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春读史|中国历史上的“汉”,从“龙的传人”刘邦说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6 15:44 2

摘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字季,又称“刘季”,为“沛丰邑中阳里”即沛县丰乡人,后来沛升为郡,丰升为县,邑属于县级以下行政区划。由此可见,刘邦的出生地,应该是在今徐州丰县。

▓ 束有春

在我们说了中国历史上的“周”“秦”“唐”之后,再说说中国历史上的“汉”。在《有春读史专题》开辟五周年之际,愿以此文向新老读者朋友致以谢意。

中国历史上的“汉”,作为一个王朝出现,首先要从刘邦说起。

汉高祖刘邦塑像 头条图库

刘邦身上的神性色彩:龙种、赤帝之子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字季,又称“刘季”,为“沛丰邑中阳里”即沛县丰乡人,后来沛升为郡,丰升为县,邑属于县级以下行政区划。由此可见,刘邦的出生地,应该是在今徐州丰县。

刘邦的母亲曾经在“大泽之陂”即水塘堤边休息,竟然睡着了,梦见自己与神相遇。当时,天空“雷电晦冥”,暴风雨快要到来的样子。刘邦的父亲来找他母亲回家,惊讶地发现,一条“蛟龙”正覆在刘邦母亲身上。回到家后不久,刘邦母亲竟然怀孕了,生下的孩子就是刘邦。

《史记》及《汉书》一般不记“怪力乱神”,但却将刘邦出生异象记载下来,无非告诉人们,刘邦是“龙种”,是地地道道龙的传人。

出生后的刘邦,长相果然是“隆准而龙颜,美须髯”,高鼻梁,额颡即脑门非常饱满,不似秦始皇长得“蜂目长准”、细眼长鼻。并且,刘邦的左屁股上,还长有七十二颗“黑子”即黑痣。

成年后的刘邦,为人豁达大度,有“宽仁爱人”秉性,但家务事、农事是从来不上心。青壮年时,刘邦通过考试,考取了秦王朝的“泗水亭长”一职,当上了基层干部,应该也是吃皇粮的人了。

秦王朝法律规定,方圆十里,就要设一亭,如同驿站馆舍,供行旅之人食宿。刘邦虽为基层小吏,但管辖范围达到方圆十里,应该是很有实权,吃香喝辣不愁。刘邦还擅长与上级领导交往,人头熟,关系好,已经到了可以“狎侮”上级领导、与领导随便开玩笑的程度。

刘邦“好酒及色”,喝醉酒是常事。

他经常到王媪和一个名叫“武负”的人开的两个酒店喝酒,还经常醉卧在酒家。酒家“见其上常有龙,怪之”,即刘邦的身体上方有龙的影子在动。大家吓了大跳,一传十,十传百,觉得刘邦是个不平凡的人,有龙庇护着,弄不好,就是“真龙天子”下凡了。所以,刘邦来喝酒,酒家一律不收酒钱,先是记账,到了年底,两个酒家都将刻有刘邦欠酒钱的竹简全部毁弃,欠酒款一笔勾销。

刘邦能娶到老婆即后来的吕后,也是全凭老丈人“吕公”的慧眼相识。

一次,沛县县令宴请从“单父”即山阳县(今淮安)“辟仇”而来安居的老朋友吕公及家人,沛县境内的豪杰官吏们都前来捧场祝贺。刘邦作为基层小吏,因人缘好,与上司关系熟,也被县令邀请来了。

当然,这种场合,也正是上司敛财、下属巴结上司的好机会,“出礼”自然不用话说。

酒席间,会看面相的吕公觉得刘邦异乎常人,有大富大贵面相,就将刘邦引入上座。酒席散后,吕公特意请刘邦留步,要单独与刘邦交谈。吕公希望刘邦要自爱,将来一定会有好前程;同时向刘邦提出,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刘邦,成为刘邦的“箕帚妾”。

刘邦正是因为喜欢参加社交活动,终于交上“桃花运”了。但为此,吕公老夫妻俩还斗嘴吵架了。老太婆认为,吕公平时总说要将女儿嫁给“贵人”,现在竟许配给一位小小亭长刘邦!吕公却说:“这不是你们女人所懂的”。他坚信自己是买了一份“潜力股”,坚信刘邦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把女儿许配给这样的男人,将来肯定有福享。

吕公的女儿,后来果然成了“吕后”。

刘邦得到了县级领导重视,以亭长的身份带队,为县里负责押送苦役到郦山,为秦王朝修建国家一级工程“阿房宫”。在押送途中,“徒多道亡”,很多人都逃跑了。

刘邦心想,照这样下去,到了郦山,人还不都跑光了?都是乡里乡亲的,打不得,骂不得,于是利用夜晚,索性把苦力们的绳索全部解开,让大家各自逃跑、自行解散算了。

刘邦知道自己回去也无法交差,也准备自行逃跑。但有十几名强壮者不愿意离开,他们愿意跟随刘邦做事。大家喝了酒,当天夜里由小道前行,前途迷茫。当他们路过一个水泽旁,发现有一条白蛇挡道,刘邦趁着酒性,挥剑将白蛇斩为两段。

刘邦斩杀白蛇的地方,夜晚又来了一位老妪,在那里哭述,说这条白蛇是她与“白帝”生的儿子,本是白帝之子,只因为化为蛇下界游玩,谁知挡了道,被“赤帝子”斩杀了。说完,老妪就突然不见了。

刘邦酒醒后,听发现的人告诉他这件事,说自己是“赤帝”的儿子,心中独喜,并且开始“自负”起来。而跟随他的那些人,对刘邦是更加敬畏了。

秦始皇经常听术士说:“东南方向有天子气”。于是,想通过“东游”视察来镇压一下。

刘邦怀疑自己被盯上了,于是就跑到芒山、砀山一带的山泽岩石间躲藏起来。但是,他的老婆即后来的吕后带人去寻找,经常是逮个正着。

刘邦感到很奇怪,他隐藏的地方,一般人是很难找到的呀!就问老婆是怎么找到他的。老婆告诉他:“你所在的地方,上面的天空中,经常有云气出现,所以我们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你。”

