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学术写作中,论文往往被视为严谨、客观和理性的产物,充斥着数据、公式和抽象概念。然而,这种传统的写作方式有时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甚至难以理解研究的真正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用“讲故事”的方式撰写论文,将冰冷的数据转化为生动的叙述,让研究更具吸引
在学术写作中,论文往往被视为严谨、客观和理性的产物,充斥着数据、公式和抽象概念。然而,这种传统的写作方式有时会让读者感到枯燥乏味,甚至难以理解研究的真正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用“讲故事”的方式撰写论文,将冰冷的数据转化为生动的叙述,让研究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那么,如何用“讲故事”的方式写论文,让枯燥的研究变得生动呢?
一、寻找故事的灵魂:明确核心问题
任何好故事都有一个核心冲突或问题,论文也不例外。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是研究的起点,也是故事的驱动力。例如,医学研究可以围绕“为什么某种疾病在特定人群中高发”展开;社会学研究可以探讨“新技术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核心问题就像故事的“钩子”,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跟随你的思路深入探索。
在确定核心问题时,可以借鉴新闻写作中的“5W1H”原则(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你可以清晰地勾勒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例如,一项关于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以这样设定核心问题:“为什么近年来某地区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Why)”或“人类活动如何影响了该地区的气候模式?(How)”。明确的核心问题能够为论文提供一个清晰的叙事框架。
二、构建故事的结构:论文的叙事逻辑
好故事需要精心设计结构,论文也是如此。传统的论文结构(引言、方法、结果、讨论)虽然严谨,但缺乏叙事张力。我们可以借鉴经典的故事结构(如“英雄之旅”或“三幕剧”)来重新组织论文内容,使其更具吸引力。
1. **第一幕:设定背景和冲突(引言)**
在引言部分,不要仅仅罗列文献,而是像讲故事一样,先描绘研究的背景和现状,然后引出核心问题或冲突。例如,你可以从一个小故事或案例入手,说明研究问题的现实意义。比如,一项关于空气污染的研究可以从某个城市居民的健康问题切入,再逐步过渡到科学问题。
2. **第二幕:展开探索与挑战(方法与结果)**
这一部分相当于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在方法部分,可以描述研究团队如何“披荆斩棘”解决技术难题;在结果部分,可以用数据或图表展示“突破性发现”。避免平铺直叙,而是突出研究过程中的挑战和转折。例如,“最初,实验屡屡失败,直到我们调整了某个参数……”这样的叙述能让读者感受到研究的曲折和不易。
3. **第三幕:解决冲突与启示(讨论)**
讨论部分是故事的结局,需要回答核心问题,并阐明研究的启示。可以类比为英雄的“归来”,将研究发现与更广泛的领域联系起来。例如,“我们的研究不仅解决了某个具体问题,还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三、运用故事的技巧:让语言更生动
1. **人物与视角**
即使是高度专业化的论文,也可以通过引入“人物”或“视角”增强叙事性。例如,医学研究可以提到患者或医生的经历;生态学研究可以描述某个物种的生存状态。第一人称视角(如“我们发现……”)比被动语态(如“It was found that…”)更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2. **冲突与悬念**
在论文中适当设置“冲突”和“悬念”可以增强可读性。例如,在引言中提出一个未解之谜,或在结果部分逐步揭示答案。比如,“传统理论认为X是主要原因,但我们的数据表明Y才是关键因素……”
3. **比喻与类比**
用比喻或类比解释复杂概念是讲故事的常用手法。例如,将DNA修复机制比作“细胞内的修理工”,或将经济模型比作“多米诺骨牌效应”。这种形象化的表达能帮助读者理解抽象内容。
四、案例:如何将经典研究转化为故事
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例。传统的写法可能是:“本研究通过观察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雀类,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而用讲故事的方式可以这样写:
“1835年,年轻的达尔文踏上加拉帕戈斯群岛时,并未意识到这些看似普通的雀类会颠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他发现,不同岛屿上的雀类喙形各异:有的粗壮适合咬碎种子,有的细长适合捕捉昆虫。为什么同一物种会出现如此差异?多年的观察和思考后,达尔文意识到,环境的变化像一位无形的设计师,逐渐塑造了这些鸟类的命运……”
这种写法不仅交代了科学发现,还赋予了研究以时间和人性的维度。
五、注意事项:平衡故事性与学术严谨性
虽然讲故事能增强论文的吸引力,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过度戏剧化**:学术论文的核心仍是科学事实,故事只是表达手段,不能牺牲准确性。
2. **目标读者导向**:面向专业同行时,故事可以更简洁;面向大众或跨学科读者时,可以更生动。
3. **数据仍是核心**:无论用何种方式叙述,数据、实验和逻辑必须扎实可靠。
结语
用讲故事的方式写论文,不是对学术严谨性的妥协,而是对传播效果的提升。通过明确核心问题、设计叙事结构、运用语言技巧,研究者可以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清晰,让枯燥的数据焕发生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讲好科学故事”的研究者,往往能更有效地传递思想,启发他人,甚至改变世界。#论文#
来源:老何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