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菲律宾在南海“消停”已经有半年之久。去年10月15日中菲最后一次撞船摩擦,菲律宾打着“渔业部门船只”的旗号强闯中业岛,路上声称遇到了“中国民兵船”。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选举失败后,竟在第一时间“重回南海”,准备继续兴风作浪。
这次时隔半年中菲又在南海对垒,会有怎样的事情发生?马科斯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
菲律宾在南海“消停”已经有半年之久。去年10月15日中菲最后一次撞船摩擦,菲律宾打着“渔业部门船只”的旗号强闯中业岛,路上声称遇到了“中国民兵船”。
但据中方后续公布真相,其实是菲律宾的公务船在中业岛附近故意碰撞中国渔船,并威胁到了中方渔船上的人员安全。
结果他们倒打一耙扮作受害者,在国内开始宣扬“被攻击”。此后到今年5月份,菲律宾尽管经常还在南海有非法活动,但并没有采取升级局势的动作。
至于马科斯政府突然的态度转变,一种观点认为是他们的“政策调整”,
主要还是和中国在南海对抗菲律宾船只占不到便宜,马科斯不仅要面临反对派的压力,和中方的经济往来也一再缩减。
同时因为菲律宾部署了“堤丰”导弹,马科斯政府或认识到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挑衅的话,可能导致不可控的事情发生。
今年4月美国要求全球孤立中国经济和美方谈判贸易协议,一向“非常反华”的马科斯政府居然没有响应,就是例证之一。
但另一种更靠谱的猜测认为,菲律宾当局在海上“安静”这段时间,刚好卡在特朗普胜选的节点上。
过去众所周知马科斯政府一直是靠着拜登的援助,以及在菲律宾建立军事基地的支持,也就是拿钱才能办事。
但特朗普政府并不一定会对菲律宾继续高度支持,如果他们给马科斯政府的利益不够,菲律宾肯定是不会冒着“高风险”在南海继续挑衅中国的。
美菲多次开展联合军演
也就是说,美国换了一任政府之后,只有在拿到足够利益的情况下,马科斯才有可能冒险,这就是他们“灵活搅乱南海”的策略。
本月菲律宾中期选举期间,马科斯政府再度卷土重来,开始试图强闯中国岛屿附近领海,炒作中国军舰采取“高风险”机动动作。
对此中国外交部、国防部连续对菲律宾发起警告,要求菲方停止一切侵权挑衅的危险举动,不要挑战中方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决心。
从这个节点开始,外界就捕捉到了菲律宾又想升级局势的信号;
中旬菲方还扬言准备“不经过中国同意向坐滩军舰补给”,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了,势必会自食其果。
21日,根据中方发布的声明显示,菲律宾再度派出3002和3003号公务船非法冲闯中国南沙渚碧礁、铁线礁(距离中业岛只有2.5海里)铁线礁附近海域,打着“科学考察”的旗号进行非法活动。
期间中方海警执法人员果断采取行动,但菲律宾主动向中国进行撞船擦碰行动。很明显菲方的行为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破坏地区稳定,责任应该自负。
但在菲律宾国内媒体的报道中,这件事换了一个版本。
他们又开始将自己包装成为受害者的立场,表示一艘“科学考察取样”的政府船只遭到中国海警船,随后还被中方进行轮番水炮攻击,发生故意碰撞,造成船体受损并威胁船员生命安全。
菲律宾还强调他们“完成了登岛取样的任务”,这条说法就已经变相证实了马科斯政府的非法行动,以及他们擅闯中国岛屿的事实在先,不容辩驳。
根据菲律宾ABS-CBN新闻网站报道提及,
在事发前,菲律宾、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巴拉望岛和民都洛岛附近海域进行军事演习,且菲方向美军海岸部队通报了情况,美方并没有行动而是以“无授权”为由拒绝。
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了,去年中菲在南海对峙期间,菲律宾仰仗美国航母编队的撑腰,气焰非常嚣张。
结果后续美国航母“卡尔·文森”号突然离开菲律宾,抛下了菲军。
这一系列事件不难看出,美方也不打算承担菲律宾导致海上局势失控的后果,每次到了关键时候总是先跑路或者“只读不回”。
不过和过去一样,马科斯的行动没有讨得任何好处,中菲海上对垒局势仍然是一边倒。
这次菲律宾主动挑起的行动,被认为是“败选应激症”。
马科斯政府和支持他们的政治势力长期将南海问题作为政治筹码,通过渲染与中国的冲突,激发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从而为自己在选举中赢得支持。
这样通过策划撞船摩擦事件的发生,恰好可以被马科斯政治势力利用,在选举宣传中塑造自身强硬的政治形象,以争取选民的支持。
之前菲律宾并未取得足够的票数,给马科斯带来了危机感。
此外,在中期选举结束后,马科斯“激进反华”或是也意识到政府快要完了,必须背水一战。
因为杜特尔特家族在选举中表现抢眼,这对小马科斯家族的政治地位产生了很大冲击;再加上亲姐姐伊梅倒戈支持对手,马科斯政府面临着执政权威被削弱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转移国内民众对其执政能力的质疑,以及巩固自身政治地位,通过在南海制造事端是很“方便”的途径。
而且这次进入参议院的阿基诺家族,也是南海问题上的强硬派,马科斯的举动也是寻找支持的一种手段。
在这个节点上,美国势力再次回归南海。
22日在事件发生之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在一场联大安理会公开辩论会上声援菲律宾,发出“美国与菲律宾站在一起,我们再次谴责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危险且非法的行动”的信号。
此前也有消息提到,中期选举之后美国会对菲律宾施加影响,怂恿菲律宾在南海采取激进行动,以配合其重回亚太的战略布局。
不久之后就发生了该事件,
马科斯很可能通过与中国的撞船摩擦来向美国展示其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获取美国更多的政治和军事支持,进而增强自身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政治资本。
值得注意的还有,中国外交部在22日对该事件进行回应,明确表示现场视频已经公开,证明中方采取必要处置措施,正当合法。
菲方应当立即停止侵权挑衅,否则中方将坚决应对。
回顾马科斯在中期选举之后两年多的执政时间,必然是内政处处被掣肘,国内遭到施压甚至弹劾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南海作为一个“宣泄口”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中方不会惯着类似的行为。
菲律宾国内的民意支持率显示马科斯已经跌到不足30%,足以证明在南海兴风作浪的菲政府,最终走向自取灭亡的境地。
来源:纪史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