刘邦听了后,心中更加窃喜。

当地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听说刘邦身上有神性,有很多人都愿意跟随刘邦,听他使唤,与他结交朋友。刘邦的人脉,愈来愈广,影响愈来愈大,是当地的一个名人。

楚汉战争正式打响前,当项羽的军队攻破函谷关后,亚父范增曾劝说项羽尽早灭了刘邦,不要留下后患。《汉书•高帝纪》记载,范增对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闻其入关,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吾使人望其气,皆为龙,成五色,此天子气。急击之,勿失。”由此看来,刘邦身上的神性色彩,在当时已不是什么秘密。

陈胜吴广起义 头条图库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七月,楚国人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陈胜自立为“楚王”,将自己的政权定名为“张楚”,即张大楚国之意。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对此,楚国人最为不服。历史进入战国诸侯争霸后期,已经形成“横则秦王,纵则楚霸”的格局。老楚怀王熊槐被秦国采取欺骗手段骗到秦国,最后又死在秦国,楚国从此由盛而衰,直至于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当时楚国就流行这样的歌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里的“三户”,通常是指楚国三大姓:屈、景、昭;另一层解读是,由于楚国人怨恨秦国,纵然只有三户,犹足以灭亡秦国。

全国许多郡县纷纷响应陈胜、吴广,将秦王朝任命的地方长吏杀害。刘邦所在的沛县县令害怕遭到杀害,开始打算主动投诚,响应陈胜、吴广;但在县掾、主吏萧何、曹参的建议下,希望县令让刘邦去召集一些逃亡在外、不是吃官粮的人,让他们组成人马队伍来保卫县城,抵挡一下陈胜吴广的队伍,也算是对得起自己是“秦吏”官家人的身份。

县令竟然听从了萧、曹二人出的馊主意,让樊哙通知刘邦,让他召集人马。

刘邦正愁没由头起事,并且是不怕事大,只怕事小,加之平时的“神性”影响力和为人厚道义气,很快就集结到几百人马队伍,来到了县城门外。

县令见状,开始后悔莫及,害怕刘邦有异心,趁机把他这个官家人给杀了。于是下令,紧闭城门,不能让刘邦队伍进城。同时对出馊主意的萧何、曹参二人要行使诛杀。吓得萧、曹二人趁机翻城墙逃命,投奔到刘邦队伍中来了。

刘邦让人在布帛上写字,再用箭射入沛县城中,向城中老百姓晓以利害,发出“天下同苦秦久矣”的呼声,提醒城里的百姓们,不要因为为县令守城而招来诸侯“屠沛”“父子俱屠”的灾难;希望大家共同诛灭县令,重新选定新的县令,以响应陈胜、吴广。

沛县城内老百姓听了宣传后,“父老乃帅子弟共杀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队伍进城。

后来在众人一致公推下,加之萧何、曹参本来就是秦王朝的“文吏”,又害怕将来遭到秦王朝的灭门灭族之灾,“尽让高祖”刘邦,请刘邦当新的县令。诸父老长者也说:我们早已听说你刘邦很“奇怪”,将来一定会富贵,并且卜筮的卦相上也显示,你是“最吉”的。

但刘邦还是谦让,说自己能力不够。混乱之际,没有人敢于出来承担重任,就这样,刘邦也算是经过民主选举,当上了未经秦王朝政府任命的新的沛县县令,这情景,倒有点像当上了“造反司令”。人们一致尊称刘邦为“沛公”。

新上任的沛公刘邦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在萧何等人的建议下,举行了一系列仪式,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专门为黄帝建立祠庙,在县衙大厅举行祭祀战神蚩尤仪式等。由于刘邦知道自己是“赤帝子”,所以在仪式上,“衅鼓旗,帜皆赤”,即以红色为基调,旗帜为红色。

汉文化“尚赤”,旗帜也是红色,我们时至今日都欣赏“红旗”,其滥觞是否就在这里?如是,则沛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面红旗诞生的地方,“沛公”刘邦是第一位红旗手。

刘邦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了二三千人,他率领这支队伍,走出沛县,开始了他攻城夺地打天下的人生生涯。

在这期间,原来被秦灭掉的燕国、赵国、齐国、魏国皆自立为王,与秦王朝彻底分裂。

作为世世为楚国将领、“有名于楚”的项氏家族,项梁、项羽叔侄俩也在秦二世元年九月,开始在江南起事。先是由项梁设局,由项羽来杀死会稽郡郡守;之后,他们又击杀地方官吏数十百人。项梁成为会稽郡守,项羽成为项梁手下裨将。再后来,他们又召集到吴中地区的“精兵八千人”,从此正式开始了他们的“亡秦”行动。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当时年已七十的范增见天下大乱,灭秦之火到处燃烧,不顾年迈,从老家跑来向项梁献计。他说:“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返,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范增认为,项梁是“世世楚将”门第出身,一定能够担当起灭秦兴楚大任。项梁将范增留下,共同谋事,项羽尊称范增为“亚父”。

项羽 头条图库

刘邦与项羽:楚军中的杰出将领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十月,刘邦率领自己的武装,很快拿下了已被梁国占领的胡陵、方与(均在山阳郡即今淮安境内)两块地盘。又回防自己的老家丰邑,将围攻丰邑的秦军击退。刘邦派大将雍齿专门负责守护丰邑,自己则率军继续向外扩张地盘,并且很快夺得薛地(今徐州境内)。

但是,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楚王陈胜被其身边的御夫庄贾杀害,对楚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守护丰邑的雍齿,后来又在魏军攻势面前,因其原先就“雅不欲属沛公”,从心眼里就瞧不起刘邦,所以就向魏国投诚、转身为魏国守护丰邑。刘邦只好放弃薛地,想重新夺回丰邑,但攻打无果,只好又回到老根据地沛县。这个雍齿,在刘邦夺得天下、当上皇帝后,还被刘邦封为侯,成为刘邦为自己而树立的不计前嫌、宽宏待人、以稳定人心的典型。

再说这时的刘邦,有点像没头苍蝇,到处乱打乱撞,孤军奋战,难以成气候。那么,刘邦又是如何从沛县走出去、与项梁的项家军联系上、正式成为楚国灭秦的楚军军事力量的?应该是刘邦主动去投奔项梁的项家军的。

