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10:45 2

摘要: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语法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单元视角,只在语法板块教学语法,教学中也多是机械单调地操练语法,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的一节语法教学课例,从研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施琳翎

摘要: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语法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单元视角,只在语法板块教学语法,教学中也多是机械单调地操练语法,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的一节语法教学课例,从研读单元教学内容出发,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探索如何在单元视角下实施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语法教学;单元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主题意义

一、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教育部,2022)。“而语法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能力的核心构件”(范从娟,2024)。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直接影响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教育部,2022)。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一线教师对于如何开展语法教学存在诸多疑惑。

单元视角下的语法教学是指教师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以单元主题为引领,从单元知识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角度设置教学目标,并“通过创设基于主题的多样化语境和设计多层次语言活动,使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系统的语法知识”(夏宝琪,2024),同时将语法知识与阅读、写作等其他语言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基于单元视角教学语法的理据

教材中的语法板块与其他板块并不是割裂的。“Grammar Time虽然是一个独立的语法教学板块,但是它所呈现的语法现象几乎渗透在整个单元的每一个板块中。在小学英语提倡单元整体教学时,语法教学也应具有整体性”(张自信,2016)。

对小学生而言,大多数单元的语法知识内容多,且相对零散,要在一个课时内掌握一个单元的语法知识难度偏大。“由于学生需经历感知、学习、内化、运用和迁移才能逐步将语法知识转化为语用能力,因而语法教学不能集中在某一课时,而应贯穿整个单元”(杭燕楠,2024)。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法教学时,要具备单元视角。

从单元视角出发,单元语法现象在Story Time中已有渗透,意味着学生在第一课时阅读教学中已经初步感知目标语法。第二课时语法教学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有意义的新情境,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内化语法知识。而后面两课时又是在内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和迁移语法知识。在单元视角下设计语法板块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组块的建构,促进其对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从而使有限的课时产生更大的效益。

在语法项目的呈现形式和语法知识的操练力度上,语法板块的教学应当区别于其他课时,在练习形式方面要多模态且有层次,融听、说、读、看、写于一体;既要有口头练习,也要有适当的笔头练习,从而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并将语言知识转化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 基于单元视角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本文以笔者执教的一节省级优质课评比活动的参赛课为例,聚焦小学英语语法教学,阐述单元视角下语法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操作步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s的Grammar Time和Fun Time板块。通过本单元和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学会询问他人爱好,并能向他人介绍自己及他人的爱好。Grammar Time和Fun Time板块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核心语法知识:询问及回答爱好的句型,以及动词-ing形式。

1. 立足单元整体,明确课时之间语法教学的逻辑关系

研读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单元不同课时在教学时对语法项目均有涉及,只是对其操练的力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教学设计前,从单元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厘清课时之间语法教学的逻辑关系,方能确保语法教学在单元内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一个单元通常包含四个课时的教学,涉及语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语法教学(第二课时)、综合运用(第三课时)和复习教学(第四课时)。本单元围绕爱好这一话题展开,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和探讨,学生应关注爱好的意义:爱好可以让生活丰富多彩,让人们开心、保持健康;拥有共同的爱好可以帮助人们交友;爱好还可能发展成未来的职业等。

第一课时Story Time板块中,主人公Mike以独白的方式介绍了自己及朋友们的爱好, like doing句型多次出现。第二课时中, Grammar Time板块以表格形式呈现了询问及表达爱好的句型“What do/does ... like doing?” 和“... like/likes doing ...”, 并罗列了部分动词的-ing形式; Fun Time板块为调查同学爱好的语言实践活动,旨在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表意功能,让学生在语境中使用语法知识进行交流。第三课时综合板块中,教材在韵律诗、歌曲、短故事中再次以多种形式复现语法项目。第四课时复习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中的练习题设定情境,帮助学生从听、说、读、写多个维度巩固目标语法知识。

由此可见,Grammar Time和Fun Time板块的教学承接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及主题,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着重语法项目的操练使用,并为后两个课时的学习打好语言基础,搭建语言框架,从而使学生能够准确表述自己和他人的爱好以及询问他人的爱好。

