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夏时节,成都平原麦浪翻滚,满目金黄。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的2700亩小麦迎来收割尾声。田间,数台联合收割机隆隆作响,饱满的麦穗被快速收入机舱,粉碎的秸秆均匀撒入农田化作肥料。作为成都市推广的优质品种“绵麦902”、“宜香优2115”“川麦104”,配
初夏时节,成都平原麦浪翻滚,满目金黄。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的2700亩小麦迎来收割尾声。田间,数台联合收割机隆隆作响,饱满的麦穗被快速收入机舱,粉碎的秸秆均匀撒入农田化作肥料。作为成都市推广的优质品种“绵麦902”、“宜香优2115”“川麦104”,配合种肥一体条播、杂交稻高产高效机插栽培等新技术,今年当地小麦亩产较去年提升约50斤,为农户带来显著增收,进一步夯实“天府粮仓”根基。
“今年麦穗更饱满,收成比往年好!”成都市双流谷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黄川看着金灿灿的麦田喜上眉梢。据了解,彭镇高标准农田小麦种植采用成都市农技推广总站主推的“绵麦902”品种因矮杆抗倒伏、多抗性好,在成都平原适应性突出,加之播种阶段采用种肥一体条播技术,实现了播种、施肥同步完成,不仅提升了效率,还通过精准控肥降低了种植成本。
黄川介绍,种肥一体条播技术将传统播种的多道工序简化为一次性完成,既节省人力,又减少肥料浪费。配合高标准农田的沟渠配套和机械化作业,小麦生长周期内的水肥管理更加科学,为稳产增产提供了保障。
小麦收割完毕,田间即刻转入水稻种植准备。"切碎的麦秆在地里能腐解成有机肥,既减少化肥使用又改良土壤。"一位农户告诉记者。这种"小麦-水稻"轮作模式在当地已延续多年:小麦11月上旬播种,次年5月中旬前后收割后立即蓄水整田,进行水稻插秧。全程机械化作业让小麦收割与水稻插秧紧密衔接,既让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又保障了粮食安全。
作为成都平原粮食主产区之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近年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土地资源,完善灌溉设施,推广机械化、智能化农业技术。通过“高标准农田+优质品种+高效技术”的组合拳,小麦产能稳步提升,既筑牢了粮食安全防线,也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眼下,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的田野已从金黄逐渐转为青绿,水稻插秧作业正全面展开。麦收的喜悦还未散去,新的丰收希望已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长。隆隆机声中,“天府粮仓”的现代化图景愈发清晰。
来源:农村小毛打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