秦二世三年的四月,项梁的军队击杀了已经自立为楚王的景驹,率兵驻扎在薛地薛城。刘邦此前已经取得攻打砀郡的胜利,人马已经发展到九千人了;并且在中途又结识了张良,二人成为终生战友。

刘邦得知项梁已经驻扎薛地,就带领百余骑随从去拜见项梁。项梁对刘邦应该是欣赏的,当即作出重大决定:给刘邦增派五千兵力,同时给他配备十名“五大夫将”,从而进一步壮大了刘邦这支队伍的武装力量。刘邦从此跟着项梁,编入楚军行列,与项羽一道并肩战斗,二人是地地道道的楚地老乡加战友。

刘邦军事力量壮大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夺取丰邑,因为那里是他的家乡。结果,雍齿被打败,逃到了魏国,丰邑又回到了刘邦手中。

楚军为了师出有名,项梁他们遍访民间,终于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当时,熊心正在民间牧羊。由于熊心是正宗楚王后裔,其身份具有强大的号召力,楚军终于找到了主心骨。

秦二世三年五月,项羽攻打襄城取胜后,回到薛地;六月,刘邦也来到薛地。在项梁的主持下,大家共同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为了顺从民望,增强号召力与凝聚力,仍然尊称熊心为“楚怀王”。都城治所设在盱眙。

新的楚怀王诞生了,“老楚人”在楚怀王熊心的统一领导下,在项梁的统一军事指挥下,全面开启了“亡秦必楚”的战争。项羽与刘邦各自施展才能,攻城夺地,他们要联袂将“亡秦”战斗进行到底。

楚军在与秦军作战中连连取胜,项羽、刘邦分别带两路人马,联手向西,与秦军作战。他们“西略地至雍丘”时,与秦军主力作战,结果是“大破秦军”,将秦朝大将李由斩杀。

与此同时,项梁的军队又在定陶“再破秦军”。但此时的项梁开始出现骄傲自满和轻敌情绪了。由于当时从七月至九月连续下雨,到了九月的一天夜晚,秦朝大将章邯“夜衔枚”袭击定陶,项梁不幸被杀,楚军损失惨重。

当时,刘邦、项羽他们正在进攻陈留,当项梁兵败遇害消息传来时,“士卒恐”,军心恐惧,对秦王朝政府军的力量要重新认识,不可小觑。大家商定,停止向西挺进步伐,全部“引兵而东”,撤回楚地本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彭城西边,将军吕臣的军队驻扎在鼓城东边,而刘邦的军队则驻扎在本属梁国的砀郡(今河南境内)。

楚怀王熊心因项梁之死而对秦王朝政府军产生畏惧,将都城治所由盱眙迁到彭城(徐州),他以项羽为鲁公,封项羽为长安侯,封品臣为司徒,吕臣和项羽的军队由楚怀王直接领导指挥。楚怀王同时封刘邦为砀郡长、武安侯,砀郡的兵力由刘邦统一指挥。

刘邦斩蛇 头条图库

为人宽厚大度,刘邦获“先入定关中者王之”机遇

秦将章邯在击败项梁后,又率秦王朝政府军渡河北上,攻打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援,楚怀王就任命“卿子冠军”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北上救赵。

同时,楚怀王命令刘邦率军“西略地入关”。楚怀王曾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当时的形势是,秦王朝政府军仍然很强大,诸侯国军队要想取得关中是很难的,所以都不想先入关。但有一个人除外,他就是项羽。项羽也想与刘邦一道西入函谷关,他一心要报叔父被秦军杀害之仇。

楚怀王身边的老将谋臣们们早已发现,项羽为人,“慓悍猾贼”(一作“慓悍祸贼”),嗜杀如命,经常搞屠城坑卒,所到之处,“无不残灭”。襄阳城被他攻下后,“无噍类”,能吃饭的人,没有一个活下来。大家担心,让项羽进入秦王朝都城腹地后,也会这样做。加之陈胜、项梁都因与秦军硬杠而被打败,所以大家建议,派刘邦这位向来“宽大长者”去“西略地”,不要侵暴百姓,要采取怀柔政策,也许能拿下关中。就这样,刘邦率领自己的军队,加上陈胜、项梁败后的散卒,去西向攻秦,从而后来出现刘邦军队先入咸阳一幕。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月,刘邦引兵向西,一路与秦军交战。开始先攻昌邑,很不顺手。到了高阳这个地方,他听取一个名叫郦食其(读“历异基”音)的“里监门”即“小区门卫”的建议。

郦食其是陈留郡高阳里的一个门卫,当各路反秦大军蜂起后,他觉得在众多将领中,刘邦还算是一位“大人长者”,为人大度,办事靠谱,于是主动来向刘邦献计:先攻陈留,因为那里是秦军的粮仓。

刘邦这时“方踞床”,半躺在床上,“使两女子洗”,正享受两位漂亮女子为他洗脚捏脚的快乐。郦食其进来后,见此情景,也不向刘邦行拜谒礼,只是双手合十,给刘邦来个先声夺人,说:“足下必欲诛无道秦朝,不宜踞见长者。”

刘邦一听这话,赶快坐起,“摄衣谢之”。衣服还未穿戴好,就赶紧请郦食其上坐。

刘邦听取郦食其建议,取得夺取陈留粮仓胜利。刘邦也不吝啬,封郦食其为“广野君”,用郦食其的弟弟为将领,专门负责守卫陈留。

刘邦从此开始,愈打愈顺,战果不断,又相继夺取了白马、曲遇、荥阳、颍川、轘辕、南阳、宛城等地。

刘邦后来又听取南阳郡守的门人陈恢建议,将所攻下的城池仍然分封给原先的官员,由他们来负责把守,只是把这里原先的甲卒士兵全部带走,纳入到刘邦队伍。就这样,刘邦的队伍不断壮大,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去攻打秦国腹地,占领都城咸阳。

刘邦在夺取南阳郡后,封南阳郡守为殷侯,又封陈恢食千户俸禄。这一招果然灵验,那些城池还没有被刘邦拿下的郡县,“闻声争开门而待”,欢迎刘邦队伍的到来,刘邦“引兵西,无不下者”。孙子兵法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刘邦做到了这一点。

