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苹果或许是水果里头最特殊的一个。聊起“水果”,很多人脑海里头一个浮现的就是苹果。但与此同时,许多人又对苹果无感,称不上讨厌,但也不算喜欢。
审核专家:王晓慧
食品科学领域副高级工程师
苹果或许是水果里头最特殊的一个。聊起“水果”,很多人脑海里头一个浮现的就是苹果。但与此同时,许多人又对苹果无感,称不上讨厌,但也不算喜欢。
于是便有人说,苹果是最“无聊”的水果,是水果界的馒头和五仁月饼,有着水果界最高的知名度和最低的存在感。
那么,苹果为何看起来如此“无聊”呢?它的实际营养价值是否也像口味一样平平无奇?
苹果为何看起来如此平凡?
当人们说苹果“无聊”,首先指的就是它的外观和口味了。
从外表上看,苹果实在是平平无奇,简单的形状,质朴的色彩,默默无闻地堆在果蔬区的角落里,在一众形状奇特、色彩艳丽的水果中,苹果很难脱颖而出。
从口味上来讲,苹果的爽脆和清甜也显得平淡朴实,不像西瓜那样多汁,不像柑橘那样口感又软又弹,也不像榴莲、芒果那样有奇异的香气。
苹果独特口感的成因
从植物果实的类别来看,苹果是一种典型的梨果,它的果肉是由花托发育而来的。这导致苹果的果肉结构与瓠果(如西瓜和甜瓜)、聚花果(如菠萝)、柑果(如橘子和橙子)以及浆果(如葡萄和香蕉)等水果大不相同。
苹果果肉细胞的直径小,仅有80-250微米,而西瓜的薄壁细胞直径则有500微米以上。另外苹果果肉细胞由纤维素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并有丰富的果胶填充于其中,正是这样的结构让苹果质地较硬、口感较脆。
色彩与形状
在古代,苹果被称为“林檎”,其字面意义为能吸引林中禽鸟前来啄食的水果。这实际上指出了苹果传播种子的策略:依赖鸟类进行传播。
鸟类对颜色的敏感度较低,并且喙部较小,为吸引鸟类啄食,苹果便呈现出与此相对应的特征:平淡的色彩和较小的体积。
与之相对比,热带水果需要吸引大型哺乳动物食用以传播种子,因而能通过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作用表现出更为鲜艳的色彩,呈现出更大且更突出的形状。
此外,苹果属植物的自交衰退现象导致其果实的变异率低于异花授粉的热带水果,因而其形状呈现出类球体,与香蕉、凤梨等植物相比辨识度更低。
“无聊”外表下的营养宝库
一枚苹果之中便包含了多种营养素,除水、碳水化合物等基础成分以外,其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苹果多酚等物质均能从多方面为人体健康提供助益。
1.维持肠道健康。膳食纤维虽不为身体提供能量,但对于肠道的消化功能而言至关重要。在苹果中,可溶性果胶和不可溶的纤维之间形成了最佳的比例。果胶作为一种益生元能够维系肠道菌群的平衡,研究表明,连续8周食用苹果可使肠道有益菌的数量增加40%。而不可溶纤维则能刺激肠道的分泌和蠕动,预防排便困难等症状的出现。
2.抗氧化作用。苹果中的维生素C和苹果多酚(如原花青素、槲皮素)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功效,能够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从而延缓衰老、维持身体健康。
3.苹果多酚对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具有一定预防作用。研究表明,苹果多酚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延缓斑块形成,改善血管弹性,每日摄入150克苹果可使冠心病风险降低12%。此外,苹果中的多酚类物质还能增加细胞抗氧化酶活性,诱导癌细胞凋亡,起到降低癌症患病率的作用。
4.提升记忆力,预防认知能力下降。大量存在于苹果果皮中的槲皮素和苹果果肉中丰富的3,5-二羟基苯甲酸均有助于神经元细胞的产生,具有显著的促神经元活性。
让苹果不“无聊”!
有人调侃说:一枚完整的苹果摆在面前,激不起任何食欲;但削了皮、切成小块、摆进果盘的苹果,却是美味佳肴!
这说明苹果在味觉上的资质其实并不差,只是平日里被外观所遮掩,所以总是被食客所低估。那么,除了简单的切块处理之外,还有什么烹饪方法能提升苹果的风味,以多样的方式将苹果的美味与营养呈现在我们面前呢?
1.肉桂蒸苹果。苹果切成块,洒上肉桂粉,冷水上锅蒸15分钟。蒸煮能够提升人体对于果胶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发挥苹果对人体肠道的益处。
2.黄油烤苹果。掏空苹果芯,塞入糖与黄油,中火烤至黄油融化、苹果表面发皱发黄。由于美拉德反应的发生,这一做法焦香四溢,风味浓郁。此外,烤制的过程还能提升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但需注意糖、黄油带来的热量负担,以及加热过程中维生素C等物质的流失。
3.藜麦苹果粥。藜麦与小米煮到半熟,加入苹果丁,焖煮10分钟。苹果中的果胶与藜麦的 β- 葡聚糖能形成双重黏性纤维,从而具有养胃、助消化的功效。
来源: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