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学的浩瀚星空中,韦东奕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向往之路。他的故事,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从年少崭露头角到成为北大的传奇人物,韦东奕用对数学纯粹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在数学的浩瀚星空中,韦东奕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其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向往之路。他的故事,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从年少崭露头角到成为北大的传奇人物,韦东奕用对数学纯粹的热爱和不懈的追求,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1991年,韦东奕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山东建筑大学数学教授,受父亲影响,韦东奕从小就对数学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他眼里,数学世界充满了奇妙的符号和无穷的奥秘,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定理,就像一个个等待他去解开的宝藏密码。
韦东奕14岁读初二时,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数学天分,加入山东师附中奥数训练队,和一群高中生一起训练。一年后,免试进入山师附中,并且顺利入选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期间获得全国数学联赛第一名。2008年,16岁的韦东奕参加第49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与全球500多位顶尖选手的竞争中,仅用4小时就完成3道难题,并获得满分金牌。随后他又在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再次以满分摘得金牌,成为当时唯一一位连续两年获此殊荣的中国选手。
这两次国际奥数竞赛的辉煌成绩,让韦东奕在数学界声名鹊起,也为他开启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大门。2010年,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正式踏入了数学的学术殿堂。
在北大,韦东奕开启了新的征程。他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尽情吸收着数学知识的养分。2013年举办的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成为了检验他大学阶段学习成果的重要舞台。这项竞赛覆盖了现代数学的多个核心分支,难度大、含金量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顶尖高校的优秀学子参与。在这场高水平的较量中,韦东奕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统治力,几乎横扫了比赛设置的所有核心单项奖:在分析与微分方程领域获得“华罗庚金奖”,在几何与拓扑领域获得“陈省身金奖”,在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领域获得“林家翘金奖”,在概率与统计领域获得“许宝騄金奖”,并在个人全能项目上摘得金牌。他最终斩获了五项金奖和一项银奖(代数方向),几乎囊括了所参加的所有科目最高荣誉。竞赛组委会甚至为他临时特别设立了一个“个人全能奖”(或称“丘成桐奖”),以表彰其超凡的综合数学才能。
除了在正式竞赛中大放异彩,韦东奕在日常学习中的超凡能力,也逐渐在北大数学学院内部流传开来,形成了一些近乎“传说”的故事。据说在某一次本科生的期末考试中,一位负责出题的教授不慎将一道为研究生课程准备的、难度远超本科教学大纲的题目混入了试卷。当其他学生对这道“超纲”题束手无策或望而却步时,韦东奕却仅仅运用他所掌握的本科知识体系,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严谨的推导,给出了完整且富有洞察力的解答。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据说最终迫使相关教授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评分标准,并对韦东奕的解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学们私下里开始称呼他为“韦神”。
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某科研项目中一个涉及非线性方程的难题,一个由6名博士组成的团队耗时四个月未能解决,最终请教韦东奕,他很快给出了简洁的解法。尽管后来韦东奕本人亲口否认了“一夜解开博士团队四个月难题”这件事,但这个故事依然在民间流传,成为了人们对他数学能力高度认可的一个象征。
大学期间,韦东奕还入选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数学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14年,他顺利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继续在北大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田刚院士。研究生时,他在三维Navier - Stokes方程正则性问题和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并且发表在多个国际著名数学期刊。2018年,韦东奕顺利于该校博士毕业,并获得了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金奖。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他在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12月,韦东奕留校担任助理教授,同年,他和田刚院士等合作的“Small gaps of GOE”论文被发表在著名数学期刊Geometric and Functional Analysis(GAFA)上,此论文解决和证明了小间距问题并且得到了小间距的渐进分布函数。2021年,韦东奕因发展了“预解估计方法”“波算子方法”,在流动稳定性的数学理论中解决了一系列重要公开问题,获得了达摩院青橙奖。
在科研道路上,韦东奕不断探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他在三维纳维一斯托克斯方程(Navier - Stokes)正则性问题和二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线性阻尼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还与人合作在随机矩阵理论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021年,一段街头采访让韦东奕火遍全网。视频中的他拎着矿泉水、拿着馒头,朴素得像隔壁理工男,然而他却是北大数学系老师。这种外表与身份形成的强烈反差,完美契合了大众对于“扫地僧”的想象,韦东奕也因此走红网络,网友们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外号——“韦神”。此后,他的粉丝数迅速蹿升,社交平台随便发个视频,点赞评论量都能轻松破万,粉丝数很快破千万。
随着知名度的提升,各种关于韦东奕的传说也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有人说哈佛为他打破百年校规,免考英语;有人说他用一天就搞定了好几个博士几个月都算不明白的难题;还有人说这个每天只啃馒头的北大教授,在洪灾时捐款1600万。这些传说虽然大多被证实是谣言,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他的高度崇拜和关注。
2025年6月4日,韦东奕突然开通了自己的社交账号,打开了一个与社会交流的窗口。账号下只有一个视频,简简单单3句话,时长不过5秒钟。没想到,就是这3句话,让他账号的粉丝量暴增2000万,评论区也成为了大型许愿现场。学生和家长纷纷留言,希望“考数学时能韦神附体”,或者“保佑孩子考上北大”,他的账号一夜之间竟变成了“赛博香炉”。
然而,随着流量而来的,还有商业资本的觊觎。仅仅几天时间,就已经有数十个包含“韦神”的商标申请注册,有“韦东奕严选”“韦神凉白开”等多种类型,涵盖了医疗、视频、教育等各个领域。其中过半的商标已经通过了申请,注册成功。还有一些医疗机构,利用韦东奕的形象为自己引流,还附带上了问诊链接,试图从他的名气中分一杯羹。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流量和商业炒作,韦东奕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本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只愿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对这些外界的喧嚣和纷扰并不在意。从他发布的视频中就能看出,他显得非常局促不安,完全没有讨论学术问题时的意气风发。或许在他的心中,数学才是唯一的追求,其他的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
韦东奕的生活极其朴素简单。他对物质生活没有太多的要求,每天总是啃着馒头喝着矿泉水,即便吃腻了,也只是加一份水煮豆腐而已。在他看来,吃饭本身就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他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数学研究中。长期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导致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小毛病,其中就包括牙周炎。但他连去医院看牙医都不愿意,仅有的两次也是被家人逼着去的,更别说按时吃药了。小毛病拖着拖着,就成了大毛病,最终导致了好几颗牙齿彻底脱落 。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干扰的时代,韦东奕始终保持着对数学的纯粹热爱和专注精神。他的世界很简单,只有数学。他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为数学研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榜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名利和荣誉,而在于对梦想的坚持和热爱。希望未来的他,能够在数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创造更多的辉煌,也希望我们能够尊重他的选择,让他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不被世俗的喧嚣所打扰。
来源:云中w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