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监(注)视如何改变你的思维方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08:58 2

摘要:他者的注视/凝视/监视,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有时候,它更像是对潜在负面行为的约束和震慑(比如监考教师或者监控探头),有时候,它又会激发我们的表演性,向看客展示你不为人知或完全虚假的一面(比如直播),有时候,它或许又会激发你的潜能(比如体育比赛)。

利维坦按:

他者的注视/凝视/监视,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陌生,有时候,它更像是对潜在负面行为的约束和震慑(比如监考教师或者监控探头),有时候,它又会激发我们的表演性,向看客展示你不为人知或完全虚假的一面(比如直播),有时候,它或许又会激发你的潜能(比如体育比赛)。

那么,这种来自第三者对于你我的“目光”,究竟会对我们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在网易云音乐搜索【利维坦歌单】跟上不迷路1785年,英国哲学家杰里米·边沁(Jeremy Bentham)设计了一个完美的监狱:囚室环绕着一座塔楼,塔楼中一名看不见的守卫可以随意观察任何囚犯。对囚犯而言,在任何时间点,这名守卫可能正在注视他们——也可能没有。囚犯不得不假设自己始终处于监视之下,并据此行事。这就是“全景监狱”(Panopticon)。 杰里米·边沁的全景监狱示意图。© Wikipedia许多人都会对这种无休止的监控感同身受。我们是谁、做了什么、买了什么、去了哪里的信息,正日益被完全匿名的第三方获取。我们被期望向网络观众展示生活的许多部分,在某些社交圈中,还需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实时位置。数以百万计实际上隐形的闭路电视摄像头(CCTV)和智能门禁在公共场所监视我们,而我们也知道,具备人工智能的面部识别技术可以将姓名与面孔对应起来。1995年废弃的古巴青年岛模范监狱(Presidio Modelo)。该圆形监狱建于1926年-1931年独裁者格拉多·马查多(Gerardo Machado)执政期间。监狱共有五个圆形监狱区,牢房围绕中央观察哨分层建造,最多可容纳5000名囚犯。© Wikipedia那么,被监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这是心理学研究最早关注的话题之一,”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Université Clermont-Auvergne)心理学家克莱芒·贝勒捷(Clément Belletier)说。早在1898年,心理学家诺曼·特里普莱特(Norman Triplett)就发现,在他人注视下,骑自行车的人会骑得更快。从1970年代开始,研究表明,当我们被注视时,我们会改变外在行为,以维护自己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但被监视不仅会改变我们的行为;几十年的研究显示,它还会渗入我们的头脑,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被监视如何影响我们大脑中的无意识处理过程。在这个监控时代,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引发了对我们集体心理健康的担忧。 注视的目光 被注视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可以通过“人群中的注视效应”(stare-in-a-crowd effect)来证明:在众多不看我们的面孔中,我们能立即察觉到一张正在注视我们的脸[1]。这是因为注视方向,尤其是眼神接触,是一种强大的社交信号,有助于我们感知他人的意图并预测他们的行为。甚至在人类婴儿时期,直接的注视也能迅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些倾向非常早就会出现,”安大略滑铁卢大学社会认知研究者克拉拉·科隆巴托(Clara Colombatto)说,“在整个动物界中都普遍存在。”这种能力很可能是为了察觉捕食者而演化出来的,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被注视会引发心理不适和身体上的战斗或逃跑反应,比如出汗[2][3]。© Getty Images在意识层面上,当我们被监视时,我们的行为也会不同。我们会变得更加亲社会,这意味着我们更愿意付出和给予[4],更不容易作弊或乱扔垃圾[5]。一些研究甚至指出,仅仅张贴一双眼睛的照片,就可能减少盗窃或乱丢垃圾的行为[6]。这种想法催生出一个理念:监控可以被用于社会公益——例如预防犯罪——这与边沁控制囚犯的方法遥相呼应。 人们在“注视的目光”下行为不同这一事实并不令人惊讶。我们中有谁在无人注视时不会比有人看着时更自私些?心理学家将此归因于人们对声誉的关切。 但在过去几十年里,研究人员发现,被监视还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功能,比如记忆和注意力[7]。首先,它可能会极具干扰性。一项研究发现,当参与者面对注视自己的照片时,在工作记忆任务中的表现比面对眼神回避的照片时更差[8]。研究人员认为,直接的目光会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将其从当前任务上转移开来。其他研究则发现,从空间认知到语言处理能力等更多认知功能,也会受到“注视”的影响。© Entrepreneur无意识效应监控对认知的影响甚至深入到我们大脑对周围世界的无意识处理中。在去年12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表明,被注视会加速参与者对面孔的无意识分析。