2. 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确立课时语法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学实施的关键。只有确立了教学目标,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才有明确的方向。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学习语法,逐步完成对语法项目的意义、形式和使用的探究及学习。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语言基础、学习风格等,笔者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重温Story Time内容,理解like doing句型的意义,在观察例句和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自主归纳与总结核心语法规则;

(2)在基于单元话题的新语境中,使用目标语法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倾听及表达能力;

(3)讨论谈论爱好的相关句型,逐步理解爱好的意义;

(4)在真实情境中,就单元话题结合个人实际自由表达,准确、恰当地使用目标语法询问爱好,并介绍自己及他人的爱好,实现“形式—意义—使用”三者统一。

在关联递进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能更好地促进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3. 紧扣目标分层推进,有效实施教学活动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意义的情境,在情境中实施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语法项目。在活动推进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已学知识为起点,而后让学生聚焦语法板块,理解语法项目的意义,自主归纳其形式,并在真实情境中准确、恰当地使用。

(1) 激活话题,承接主题

以动画、歌曲等形式开展热身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进入课堂学习。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知晓本单元话题是爱好,因此在本节课伊始,笔者自编韵律歌,帮助学生再次聚焦此话题。韵律歌中提到的句型“I like ...”及词汇swimming、reading、healthy、happy等都将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出现并使用。韵律歌播放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初步引导学生用已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爱好。

(2) 链接已学,呈现语法项目

“语法的教学一定要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让学生在感知文本并操练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总结”(方志霞,2018)。教材中的语法学习从Story Time开始,在Story Time的语篇中渗透语法项目,让学生感知本单元目标语法的使用情境。进入语法板块学习时,教师也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语法的表意功能。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将Story Time板块中文本情境的复现作为主题语境创设的切入口(王晶、万红红,2020)。本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下:

[活动1] 复习第一课时,感知语法项目

笔者首先延续第一课时的话题——谈论自己和朋友们的爱好,并以此创设本课时的情境:今天我们要像Mike一样谈论朋友和自己的爱好。这里的朋友包括书上的老朋友(Story Time中Yang Ling、Su Hai、Liu Tao等人物)和课堂上即将认识的新朋友(情境中增加的人物)。随后,笔者呈现Story Time板块老朋友们的爱好(见表1),让学生逐一回顾并介绍。

[活动2] 仔细观察,归纳陈述句结构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含有大量目标语结构的真实的语言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形式及其所使用的交际语境,理解其意义和功能”(程晓堂,2013)。因此,在学生介绍完书中老朋友们的爱好后,笔者将这些句子进行汇总,引导学生再读句子,通过与同伴讨论自行提炼和总结介绍自己和他人爱好的句型结构(见表2),并在表格基础上,通过补充Mike、Mike's father、Mike's father and mother等主语,让学生思考在这些主语之后动词like的形式,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第三人称单数这个概念。

[活动3] 同桌问答,感知特殊疑问句结构

教师在情境中引入新朋友。学生观察并记录新朋友们的爱好,在教师示范后,同桌之间用“What does he/she like doing?”“He/She likes ...”问答,对新朋友的爱好进行讨论,以熟练掌握目标句型。教师根据小组活动情况了解学生能否正确理解与规范使用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特殊疑问句,并给出指导和评价。

[活动4] 仔细观察,归纳特殊疑问句结构

在上一活动熟练操练“What does he/she like doing?”句型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当主语是we和they时助动词的变化;最后将所有素材汇总,让学生自主提炼和总结特殊疑问句的句型结构(见表3)。

活动3和活动4分步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加深了对该特殊疑问句构成的认识,有助于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带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了学习理解的任务,引导学生关注语法项目的形式和意义,初步习得了目标语法的基本构成,为后续使用目标语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分层操练,内化语法规则

学生在了解目标句型的形式后,接下来需要不断操练与使用,达到内化语法规则的目的。本环节的教学活动如下:

