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了关键阶段,大家都在苦思冥想,力图选出最合适自己的志愿方案。尤其是成绩还过得去的同学,手头上普遍握着N份来自不同学校的签约。那么在填的时候难免会考虑怎么利用这些签约,令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9号(周四)是志愿填报前最后一期直播,欢迎预约。
周末很忙,尽量简洁。
到了关键阶段,大家都在苦思冥想,力图选出最合适自己的志愿方案。尤其是成绩还过得去的同学,手头上普遍握着N份来自不同学校的签约。那么在填的时候难免会考虑怎么利用这些签约,令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例如,冲前六不稳,上去也是重点班,这时候如果手头上有区属龙头(下简称“区龙”)的签约,那么大家可能会考虑选区龙稳一点并且进重点班,还是冲一下去更好的学校。
在区龙当中,你还得选。因为大概率你有好几所区龙的约,你会去对比班型,对比条件。区龙A说加5分分班,区龙B说加10分,然后他们的班型分3~4个级别,又得对比。
决定了1志愿选区龙后,还没完,你还得选。因为区龙说了2志愿填它集团下面的校区,满足一定条件能回到本部。这个“一定条件”可能无条件,也可能是低于集团核心校10分以内,还可能是中考分数在下属校区排名前20%……
上述只是冰山一角,签约种类繁多,有锁死三个批次志愿的,有允许二志愿报考的,但1志愿和2志愿条款不同,有包捞的,有达到条件才捞的,也有不包捞但承诺下属学校重点班的,甚至还有让你填区内民办自己付学费就能捞回去的。
班型方面,重点班档次本身就有3~4种,甚至出现16个班有10个特色班的玩法。有包三年的,有包一年的,有包XX书院的(不重点但不包哪一个层次的重点),有加N分分班的,有1志愿填加N分,2志愿填加2N分的……
是不是看不懂?看不懂就对了,主打一个五花八门,眼花缭乱。
那咋办?我的建议是,多数签约其实不必太在意!
这里面,在捞不捞的问题上,我认为除了包捞之外,其他都是鸡肋,完全可以不用管,按照自己的想法填保底。
举个例子,某今年有新校区的数字学校,1志愿本部,2志愿新校区,承诺录取新校区的话分数在新校区某个比例(如20%)能捞回本部。
这里有两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第一,它会录到多少分是不确定的,你如果要用到它就是你达不到该校本部分数线,分数在二梯度非1志愿能否被它新校区录取到,存疑;第二,大家都这么签,意味着分数可能不会很低,最终都是二梯度排序,你能否达到前20%,存疑。
也就是说,只要不包捞,你就要预着最终会到该新校区就读,你是否觉得ok,能接受?如果也可以接受,那没有问题,如果不想去,觉得自己有更好的保底选择,那没必要按照它保底来。即本部是你的目标你可以填,保底自己选而不一定要按照签约填分校区。
另外一个按照签约填报的重要考量是班型。
首先要明白,重点班和重点班之间差距很大,没法一概而论。现在这些学校普遍都有起码三个档次,甚至四个档次的特色班型,都能称之为重点班。那么,第三、第四个档次的重点班,和平行班相比真的有什么质的差别吗?中考均分高个5分,10分,真的差那么远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你们考虑这考虑那的,大概率签的都不是该校最好的班型,那么所谓的重点班其实就不是那么的重点。
其次,你的重点班型只是加分分班,你手头上都那么多约的,学校不也是到处签,你加5分,他也加5分,大家都加等于大家都没加,加的分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再者,班型一般也不是保三年,也就是选科后就重新分班,快则一个学期慢则一年。你真有实力的,凭借高一的成绩你也能进更好甚至最好的班型,你要是没实力的,硬把你放在好班也不见得对你就是好事。
综上,我建议填志愿更应考虑的是这所学校自己喜不喜欢,是不是自己追求的风格、硬件环境、地理位置等等各方面能不能给出高分。签约因素不是不考虑,而是并没有那么重要。
当然,这是我的意见,供参考。
来源:博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