悉尼科技大学神经科学家凯莉·西摩(Kiley Seymour)带领的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名为连续闪烁抑制(CFS)的技术,来测量人们在最初未意识到视觉刺激的情况下多快能察觉到它。这种技术涉及向一只眼睛呈现移动的彩色图案,这可以延迟对另一只眼睛所呈现图像的意识觉知。此前的研究显示,如果被压制的图像更显著,人们会更快察觉到它。例如,一项CFS研究发现[9],参与者比起眼神回避的人脸,更快察觉到注视着自己的脸,这表明我们的大脑在我们意识到自己看到什么之前,就已处理了注视的方向。© The Kirkwood Call西摩及其同事想知道,这种无意识的处理是否也会受到“知道自己正被监视”这一事实的影响。他们安排一组人看到摄像头被设置好,并将他们的实时画面传送到另一个房间。然后,参与者被展示了通过CFS被压制的人脸图像,并被要求按下按钮来指出每张脸的位置。 相比于对照组(执行相同任务但未被公开监视),在“被监视”组中,人们更快、更准确地识别人脸。两者之间的差距接近一秒[10]。“对于这类无意识过程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并未参与此研究的克拉拉·科隆巴托评论道。尽管被监视的参与者表示他们感觉自己正被注视,但他们并不认为这影响了他们的表现。该效应仅在面部图像中出现——并未出现在抽象图案等中性刺激上——这意味着被监视并不会普遍提升觉知状态或努力程度。科隆巴托说,这种无意识过程受到推测有观察者存在的影响,“显示了社会感知是多么复杂”。过去,研究人员认为被注视的效应来自看到他人的眼睛,但科隆巴托和她的同事发现,朝向参与者的嘴巴图片会对工作记忆产生负面影响。该团队还指出,通过CFS呈现的嘴巴如果朝向参与者,而不是远离他们,会更快进入意识觉知。这种效应甚至适用于可以指向或远离人的抽象几何形状,例如锥形。“这些效应不仅仅与眼睛有关。它们是人们的心智和注意力朝向你时产生的更普遍的效应……我们称之为‘心智接触’的效应,”科隆巴托说,“这实际上是关于成为某人注意的对象。”© NowComment看不见的后果 那么,监视似乎会让我们的社会处理机制进入高速运转状态。“结论是,被监视会让这种硬性编程的生存机制进入过载状态,”西摩说,“你处于战斗或逃跑模式中,这对大脑而言无疑是种负担。” 如今无处不在的电子眼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而言,影响可能更大。西摩的研究表明,他们可能对他人的注视异常敏感[11]。其他疾病,如社交焦虑症,也表现为对社会线索的高度敏感,这会引发痛苦感。“我认为,现代社会的持续监控在某种程度上正在把我们所有人都推向这个方向,”西摩说,“也就是说,我们对社会环境的警觉性更高,始终处于警惕状态,准备应对。” © The Guardian在“全景监狱”中,囚犯总是觉得狱警可能正在监视自己,但却永远无法真正确定是否有人在看他。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认为,这就是此类监狱力量的关键所在:它变得无所不知,进而被囚犯自身内化。这也许正是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充满算法、数据经纪人和社交媒体的数字时代,边沁的监狱仍显得如此贴切——我们常常感觉自己正被监视,但却不知道是谁在监视。 这种持续的监视可能会以我们尚未理解的方式损害认知功能。贝勒捷表示,监控损害的“是那些让我们能够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的能力:注意力、工作记忆等等。如果这些过程因监控而受到影响,那么注意力下降也是意料之中的”。有研究表明[12],在工作场所引入更多监控——通常是为了提升生产力——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研究还表明,在线考试环境中,学生通过网络摄像头接受人类监考人员或人工智能的监控,可能会导致更差的表现。 “50年前我们并没有这么多的监控和社会连接,所以这是一个全新的社会情境,我们正在适应它,”科隆巴托说,“我们有必要思考,这将如何改变我们的认知,哪怕是在无意识的层面上。”

参考文献:

[1]pubmed.ncbi.nlm.nih.gov/17278526/
[2]psycnet.apa.org/record/2017-08020-009
[3]pubmed.ncbi.nlm.nih.gov/19823960/
[4]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9051381200089X[5]pubmed.ncbi.nlm.nih.gov/26644979/[6][7]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963721419829699[8]pubmed.ncbi.nlm.nih.gov/27357954/[9]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10027711000345[10]academic.oup.com/nc/article/2024/1/niae039/7920510?login=false[11]pubmed.ncbi.nlm.nih.gov/27207190/[12]www.enhancesystems.net/tech-insight-uk-employers-ramp-up-workplace-surveillance/

文/Simon Makin

译/tim

校对/gross

原文/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being-watched-changes-how-you-think/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tim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来源:利维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