[活动1] 同桌合作,操练语法项目

在开展该活动时,笔者收集众多新朋友的爱好,将其做成游戏棋(见图1),让学生通过看图对话的形式反复使用目标句型“What does he/she like doing?”“He/She likes ...” 以及“What do they like doing?”“They like ...”,内化语法规则。 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特殊疑问句的规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对主语是第三人称复数的特殊疑问句进行操练,以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而游戏棋的形式一方面避免了机械操练的枯燥,另一方面则能通过同伴间的纠错、评价更好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目标语法。

[活动2] 仔细观察,归纳动词-ing的变化规则

上一活动中,学生有大量的语言输出,在操练句型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动词-ing形式的认识。笔者收集学生输出的动词-ing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其变化规则,并根据变化规则将其分成三类(见表4)。

[活动3] 组内调查,使用目标语法

Fun Time板块中的小组调查是操练与巩固语言知识点的综合性活动,同时也让学生在情境中谈论自己的爱好,链接了其生活经验。学生运用句型“What do you like doing? I like ...”完成对小组内各位成员爱好的调查,然后向全班汇报。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对语法规则的感悟能力、归纳能力和运用能力。同时,此活动也在游戏棋的基础上让学生准确使用主语是第二人称的特殊疑问句。

上述教学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对询问他人爱好的特殊疑问句进行分层操练,从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到主语为第三人称复数,再到主语为第二人称。从实际操练的情况来看,对三种人称下疑问句的使用,学生都可以自如应对,不会混淆。

(4) 多形式练习,巩固语法知识

除了更新和优化教学方式与方法之外,教师还要优化语法的练习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既要有口头练习,也要适当开展笔头练习(程晓堂,2022)。因此,本节课笔者采用了丰富的语法练习形式,融听、说、读、写、看为一体。

前文中提到的教学活动大多结合了听、说、读和看,而实际上,课堂上也开展了适当的笔头练习:一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强化第三人称单数这个概念;另一处是在组内调查之后,结合单元Checkout Time板块的内容写自己和朋友的爱好。多形式的练习促进了语言知识的内化,促使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

[练习1]

Mike's and His Family's Hobbies

Mike and his family have different hobbies. Mike _____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Helen ______ (like) collecting stickers. Tim likes ______ (draw) in the park. He wants to be an artist. Their father and mother _______ (like) reading very much.

[练习2]

Write about Hobbies

I am _______. I .

______ is my friend. He/She ________.

(5) 串联步骤,分步揭示意义

“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教育部,2018)。主题为各单元的语言知识学习提供语境范畴。单元视角下,语法教学也应当关注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使用所学语法知识。对主题意义的探究需自然发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且应当贯穿课堂始终。

“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会话交流对双方都必须是有意义的,其中主题的激发和提取可以是教师导向的学习活动,也可以是与学生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的学习活动,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高洁,2021)。本节课采用分步揭示主题意义的方法,既不弱化语法课堂的特征,又凸显了语法板块在主题意义探究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课堂上,当学生介绍自己的爱好时,笔者通过追问“Why do you like ...?”使学生认识到,爱好不仅可以让自己拥有充实快乐的课余生活,还能起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作用;在复现Story Time内容时, 笔者通过追问“Why can they be friends?”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共同的爱好有助于交友;在课堂多次的自然交流中,笔者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考爱好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笔者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帮助学生不断深入理解单元主题。

参考文献

程晓堂. 2013. 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4):62-70.

程晓堂. 2022. 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解析[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范从娟. 2024. 基于主题语境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践[J]. 中小学教学研究,(1):77-83.

方志霞. 2018. 译林版《英语》 Grammar Time板块教学案例评析[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8):21-25.

高洁. 2021. 主题语境下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7):42-46.

杭燕楠. 2024.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4):19-23.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晶、万红红. 2020. 单元主题语境下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8):48-53.

夏宝琪. 2024.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3):21-27.

译林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 五年级上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张自信. 2016. 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5):47-51.

来源:永大英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