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刘邦夺取咸阳仍驻扎灞上

这期间,项羽以“谋反”罪名,将同行北上救赵的上将军宋义及其子宋襄杀害,项羽夺取军权,被拥立为“假上将军”。后经楚怀王认可获准,成为上将军。

项羽在楚国威名大振,名闻诸侯。他率楚军渡过黄河后,“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让士卒有必死取胜的信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成语由此而来。

钜鹿之战浮雕 头条图库

楚军与秦军在钜鹿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钜鹿之战”。

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战场上是“呼声动天”。在旁观战的其他诸侯军见状,“无不人人惴恐”。

楚军大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这些将领进入项羽辕门时,“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项羽打败了秦将章邯、王离,致使“诸侯皆附”,从此成为各诸侯国的上将军了。

章邯后来因惧怕赵高迫害,不敢再回咸阳,在殷墟与项羽结盟,被项羽封为雍王。章邯的军队全部编制到楚军行列,成为与秦军作战的先头部队。

但是,到了新安这个地方,项羽担心秦军降卒人太多,“其心不服”,如果到了关中咸阳,更容易生事哗变。于是,在一天夜里,在新安城南,竟将秦军二十多万降卒全部坑杀了。

而在咸阳城内,赵高已将秦二世杀死,派人来与刘邦约谈,想与刘邦分享关中。刘邦担心有诈,就用张良计谋,派人去游说秦军将领,并且“啗以利”,给他们塞足了“红包”,让他们为刘邦军队让道。

刘邦的军队顺利攻破了武关、蓝田,进入秦国腹地。又通过大树“疑兵旗帜”来壮大声势。刘邦严肃军纪,军队所过之处,不得行掳掠百姓财产之事。从而出现“秦人喜,秦军(瓦)解”、秦军“大破”的现象。秦都咸阳已完全在刘邦的掌控之中。刘邦已抢在各路诸侯军之前,将军队先驻扎在灞河边上,这里离咸阳城很近,已经对咸阳城造成威逼控制态势。

这时的秦王朝在赵高建议下,早已去掉“秦王朝”之名,又重新降为诸侯国“秦国”了。九月,秦国国王子婴诛灭赵高后,闻听刘邦的楚军已经驻扎到灞河,就“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来到离灞上不远的枳道旁,主动向刘邦投降。

有的将领提出,干脆杀死秦王子婴。刘邦反对说:“当初怀王派我西进,就是因为我能宽容待人。况且人家已经主动投降了,再杀他,那就是不吉祥。”刘邦让人看管好秦王子婴,“遂西入咸阳”,正式灭秦。

这一年,史书上记载为汉元年(前206年),时间是在冬十月。由于秦王朝以十月为岁首,实即是秦王朝的正月。

刘邦本来想在夺取的咸阳皇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力谏不可。

刘邦为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听取属下的善意建议。于是,刘邦下令,只是将秦国的重宝财物、府库图籍文书加以封存;将军队主力从咸阳撤出,驻扎到灞河上。这时,萧何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获得了秦王朝疆域人口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来的“汉承秦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保障。

到了十一月,为了安抚百姓,整顿军纪,刘邦又将诸县父老豪杰召来,晓谕利害,并“约法三章”。

刘邦对大家说:“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吾与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仍然保留原有官职)。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灞上,是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刘邦让人与原先的秦吏到各县乡去宣传告谕,让老百姓们放心。

秦国民众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刘邦不肯接受,告诉大家,他们有很多粮食,不想麻烦百姓。人们一听,更加开心了,唯恐刘邦不当秦王。

刘邦“如厕”逃离“鸿门宴”,怀王“如约”最终引来项羽杀生之祸

由于项羽在打败秦将章邯后,自号“雍王”,其愿望是要“王关中”,当关中的老大。如果真是这样,项羽到来,刘邦就不可能拥有关中了。刘邦听取属下建议,迅即派兵把守函谷关,力图阻挡此时号称拥兵百万(实际只有四十万)的项羽入关抢“桃子”。

听说刘邦已定关中,并且把关门紧密,项羽大怒,派黥布攻破函谷关,将军队驻扎到戏下这个地方。

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毋伤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当关中王,令秦王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曹毋伤出卖刘邦,希望得到项羽封侯。结果在“鸿门宴”上,项羽又把此事告诉了刘邦,所以刘邦从鸿门宴回来后,二话不说,就把曹毋伤给弄死了。项羽有勇无脑,出卖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由此可见。

再说此时的刘邦兵力也只有十万(号称二十万),显然“力不敌”项羽。后在项羽的季父、左尹、张良好友项伯来回传话撮合下,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帮助策划下,项羽打消了对刘邦的怀疑。

项伯作为项羽的父辈,利用夜晚来见好友张良,让他赶快离开刘邦,因为项羽要开始对刘邦展开强烈军事行动了,不要白白送死。谁知张良不愿离开刘邦,认为在这危难关头,“亡去不义”。他还把项伯引荐给刘邦。刘邦视项伯为兄长,双方还结成儿女亲家。

项伯所为,是在泄露项羽的军事秘密。在连夜赶回后,又向项羽转达刘邦的话,从而使项羽相信:刘邦入关,是“秋豪无所敢取,籍吏民,封府库”,一心在等待他项羽的到来;刘邦之所以严守函谷关,也是为了防止其他盗贼入关;刘邦日夜盼望项羽到来,怎么可能反叛项羽呢。

项伯继续劝说侄子项羽:“沛公不先破关中兵,你能顺利进入关中吗?”“人家刘邦有大功,击之不祥,不如顺势而善待之”。

项羽不但不惩罚这位吃里扒外、泄露军事秘密的叔父,还完全听信了项伯的劝说。项家不亡,与天理不合。

项庄舞剑 头条图库

项羽在新丰摆设“鸿门宴”时,又出现亚父“范增数目项羽击沛公,(项)羽不应”的场景,出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惊心场面。后来,刘邦利用“如厕”之机,不告而别,终于实现金蝉脱壳,逃过被项羽杀害一劫。

