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带货榜第一!董明珠和孟羽童同框,流量爆棚!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4 19:30 4

摘要:5月23日晚,董明珠与其前秘书孟羽童联合直播,这是孟羽童离职两年后,两人首次“同框”。开播不到10分钟,在线人数超2万,直播期间长时间霸榜大家电榜第1名。

如果你这两天刷抖音、看新闻,肯定会注意到这么一条大瓜:董明珠和孟羽童,居然又“合体”出现在格力直播间了!

5月23日晚,董明珠与其前秘书孟羽童联合直播,这是孟羽童离职两年后,两人首次“同框”。开播不到10分钟,在线人数超2万,直播期间长时间霸榜大家电榜第1名。

要知道,这两年孟羽童已经“单飞”,专注做自己的自媒体博主,粉丝早就破百万。而董明珠,在大家眼里一直都是“铁娘子”“热搜常客”,可她和孟羽童之间的恩恩怨怨,绝对是家电圈里最精彩的一部“职场爽剧”。

其实,早在2021年,董明珠就公开表示要把刚毕业的孟羽童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不只是公司高管,还是格力未来的希望。那会儿,孟羽童才22岁,就被全国观众认识,短短一周抖音粉丝就涨了100万。格力专门为她开了直播账号,首秀成绩也算不错:4小时卖了62万,远超当时很多企业家带货的成绩。这一波“董明珠+孟羽童”的流量组合拳,给格力带来了不小的关注和新鲜感。

可是再亮眼的成绩,也架不住“职场关系”的微妙变化。带货首秀之后,孟羽童的直播成绩并没有更进一步,没过多久她和董明珠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有了嫌隙。2022年8月,专属账号头像和名称都换成了董明珠本人,孟羽童正式“下线”。到了2023年,她干脆离开格力,转型做自媒体,混得风生水起。现在的小红书和抖音粉丝加起来已经超过350万,短视频报价动辄几万到几十万,身价不比在格力时差。

反观董明珠,虽然已经71岁,依然是格力的“灵魂人物”。今年4月又全票连任了格力董事长,开始了自己的第五个三年任期。可与她一起传递到外界的,还有那些“饭店没装格力空调扭头就走”“绝不用海归,海归里有间谍”等争议言论。别说年轻人,连不少中年消费者都觉得这位“铁娘子”有点太“刚”了。

所以,这次两人“520新情人节”后官宣和好,第三天又一同现身直播间,怎么看都有点“破镜重圆”的味道。孟羽童的百万粉丝带着流量,格力直播间在线观看人数瞬间翻倍。董明珠还在直播间“隔空喊话”,说孟羽童出国深造后,还是有机会回格力。看得出来,“和好”的背后,双方都很清楚流量的价值

说到底,企业和个人之间,哪有什么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董明珠一向坦率,曾在节目里说过,“你要是想当网红,那格力不适合你。”可现在风向变了,企业要发展,品牌要年轻化,谁不想多点流量、多点好感?

别看这场直播短期内带来了热度、流量和销量,但对格力来说,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毕竟,直播间的热闹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空调市场的老对手美的、海尔虎视眈眈,新晋小米也在家电领域攻城略地。2024年格力营收1900多亿,同比下滑了7.3%,是四年来首次负增长。海外市场遇冷,主业空调的营收也原地踏步,其他家电品类被对手反超。

再说董明珠“接班人”的话题,这些年她一直在找“第二个董明珠”。她的管理风格强势霸气、资源调配和战略节奏都高度依赖自己的判断。虽然最近卸任了总裁职务,交棒给老员工张伟,但核心决策、公司大方向依然是她说了算。她自己也说,三年任期不等于你就能干满三年,不行还得下去。格力的管理层“传承”问题,外界一直关注,内部也有压力。

其实,格力这几年转型非常急迫。除了找接班人,还在“董明珠健康家”战略上下功夫。2024年格力把线下专卖店都改成了“董明珠健康家”,主打全屋智能家电,想要从“空调专业户”变身“家电全能王”。门店变身体验中心,融合直播带货,借董明珠的个人IP吸引流量。甚至提出未来要像星巴克一样,线下店能成为年轻人办公、社交的“第四空间”。

但实际情况是,经销商们对“焕新”专卖店热情有限,觉得总部支持不够大,自己出钱改门店划不来。格力门店一改名,股价还连跌五天,有网友调侃:“这相当于微信改名马化腾聊天室,抖音叫张一鸣放映厅,小米之家叫雷军妙妙屋……”资本市场和消费者都在观望,董明珠个人IP的“流量魔法”还能持续多久?

今年618成了家电行业的必争之地,格力自然不会错过。董明珠和孟羽童的直播“联手”选在5月23日,时间点非常讲究,就是为了提前热身、抢占流量。对整个家电行业来说,政策加码、消费复苏、618大促,都是抢单的黄金窗口期。谁能在618卖得多,谁就能撑过接下来的淡季。

今年家电圈的“流量战”特别卷。海尔CEO周云杰短短20天登上20次热搜,自己下场做短视频、和粉丝互动。美的的方洪波也让高管们都开始打造个人IP。新势力小米则用互联网打法攻入家电市场,空调、洗衣机、冰箱销量暴涨,洗衣机销售额今年一季度同比涨了184%。小米总裁卢伟冰甚至放话,未来三年要把大家电做到中国前三、空调市占率进前二。

行业“老炮”们纷纷亲自下场抢流量,新贵小米也在高歌猛进。各家都明白,现在的流量就是订单,谁能多争一点关注度,谁就多一分赢面。董明珠和孟羽童的“和好”,无非是格力在流量竞争中的一次漂亮操作。但光有流量和话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还得靠产品、技术和服务说话。

其实,孟羽童和董明珠的故事,也像极了很多公司里的“师徒情结”:最开始是欣赏与提携,后来是误解和分歧,最后是和解与再合作。职场上,没有人永远是对手或朋友,只有利益共同体。对个人来说,能被看见、被提拔是幸运;对企业来说,能自我更新、能吸引新生代,是发展的必经之路。

格力的未来,靠的不仅是董明珠的个人IP,也靠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才的成长和企业自身的创新力。直播间的热闹只是开始,能不能让年轻人喜欢、让消费者认可,还得靠产品和服务。董明珠找“下一个董明珠”,其实是每一个中国企业家都要面对的课题——如何在传统和创新之间,找到自己的新出路。

也许你和我一样,看着董明珠和孟羽童“破镜重圆”,会心一笑,感慨一句“商场如战场”。但更值得思考的是:不管是企业、品牌还是个人,想要在变化的时代里走得更远,靠的从来都不是一时的流量,而是持续的成长、学习和自我进化

来源:大佬灼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