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院士:DIAMOND研究开启免疫治疗新范式,鼻咽癌“去顺铂”时代将到来 | 2025 ASCO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20:31 2

摘要: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即将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正式召开。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年会以“知识化为行动: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共同探讨癌症治疗的最新突破与临床实践创新。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鼻咽癌“高效低毒、耐受优质”的免疫治疗新方案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即将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美国芝加哥正式召开。作为全球肿瘤学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年会以“知识化为行动: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共同探讨癌症治疗的最新突破与临床实践创新。

医学界特意开展「AI人文对话」策划,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与AI对话,深度剖析鼻咽癌诊疗最新突破,从国际前沿到中国方案,提前解锁这场学术盛宴的核心看点。

Q1. 作为局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领域的重磅研究,DIAMOND试验是在什么背景下构思和开展的呢?

马骏院士:

在局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诊疗实践中,传统标准治疗方案以同期放化疗为核心框架,通常联合诱导化疗或辅助化疗,其中基于顺铂的同期放化疗方案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该方案在临床应用中暴露出显著局限性:顺铂化疗导致的血液系统毒性、消化道反应及口腔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60%-80%,体重下降超过10%的患者比例超过40%,这些毒性反应不仅导致约40%患者无法完成至少一半的标准治疗周期,更直接影响了放疗剂量强度和疗效连续性。

值得关注的是,顺铂的耳毒性(听力损失发生率达15%-20%)和肾毒性(肌酐升高率约25%)显著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成为制约治疗依从性的关键因素。尽管PD-1单抗联合放化疗在前期研究中展现出9.6%-10%的无进展生存(PFS)率提升,但伴随的74.2%毒性事件发生率及高达45%的3级以上急性毒副反应,凸显了传统方案在疗效-毒性平衡方面的固有矛盾[1]。这种临床困境促使研究团队聚焦高危人群治疗需求,致力于开发既能维持疗效又能降低毒性的创新方案。基于前期探索性研究(PLATINUM二期单臂试验)的积极结果[2],研究团队构建了在全疗程免疫治疗基础上同期去顺铂化疗的全新治疗范式。该研究证实,PD-1单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后单纯放疗的方案可实现88.5%的3年PFS率,同时将≥3级毒性发生率从传统免疫联合放化疗方案的74.2%显著降低至40.2%,特别是血液学毒性、消化道毒性和口腔黏膜炎的改善尤为突出。

因此,在此基础上开展的DIAMOND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全疗程免疫联合同期去顺铂化疗的新治疗方案进行了临床研究金标准的研究与验证,为破解局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疗效-毒性悖论提供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Q2. DIAMOND研究是如何设计的,结论是什么?当前临床实践有哪些重要意义?

马骏院士:

DIAMOND研究作为一项非劣效性多中心III期随机对照试验,系统性评估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及放疗(含/不含顺铂)在局晚期鼻咽癌中的治疗价值。该研究严格筛选532例无远处转移的T3-4N1-2或N2-3期局部区域晚期患者,采用1:1随机化原则分配至试验组(特瑞普利单抗+吉西他滨-顺铂诱导化疗后,特瑞普利单抗+放疗,及特瑞普利单抗辅助治疗,全程17个疗程)与对照组(在试验组基础上增加2疗程顺铂同期放化疗)。疗效终点以FFS(非劣设计)和所有分级呕吐发生率(优效设计)为共同主要指标。

试验组在实现与对照组相当的3年FFS率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所有分级呕吐的发生率,以及3级以上急性毒性发生率,尤其体现在血液学和消化道毒性方面,且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和治疗耐受性。

该成果具有三重临床意义:

其一,首次通过III期RCT证实在联合全疗程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可以省去传统同期顺铂化疗,为优化鼻咽癌综合治疗模式提供I类证据;

其二,通过减毒增效策略将治疗完成率和耐受性有所提升,显著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

其三,其研究设计为后续开发个体化治疗方案(如基于PD-L1表达分层)奠定了方法学基础,推动鼻咽癌治疗从“标准化”向“精准化”迈进。

这些发现不仅为目前高强度、高毒性的鼻咽癌晚期临床困境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更标志着免疫治疗在晚期鼻咽癌领域实现了从辅助治疗到核心治疗角色的战略性突破。

Q3. 本研究在设计、实施、协作等方面有哪些亮点?能为我们广大肿瘤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哪些经验?

马骏院士:

DIAMOND研究在研究设计、实施流程及多学科协作方面展现出显著学术亮点:

首先采用严谨的II期单臂探索性试验与III期多中心随机对照双阶段设计,通过递进式研究路径构建了从疗效验证到金标准证据的完整证据链,这种“阶梯式验证”策略既控制了早期研发风险,又通过III期试验的13个入组中心网络实现了大样本量、多地域的临床异质性验证,其协同机制通过定期召开的全国性中期质量会议及标准化操作流程得以强化;

其次在方法学创新上,引入信息化随机系统与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构建了实时质控体系,这种数字化质控模式为同类研究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多学科协作范式,通过组建由临床肿瘤学家、统计学家、影像诊断专家、病理学家及患者报告结局(PRO)研究团队构成的复合型研究矩阵,实现了从方案设计到结果转化的全链条整合,特别是PRO指标的纳入使安全性评价维度从传统毒性分级扩展至生活质量动态监测,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研究理念为肿瘤临床试验提供了新范式。

该研究经验表明,现代肿瘤临床试验需构建“方法学严谨性×技术赋能×多学科融合”的三维创新体系,其中标准化质控流程、数字化研究工具及跨学科协作机制是提升研究质量的核心要素,这些实践为优化我国肿瘤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专家简介

马骏院士

参考文献:

[1]Liu X, Zhang Y, Yang KY, et al. Induction-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sintilimab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China (CONTINUUM):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parallel-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24;403(10445):2720-2731.

[2]Xu C, Zhou GQ, Li WF, et al. Nivolumab combined with induction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multicenter phase 2 PLATINUM trial. Cancer Cell. 2025;43(5):925-936.e4.

来源:医学界影像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