项羽西入咸阳,采取了与刘邦完全不同的做法:屠烧咸阳的秦王朝宫殿,大火是三月不灭。

项羽的楚军所过之处,无不残破不堪,致使秦地百姓大失所望。

更为匪夷所思的是,项羽又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杀死。

最后,项羽又将秦王朝宫殿里的“货宝妇女”全部掳掠而东,以实现他“富贵还乡”的人生理想。

项羽的人生格言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种小富即安的“显摆”做派,被时人嘲讽为“楚人沐猴而冠”。

虽然如此,楚怀王还是坚持“如约”,即按照原来的约定,由刘邦来接管关中大地。

项羽对此十分不满,认为楚怀王熊心原先只是一个牧羊人,是由他叔父项梁一手扶持上来的,楚怀王没有任何功劳战绩,凭什么可以主宰约定?他对身边的人说:能够安定天下,是他项羽与诸位将领。

于是,项羽假装尊楚怀王为“义帝”,其实是要架空楚怀王,项羽根本不听楚怀王调遣,他自己要当大王。直至发展到后来,竟将“义帝”楚怀王杀死。其嗜杀鲁莽的荒唐举动,注定了他不可能做大做强。

汉高祖原庙 头条图库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不意竟成“汉朝”名称创始人

汉二年(前205年)二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统辖梁、楚两地的九个郡,以彭城为都城。

项羽将天下重新瓜分,立诸将为诸侯王,并把每位诸侯王国的都城也进行了确定。因为巴、蜀道险,加之那里居住的大都是秦国逃难发配去的人,很难治理,项羽要把这个烫山芋分给刘邦。为了遮人耳目,项羽对外宣称:“巴蜀亦是关中地域”,所以任命刘邦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地区;同时以南郑为“汉王”刘邦的都城,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让刘邦以咸阳为都城。由“沛公”到“汉王”,刘邦在仕途也算进了一大步。

为了限制削弱刘邦,项羽又将关中一分为三,将原秦王朝的三位将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封为王,以达到与刘邦抗衡、钳制刘邦发展的目的。

除以上四位诸侯王,项羽还分封了八位诸侯王,计有十二位诸侯王诞生了,原先统一的大秦王朝疆土,终于被新起的诸侯国瓜分完毕。

到了四月,项羽宣布罢兵,天下太平了,各路诸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就任。天下似乎已经进入到项羽主宰的时代。

汉王刘邦在去南郑赴任的路上,听取张良建议,至“褒中”这个地方时,把栈道全部烧毁了。一是为了防备其他诸侯国来袭击,二是向项羽表明,他刘邦已经没有再向东发展、与项羽争地盘的意愿了。

当刘邦准备在西部当一个诸侯王、安稳度日时,手下的将士却“皆歌讴、思东归”,大家想念老家的亲人和那片土地了。有不少人还没有到南郑时,就中途逃跑了,他们不愿意呆在西部过生活。

在逃跑的人中,治粟都尉韩信就是其中一个。历史上,从此出现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佳话。

萧何极力将韩信引荐给刘邦,甚至说出:“必欲争天下,非韩信无可与计事者”。汉王刘邦十分重视韩信这样的大才,特意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向刘邦献计:“不如决策东向,争权天下”。楚、汉争霸的战火,又开始点燃。

2024年3月,我曾随队赴陕西省考察,得以一睹位于汉中市中心的“古汉台”。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曾驻跸于此,并由汉中发迹定鼎,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是汉家基业的象征。在这里,还有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拜将坛遗址”、刘邦为汉王时的“饮马池”遗址。汉中市博物馆就是依托这三组汉代遗址建成。

刘邦在向西略地的过程中,对许多原来秦王朝的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毁园还田,让老百姓有田可种,有粮可食。

刘邦后来又打败章邯,占领了咸阳,下令除掉原来秦王朝的社稷,更立刘姓汉王家的社稷神以祭拜。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刘邦后来建立了“汉王朝”,在华夏大地上,最终形成数量众多的“汉人”,出现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汉文化”,好一个“汉”字了得!岂不知,这里都有项羽当年的一份心意!

楚汉相争古战场 头条图库

项羽杀害楚怀王熊心,楚汉战争正式打响

项羽出关后,把“义帝”楚怀王赶到长沙郴县去居住。他对楚怀王熊心说:“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在楚怀王被强行迁徙途中,项羽又暗中命令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杀义帝(于)江南”,当行船至江中时,“义帝”楚怀王被残酷杀害。

刘邦后来闻讯后,“袒而大哭”,为义帝发丧三日。同时,他也终于等到了与项羽开战的最佳时机。

刘邦派使者告晓各路诸侯,揭露项羽的暴行和罪行。其告诸侯书是这样说的:“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悉发关中兵,收三河(河南、河东、河内)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刘邦师出有名,正式吹响了向项羽宣战的号角。

这一年的冬天,项羽率兵北上,攻打齐国,彭城后方空虚。到了第二年即汉三年(前204年)春天,汉王刘邦联合五国诸侯兵力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到了四月,汉兵皆入项羽的西楚都城鼓城,“收其货宝美人”,天天“置酒高会”。

但刘邦还不是项羽的对手,虽然夺取了项羽的老巢彭城,但很快又被项羽夺回,汉兵死亡十余万人,睢水为之不流。刘邦在大风扬砂石、折木发屋、天气突然昏暗的天助下,“与数十骑遁去”,逃离彭城。

项羽将逃跑途中的刘邦父母妻子全部活捉,关在楚军大营中,作为人质。

彭城残败后,刘邦投奔到吕后的哥哥周吕侯那里,重新招集残兵败将,将军队先驻扎到砀郡,后又屯兵荥阳,在萧何和韩信帮助下,“兵复大振”。

汉军与楚军在荥阳之南的京、索之间对峙岁余,双方都在争夺敖仓粮食。汉军被楚军围困,粮食匮乏。刘邦后来采用陈平离间计,用四万斤黄金去离间楚国君臣。最终使项羽与亚父范增失和,项羽产生范增“与汉有私”想法,疏远范增。范增后来主动请求项羽“赐骸骨”,让他回乡,还未至彭城,就“疽发背而死”。

