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笑脸迎人,暗藏三分冷刃;躬身退让,巧布七步杀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4 14:57 2

摘要:帝王将相,权谋诡谲,有人笑里藏刀,步步为营;有人退居幕后,一击致命。

梁启超曾言:“读史者,不可不读《资治通鉴》。”

千年风云,尽藏于这一部治世之镜中。

帝王将相,权谋诡谲,有人笑里藏刀,步步为营;有人退居幕后,一击致命。

史书翻卷处,尽是人性与利益的博弈。

世事如棋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

唯有参透《资治通鉴》中的谋略智慧,方能在纷繁世相中立于不败之地。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智者为谋,不露声色。”

真正的权谋家,从不将锋芒展露于人前。

唐玄宗年间,李林甫初入朝堂,不过是一介小吏。

彼时,宰相张九龄权倾朝野,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李林甫自知根基浅薄,便以谦卑之态示人。每逢朝会,必躬身立于张九龄身后,言辞恭敬,甚至主动为其整理衣冠。

张九龄曾对亲信笑道:“此子温顺如羊,不足为虑。”

然而,李林甫的谦卑之下,暗藏的是对权力的极致渴望。

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因直言谏诤触怒玄宗,被贬为荆州刺史。

李林甫趁机上奏,称张九龄“结党营私,诽谤圣听”。他早已暗中搜集张氏门生的罪证,一一呈于御前。玄宗震怒,下令彻查,张九龄一党顷刻间土崩瓦解。

李林甫上位后,仍以“笑脸宰相”自居。

他常对群臣道:“吾辈为臣,当以和为贵。”

背地里,却命人监视百官言行,稍有异动,便以“莫须有”之罪构陷。

《资治通鉴》评其:“口有蜜,腹有剑。”

李林甫之谋,胜在隐忍。他深知,权势之争,不在于一时之强,而在于伺机而动。

北宋名臣司马光曾言:“柔能制刚,弱能胜强。”

世人只见强者张牙舞爪,却不知弱者以退为进,往往能后发制人。

官场如战场,若一味争强斗狠,终会沦为众矢之的。

唯有藏锋于鞘,以柔韧化解危机,方能于无声处听惊雷。

《资治通鉴》有载:“退者非怯,待时而动也。”

躬身退让,并非畏缩,而是为致命一击积蓄力量。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滔天。

然而,建安五年,袁绍率十万大军南下,直逼许昌。曹操麾下兵力不足两万,群臣皆劝其弃城避战。

曹操却笑道:“绍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此战必胜。”

他主动放弃黄河以南数座城池,退守官渡。袁绍见曹军“溃逃”,愈发骄横,竟命大军长驱直入,粮草补给线绵延百里。

谋士荀彧问曹操:“明公何以敢退?”

曹操答:“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果然,袁绍久攻官渡不下,粮草渐尽,军心涣散。

曹操趁机派轻骑奇袭乌巢,焚尽袁军粮仓。袁绍大军顷刻崩溃,十万兵马仅剩八百残骑北逃。

经此一役,曹操彻底奠定北方霸业。

《资治通鉴》评曰:“曹公之退,非怯也,乃谋也。”

南宋名将岳飞亦深谙此道。

绍兴十年,金兀术率铁浮屠南下,岳飞佯装不敌,退守郾城。金军以为宋军怯战,贸然追击,却被岳家军以钩镰枪破甲,斩首数千。

史书中的智者,从不计较一时得失。

退,是为了看清对手破绽;让,是为了诱敌深入。

世人皆爱争锋相对,却不知躬身退让处,往往暗藏七步杀机。

正如司马光所言:“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资治通鉴》有云:“兵者,诡道也。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真正的权谋之术,不在于力压群雄,而在于以虚掩实,以假乱真。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声势浩大。

秦国丞相张仪奉命破局,他孤身入楚,面见楚怀王。

彼时楚怀王贪图小利,张仪便以“六百里商於之地”为饵,诱其与齐国断交。

楚怀王大喜,当即撕毁盟约,派使臣辱骂齐王。齐国愤而转投秦国,合纵之盟顿生裂痕。

数月后,楚使至秦索地,张仪却佯装惊讶:“臣所言乃六里地,何来六百里?”

楚怀王怒极攻秦,反被秦齐联军大败于丹阳,损兵八万,失汉中之地。

张仪一计,以虚言破实盟。

《资治通鉴》评曰:“仪以舌剑斩六国之腰,其谋胜十万甲兵。”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亦深谙此道。

建隆二年,他宴请石守信、王审琦等禁军将领。席间举杯叹道:“朕终日忧惧,未得安眠。”众将惶恐问故,赵匡胤道:“天下谁不欲居此位?”

次日,众将纷纷称病请辞兵权。赵匡胤厚赐金银田宅,表面全君臣之义,实则彻底收归军权。

史称“杯酒释兵权”,看似温情脉脉,实则暗藏削藩之刃。

司马光对此叹道:“太祖不以杀伐立威,而以智术安邦,此开太平之根基也。”

世人常言“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却不知最高明的暗箭,往往裹着蜜糖。

职场中,若有人无故示好,须思其背后所求;竞争中,若对手突然退让,必察其图谋所向。

正如《资治通鉴》所言:“谋不可众,利不可独。”

藏一寸真心,露三分假意,方能于虚实交错间,掌控全局。

《资治通鉴》记载:“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真正的智者,从不与强者硬拼,而是借势造势,化劣势为杀机。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起兵时,仅率三千兵马。

面对王莽四十万大军围困昆阳,诸将欲散,唯刘秀厉声道:“今兵少而敌强,合力尚可求生,分散必死!”

他亲率十三骑突围求援,途中散播“宛城援军将至”的流言。

王莽军闻讯动摇,刘秀趁机率敢死队夜袭敌营,火光中高呼:“天兵已至!”

莽军大溃,自相践踏,伏尸百里。

此役后,天下豪杰纷纷归附,刘秀终成光武中兴之业。

司马光评其:“秀之胜,非力也,乃势也。”

明成祖朱棣夺位之战亦堪称经典。

建文元年,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仅据北平一隅。

他佯装不敌,弃城诱敌,待朝廷军深入北方,再派骑兵截断粮道。

寒冬腊月,南军缺衣少粮,朱棣却率精锐绕道直捣南京。

建文帝自焚,朱棣登基,史称“靖难之役”。

《资治通鉴》有言:“势如张弓,节如发机。”

弱者若懂借势,绝境亦可翻盘。

商场如战场,小企业欲撼动巨头,不可正面交锋。

或借政策东风,或寻市场缝隙,以四两拨千斤之术,方能破局。

司马光曾总结:“察势者明,顺势者智。”

与其抱怨时运不济,不如在躬身退让时,布下七步杀机。

结语

《资治通鉴》历经千年,写尽帝王将相之谋,道破成败兴衰之理。

有人笑里藏刀,终成冢中枯骨;有人退步蓄势,终得天下归心。

读史者当悟:

笑脸迎人时,三分冷刃需藏于袖;躬身退让处,七步杀机当伏于心。

世事如潮,唯通晓虚实之道、借势之智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愿诸君读此卷后,胸中有沟壑,眼底藏山河。

来源:詩詞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