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4日-26日,伦理与文明国际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大咖云集,200多名与会者对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国际对话,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即日起,推出《大咖对话》系列短视频,邀请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聚焦“伦理与老龄
【开栏语】5月24日-26日,伦理与文明国际会议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大咖云集,200多名与会者对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国际对话,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即日起,推出《大咖对话》系列短视频,邀请相关领域的顶尖学者,聚焦“伦理与老龄文明”“伦理与文明跨文化对话”“伦理与新兴科技文明”进行研讨。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罗伯特·斯帕罗(Robert Sparrow)、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朱利安·萨乌列斯库(Julian Savulescu)、东南大学教授王珏三位嘉宾,围绕“在当下AI大模型应用火爆的同时,如何守住伦理底线,推动科学良性、有序发展?”“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当前最紧迫的科技伦理问题是什么?”发表观点。
此次演讲的主题是什么?
罗伯特·斯帕罗教授长期专注新技术引发的伦理议题研究,在大会上围绕“人工智能对人类做出良好决策的能力以及理解自身作为世界主体的影响”进行探讨。
王珏教授在国内率先对组织伦理和实证伦理进行系统性研究,在大会上围绕“脑机接口时代,人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大脑”“如何做大脑的主人”等话题进行论述。
朱利安·萨乌列斯库教授是澳大利亚哲学家和生物伦理学家,大会上,他主要聚焦多重基因编辑等问题展开演讲。
在当下AI大模型应用火爆的同时,如何守住伦理底线,推动科学良性、有序发展?
罗伯特·斯帕罗认为,必须确保人们能够清晰分辨自己是在与AI系统还是与真人互动。同时需要教育公众,让他们对在线信息更加敏锐甚至保持怀疑。
王珏指出,技术本身是个双刃剑。ChatGPT、DeepSeek、Kimi等大模型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助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迷信技术,要保持怀疑精神。
朱利安·萨乌列斯库则表示,要通过有效的监管防止科技发展对人性的破坏,要改变对年轻人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更熟练地使用新技术。同时需要通过一种伦理的框架让人们能够以更好、更公平的方式使用科技。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当前最紧迫的科技伦理问题是什么?
罗伯特·斯帕罗认为,个人信息滥用风险、诱导用户签署隐私协议、通过 AI进行兜售等都是较为紧迫的问题。
朱利安·萨乌列斯库指出,随着大语言模型越来越强、水平越来越高,其不仅在技术性工作上,甚至在创造性工作上也能够超过人类,这会造成人类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缺失。
王珏则表示,隐私问题是最迫切的,因为隐私是一个公民人权的最核心的部分。未来技术的健康发展,应该通过技术来治理技术,然后再由人来治理技术,这两条路径来实现。
来源:我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