刘邦的汉军已经到了断炊地步,在大将纪信的建议下,这天夜晚,由陈平具体落实安排,让汉军营中的二千多名女子穿上铠甲,化装成军士,从东门冲出,以引来楚军追击。

与此同时,纪信又扮演成刘邦,乘座刘邦的“黄屋车”向外奔驰,并且还让人喊到:“城中粮食已经吃光了,汉王出来投降楚军啦”。

纪信被楚军活捉,楚军果真以为捉到了刘邦,山呼万岁,庆祝胜利。谁知刘邦与数十骑早已从荥阳城西门逃出城了,向成皋方向奔去。项羽一怒之下,将纪信烧杀而死。纪信与二千女子用流血牺牲保住了刘邦性命。

刘邦逃到成皋,再入函谷关,“收兵欲复东”,与项羽再战。这时,一位姓袁(一作“辕”)的袁生向刘邦建议,采取迂回、疲兵战术,来打乱项羽的军事围剿布置。刘邦听从了他的计谋,出兵宛县、叶县之间,在宛县“坚壁不与战”,以保存有限的军力。

项羽后来还是攻破了荥阳城,开始围成皋,汉王刘邦再度化装逃跑。后来在得到张耳、韩信军队时,才“复振”,重新又与项羽展开较量。

到了刘邦汉四年(前203年),汉军趁项羽率主力去夺取梁地机会,采用激将法,引诱楚军出城作战。在楚军半渡汜水时,大破楚军,攻下了成皋,“尽得楚国金玉货赂”。汉王刘邦又重新夺得成皋,靠近敖仓,军粮有保障,军事、经济实力大增。

在这期间,刘邦又听信张良之计,封已经攻破齐国的韩信为真“齐王”,因其与楚军靠近,使之“自为守”,可以牵制楚军力量。

项羽也曾派人去游说韩信,希望他不要帮刘邦。但“韩信不听”,因为他曾在项羽那边被长期冷遇,后来才投奔到刘邦麾下,并被重用。

项羽、刘邦,本来都是楚怀王身边的哼哈得力二将,只因楚怀王被项羽杀害,一时间,群龙无首,军阀混战,最后形成项羽的“楚”与刘邦的“汉”这两股较强势力。但项、刘二人谁能够得到韩信的支持,谁的胜算概率就大。

在一场场战斗中,项羽的“武夫”“嗜杀”本性更加明显,刘邦的“老成”“善任”特点愈来愈发挥出优势。

楚汉相争,致使“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漕”。有一次,项羽在广武这个地方向刘邦喊话,认为“天下”已经有几年不得安宁,都是因为他们二人的缘故,提出要与刘邦“独身挑战”即“单挑”。

刘邦回答:“吾宁斗智,不能斗力”,绝不与你项羽“单挑”。刘邦趁机列出项羽十大罪状,并晓之天下。刘邦宣称自己是“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

项羽被刘邦骂得狗血喷头,大怒,用箭将刘邦胸部射中。

为了不让对手发现自己伤势严重,刘邦急中生智,说:“敌人射中了我的脚指”。在伤情严重的情况下,刘邦采纳张良建议,强打起精神,坚持带病劳军,以稳定军心,防止项羽楚军偷袭。

项羽见刘邦的军事实力愈来愈强,而与他分道扬镳的人愈来愈多,尤其是运粮道路被占据梁地的彭越断绝,“汉兵盛食多,项羽兵疲食绝”,加之韩信又被刘邦封为真齐王,一心助刘邦打项羽,项羽心中终于有了恐惧感。

项羽想与刘邦商量,二人平分天下,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刘邦的“汉”,鸿沟以东归项羽的“楚”。项羽也主动把刘邦的父母妻子归还给刘邦。楚汉两边军营是“万岁”欢呼声震天,大家都不愿意再打仗厮杀了,都想过上太平安定的好日子。

项羽拔剑自刎前先杀死爱妃 头条图库

刘邦建立汉王朝,项羽无脸回江东

本来双方已经约好,项羽向东,刘邦向西,以鸿沟为界,大家相安无事,天下从此可以太平。但是,刘邦又采纳了张良、陈平的建议:乘胜追击,彻底打败项羽。

张良、陈平向刘邦进言:“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刘邦觉得有道理,准备来个剩勇追穷寇。就这样,双方又开打起来。

到了汉五年(前202年)冬十月,刘邦开始变被动为主动,追击项羽楚军,直至阳夏南部。刘邦本准备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的兵力会合击楚,但他们未能及时赶到,未能对楚军形成合围,最后反被楚军抓住机会,进行大反击。结果是“大破”汉军,吓得刘邦只好又回到自己的阵地,“深堑而守”。

这时,张良、陈平分析形势,发现项羽在夺取地盘后,统统据为己有,没有让其他诸侯国分享,就又向刘邦献计,让使者前往韩信、彭越的大营,告诉他们,刘邦、韩信、彭越三方“协约”,合力击楚。刘邦答应他们,击败楚军胜后,“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越彭相国”。

韩信、彭越在接到刘邦信息意图后,答应当天就出兵,联合向项羽楚军发起最后总攻。

刘邦要想战胜项羽,靠自己单打独斗肯定难有胜算,通过联手,尤其是淮阴侯韩信的三十万兵力加入,来共同对付项羽只有十万的兵力,胜算概率就很大了。最后,刘邦与诸侯军于汉五年的十二月,“皆大会垓下”,准备与项羽决一死战。

双方在垓下展开生死较量时刻,刘邦又采用“四面楚歌”之计,攻心战术为上,给项羽的楚军造成汉军已经全部夺取楚地的迷惑,使其丧失战斗意志。

项羽果真上当,大惊道:“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他夜里起来,在军帐中饮酒,面对美人虞姬,想到自己的坐骑骏马“骓”,不觉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反复吟唱,虞美人也和之,项羽终于流下了几行末路英雄泪水。

项羽身边左右的人,也都掩面抽泣,大家都感到末日即将来临。

在一个夜晚,项羽率八百壮士突围成功。天亮时,汉军才发现,刘邦令骑将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楚军防线彻底土崩瓦解。

