LED源的光有效,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提高其灵敏度,以检测更低强度的光。此外,镜片与视网膜的近距离可能限制其分辨更细节的能力,这促使研发一种可穿戴的眼镜系统,以更高分辨率观察物体。
来源:老孙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