项羽在奔逃途中又迷失道路方向,加上“田父”故意指错方向,致使其陷入大泽中,面临绝境。

当初的江东八千子弟,跟随项羽前后八年征战,大小七十余战,现在已无一人生还。项羽最终因“无脸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这就是“垓下自刎”的由来。

项羽的尸体被五人分解抢得,这五人均因此封侯。

这场最后决胜的战斗,应该是发生在新旧年岁交替的寒冬季节。自此,项羽的楚地,全部纳入刘邦汉的版图。

汉六年(前201年)春正月,刘邦被300多位诸侯及将相共同劝进,请他上尊号、当皇帝。

刘邦在谦逊一番后,选择二月甲午吉日,于氾水之阳(今山东荷泽市定陶区境内)正式即皇帝位。从此,“汉王”成为“汉皇帝”了。尊王后吕雉为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刘姓汉家统一王朝,至此正式建立。

此时离秦王朝灭亡(前207年)已经过去六年。这六年,是我国历史上无共主、无皇帝的六年,是战国诸侯争霸烽火在秦王朝灭亡后重燃的六年。

天下大定,汉王朝建立,刘邦始以洛阳为都城,后听从戍卒娄敬建议,在征询张良认可后 ,刘邦又西入关中,以长安为都城。

历史上的洛阳,是汉王朝的初始都城,长安,只是迁都之城。

还是在洛阳都城皇宫时,刘邦曾宴请诸大臣喝酒,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分析他能够得天下和项羽失败的原因。

高起、王陵两位大臣的回答是:“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但是,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即是说,刘邦虽然对人不尊重,但愿意与大家平分胜利果实,大家都愿意跟着干;项羽虽然有仁爱之心,但嫉贤妒能,一切都占为己有,丧失人心。

刘邦听了,批评他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刘邦认为,他能够打败项羽,主要依靠三位“人杰”:张良、萧何、韩信。

他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刘邦大胆任用三杰,所以最终能够取得天下。项羽那边只有一个谋士范增,但却不能充分信任使用,所以最终被他刘邦打败。

是否任用人才,是取决战争胜负、事情成败的重要决定因素,刘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用亲身实践,回答了千古疑问。

汉皇祖陵 头条图库

开国拓疆盖世枭雄,贵为皇帝不忘桑梓

汉十二年(前195年)冬十月,刘邦在打败淮南王黥布谋反后,回还途中,经过老家沛县,留宿沛宫。他趁机摆酒宴,将故人父老子弟全部请来“纵酒”(《汉书》作“佐酒”)。

刘邦一直到此时,才实现了富贵还乡的人生理想,比项羽虽然晚了几年,但却更加风光无限,真正是笑到最后的人,笑得最灿烂。

刘邦让人选拔沛中120名青少年,教他们唱歌。中国最早、人数最多的“合唱团”,应该诞生在江苏沛县,合唱团的创始人,非刘邦莫属。

刘邦回到家乡,喝的是什么酒?由于当时还没有品牌意识,所以史籍中不见记载。但今日之“沛公酒”,当由此而来。从历史纪念意义来审视,当时刘邦已经是皇帝了,已经再也不是“沛公”了,徐州地区的沛县,应该再有“汉皇酒”品牌,才更加具有历史文化意义。

刘邦本来就是个酒色之徒,现在回到自己的故土,与家乡人同饮同乐,酒喝高了是必然的。当刘邦进入“酒酣”状态时,又亲自上前“击筑”,为青年人们的合唱伴奏助兴。

趁着酒兴,刘邦又即兴吟诵诗一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让少年郎们“皆和习之”。皇帝与百姓互相唱和的场面,十分壮观感人。

但是,刘邦还是觉得,仅用诗歌语言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尽情还不能尽兴,于是,就又“起舞,慷慨伤怀”,动情之处,竟“泣数行下”,老脸上挂满了激动泪水。

刘邦的这种情感表露,完全与《诗经•毛诗序》所言相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刘邦动情地向父老兄弟们说:“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一作“乐”)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同“豫”)。”

刘邦将自己比喻为游子,心中永远不会忘记故乡。作为一代封建帝王,尤其是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因“诛暴秦”之烽火四起而离开家乡,外出打拼,开疆拓土,“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建立起自己的刘姓汉王朝,可谓是拥有天下。但他仍然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落叶归根;更希望生前就回归故里,与原来的左邻右舍乡亲们一道,过上世世代代无忧无虑的生活。今日读来,仍让人有血涌肠热之动感。

刘邦这次回故乡,一呆就是十几天,天天与父老乡亲好友欢乐,回忆过去生活中的趣事,当然肯定也包括许多糗事,史书上用“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来表达。刘邦担心在家乡呆的时间太久了,会增加乡亲们的招待费用负担,决定离开家乡、赴京城长安。无奈,又被乡亲们“固请”挽留,沛县的老百姓争相献牛献酒。乡亲们盛情难劫,刘邦就又留下,再“饮三日”,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故乡。

粗略计算一下,刘邦这次回故乡“探亲”,至少呆了两个星期。虽贵为皇上,但其对桑梓故土(包括沛、丰两地)的依恋留念之情,其家国情怀,可谓千古垂范。

第二年(即前195年)四月,刘邦因在战斗中留下的箭伤病复发加剧,在长乐宫驾崩,享年61岁。五月,葬长陵。因其“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所以给刘邦上尊号曰“高皇帝”,故世称刘邦为“汉高祖”。

刘备过关 头条图库

汉王朝一波三起,汉政权后世叠见

刘邦建立的汉王朝究竟延续了多少年,又应该如何区别划分?传统所认为的汉王朝仅分为西汉、东汉两段,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吗?

刘邦驾崩后,其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但到了汉惠帝七年(前188年),刘姓皇权就开始姓“吕”了。高后吕雉即吕后纂权主政,前后长达8年,一直到公元前180年,吕后才将皇权让给了汉文帝刘恒。汉王朝的第一次大的波动终于结束。

到了公元9年,王莽纂政,建立“新”政权。刘姓汉家王朝被改朝换代,王朝的时钟整整停摆了15年。

公元24年,光武帝刘秀打败王莽,夺得天下,建立的政权仍然称“汉”,刘姓汉家王朝再度兴起复活。历史上,称刘秀建立的汉王朝为“东汉”。

东汉政权一直到公元220年灭亡,被曹丕的曹魏政权所取代。传统史学观认为,刘姓汉家王朝已经结束了。

其实不然,刘姓汉家王朝第三阶段出现了,这就是刘备在四川成都建立的“季汉”政权。

当刘备在蜀中收到汉献帝遇害的误传消息后,又于第二年即公元221年,在成都举起了汉王朝大旗,宣布自己是皇帝,赓续上了刘姓汉家王朝的血脉香火。我曾于2018年撰写《解密“季汉”与“三国”》一文,对此有详细考证。一直到公元263年,阿斗刘禅的“季汉”王朝被曹魏政权所吞并。当然,曹魏政权很快又被司马氏所取代,季汉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纵观刘姓汉家王朝,第一阶段,开国皇帝是刘邦,其建立的汉王朝称“西汉”,中间有8年姓吕;汉王朝的第二阶段由刘秀承接,称“东汉”,西汉与东汉之间,中间间隔了15年“新”政权;第三阶段由刘备接力,称“季汉”,中间因消息闭塞而停摆了不到1年。

刘邦、刘秀、刘备,三位刘姓人物,使汉王朝前前后后、断断续续,从农历公元前201年起,至公元263年止,扣去王莽15年,实际存在了近450年,是继夏商周之后,存在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

正因为汉朝有这么长时间的磨炼、整合,“汉文化”“汉民族”才得以定格成形,成为华夏民族的主体和主流。

在汉王朝之后,后世又有许多“汉”字牌政权出现。如“晋及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政权;五代十国时期,刘䶮yǎn建立的“南汉”、刘知远建立的“后汉”、刘旻建立的“北汉”政权,这些短暂的、地域狭小的政权,可视为是刘姓汉家政权自季汉之后的余响。

但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其王朝生命力是顽强的。

时至今日,我们因为汉王朝的出现与持久绵延,使“汉”字成为人们生活字典中的重要文字:汉字、汉语、汉人、汉服、汉民族、汉文化等词汇缘此而生;就连人们夸赞一个男人时,都自然而然地用“男子汉”“大汉”来表达。

“汉”字的根在哪里?应该是与自然界的汉水、汉江有关。“汉王朝”的发祥地在“汉中”,刘邦的“汉王”及后来的“汉王朝”名称,究其由来,我们似乎不要忘记了项羽,是他封刘邦为“汉王”的,这才有了后来的“汉朝”名称。历史有时可能会给后人开玩笑,但历史留下的印记,应该是不会开玩笑的。

束有春 2025年5月23日于金陵四合斋

▓ 束有春

2020年5月28日,中国江苏网暨江南时报网隆重推出《有春读史专题》,为我专门开辟专栏,使我有了一个与读者君分享读史心得的平台。转眼五年过去了,抚今追昔,思绪百出,感慨万千。

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高考制度恢复后的文科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我以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专业毕业而走出师门。惜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未能如愿,再回到高等院校任教。但这并不能摧毁我的学问情结,而是随着工作岗位的不断转换,使我的知识结构变得更加庞杂了。

虽然能够做到求学问道的胸怀不乱,但心中始终有一种“书还没有读够”的愧疚和遗憾。尤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即“中文”专业出道的人,古典文学书籍大量阅读自不必说,对历史文献进行系统阅读,真正实现“文史”不分家,有时却未必能够做到如意。

离职赋闲后,我终于有了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阅读写作,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重读《尚书》《左传》《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散文,重读《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史”,通读《晋书》直至《清史稿》,把传统的“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二十五史”,从头到尾给“走了一遍”,把《汉晋春秋》《资治通鉴》给走了一遍,把南京地方文献《建康实录》《板桥杂志》《白下琐言》等给走了一遍,也把《孙中山全集》给走了一遍。不吃现代人的学术“回锅肉”,是我这一次阅读生活所坚守的一个原则。

静下心来,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品读“原汁原味”的历史文献,是人生的一种享受,更是读书人的一种境界。阅读历史文献,在历史的长空中翱翔,加之与大量文物实物的接触,感觉史学研究比纯粹文学作品和文学人物研究更有趣。

在阅读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与我们之前在课堂教材课本上接受的知识不一样的困惑,也经常会出现纵向、横向的新的认知串连,更有一种学术新发现的快感,时常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在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支配下的阅读,如果光读不写,“述而不作”,其阅读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就这样,在阅读过程中,长期养成的注意资料收集,合理整合推衍,形成文章,成了我对自己阅读的又一个要求。

读史是前提,历史文献是成文的基础,无一句无来处,“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就这样,我写了一系列的读史文章,几成“井喷”之势,引起了学术同仁们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我也有幸被破格吸收为江苏省历史学会会员。进入数字化网络时代,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更加便捷,就这样,中国江苏网于5年前,又专门为我开辟了“有春读史专题”,便于我的阅读心得与大家随时交流分享。

阅读使我获得了新的认知,诸如汉王朝应为三个时段,刘备的蜀中政权在历史上就定性为“季汉”;南京是在唐代人“六朝”认定的基础上,应该再加上大明王朝,是“七朝古都”,《七朝古都南京》正式出版再版,等等,都是我阅读历史文献所取得的重大收获。

在退休后的九年阅读中,在“专题”开辟的五年时间内,我已断断续续,形成了一百多篇读史文章,大部分已与读者见了面。同时,我亦基本完成了四部读史书稿约120万字的写作。人生苦短,阅读留痕。这些是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进行重新思考完成的一次次“家庭作业”,更是作为一位读书人,对祖国、社会奉献出的一份份无私的爱。正所谓:

浩瀚史海任畅游,

千古万物眼底收。

著书岂为稻粮谋,

德功言立三不朽。

书生报国一枝笔,

老骥奋蹄正春秋。

朝露易晞天难老,

我心我手写我歌。

束有春近影

束有春,文学硕士,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史专家、文物保护专家、文化学者。先后在淮阴师范学院、南京博物院、原江苏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任教、任职。《炎黄文化》杂志副主编。

来源:彩色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