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日至4日,第七届药酒技术和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中药协会药酒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在烟台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药协会药酒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药协会药食同源物质评价与利用专委会、中国酒业协会保健酒工作委员会、中国酒业协会固态白酒原酒委员会、烟台中亚至宝药
8月3日至4日,第七届药酒技术和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中药协会药酒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在烟台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药协会药酒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中药协会药食同源物质评价与利用专委会、中国酒业协会保健酒工作委员会、中国酒业协会固态白酒原酒委员会、烟台中亚至宝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桑迪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协办。来自药酒及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药酒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机遇。
药酒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聚焦品质与发展
8月3日上午,中国中药协会药酒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在烟台中亚至宝品鉴中心召开。药酒专委会主任委员冷斌(张裕集团总经理兼烟台中亚至宝药业董事长),向大会报告了专委会自2024年8月换届以来的工作情况。
冷斌表示,换届后,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学术交流与科研创新、政企互通与会员赋能、文化传承与公众科普、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果。包括参与博鳌药食同源大会、男性生殖医学会议等5场跨领域学术活动;出席“一带一路”中医药论坛;举办“滋补药酒养生节”等行业推广与大众科普活动;组织会员单位进行全国生产基地考察等。2025年,专委会将强化平台建设,搭建产学研合作及企业间经验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构建药酒品牌传播平台,打造中国药酒行业融媒体中心,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对药酒的正确认识,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助会员企业举办药酒节等重大推广活动,拓展市场;积极为会员企业服务,促进产学研对接。
会上,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高度肯定了药酒专业委员会2024年的工作成果。她表示,第二届药酒专业委员会领导班子对行业组织的认识和定位精准,兼具高度与格局。在主任委员冷斌及主任委员单位中亚至宝药业的带动下,专委会围绕药酒产业发展,深入开展行业调研,探索基础研究,强化学科建设,促进企业间技术合作,如同新生的醴泉,已完成从涓涓细流到潺潺清溪的蜕变。
王桂华秘书长指出,药酒不仅要遵循“酒”的行业标准,也应纳入“药”的范畴,开展相关药理与临床研究,做出真正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科学分析。令人欣慰的是,包括中亚至宝药业在内的国内大型药酒公司正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希望在冷斌主任委员和各位副主任委员的带领下,全体委员携手努力,适应时代需求,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加强品牌建设,研究新营销模式,服务大健康产业,引领药酒行业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绘制药酒产业的“清明上河图”,进一步推动中国药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委会会议期间,国内制药、酿酒、研发等领域的顶级专家在药酒专委会药酒品评(烟台)中心,举行了“三鞭补酒品质升级专家品评会”。专家们对升级后产品的色泽、香气、口感与风格给予高度认可,并建议继续结合主要药性成份检测与临床效果研究,使产品既符合市场需求,又能发挥药酒的价值。
第七届药酒技术和产业发展大会引领行业风向标
8月3日下午,第七届药酒技术和产业发展大会正式开幕。周然(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科协主席,著名中医药学者 )、王桂华秘书长(中药协会)、杜小威副秘书长(中国酒业协会)、周洪江董事长(张裕集团)、陈敏主任委员(药食同源专委会)、冷斌主任委员(张裕集团、中亚至宝药业)、韩建书专家(首批中国酿酒大师)、李安平副主任委员(振东集团)、张国豪专家(贵州省名老中医)、赵志勇主任委员(广东省酿酒专家委员会)、邹勇教授(山东省名中医)、赵渤年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药物研究院)、杨光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旭亮秘书长(中国酒业协会露酒、保健酒分会)、桢焱主任(中国中药协会)、杜茂波副主任委员(国家市监总局保健食品注册咨询专家)、 张继明副主任委员(桑迪咨询)、柴智教授(山西中医药大学)、陈嘉倩主编(凤凰网酒业)、王喆副主任委员(劲牌公司)等众多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精英出席了大会。
中国中药协会秘书长王桂华、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杜小威、张裕集团董事长周洪江分别致辞。他们高度关注并寄望药酒行业发展,强调了其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桂华秘书长指出,药酒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医智慧,是中医药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和老龄化加剧,药酒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中国中药协会高度重视并支持药酒专委会和产业发展,希望以此次大会为新起点,携手构建科学严谨的药酒质量标准体系,守护千年炮制技艺传承,让世界读懂中国药酒的文化内涵。
杜小威副秘书长在致辞中提到,大健康产业迎来空前机遇,药酒、保健酒、露酒是“酒药相融”的智慧结晶,构筑了中国健康酒类的丰富生态。中国酒业协会将与药酒专委会联手,推动建立清晰的品类标准体系,规范生产,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共享、市场推广和文化传播。
周洪江董事长在致辞中表示,本届大会以“聚焦大健康产业,共商健康酒发展之路”为主题,汇聚药界、酒界精英。这不仅是行业交流互鉴的顶级平台,更是共同探索在大健康背景下,药酒与健康酒如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融合发展、提升价值的关键契机。其意义在于推动“药”与“酒”两大古老智慧在新时代深度交融,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生、品质生活需求贡献行业方案。这关乎产业未来,更关乎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使命。中亚至宝药业愿与各方携手,以匠心守护传承,以创新拥抱未来,共同推动药酒技术与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随后,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
周然教授(《老龄社会:在中药药酒与海洋药物中探寻健康密钥》):提出中药药酒结合现代科技可提升药效,海洋药物在抗衰老等方面具优势。两者结合可形成全周期健康方案,未来在基因定制化和AI精准健康方向潜力巨大。
陈敏主任委员(《国家政策支持下的药食同源产业机遇与发展》):介绍了国家政策对药食同源产业的支持(物质名单从1987年33种增至106种,监管趋规范)和多元化应用(药酒、特膳食品、茶饮等)。指出当前存在功能声称不清、标准不统一问题。相关部门正重点建立功效指南和专属标准,加强中医药理论支撑,推动产学研合作,赋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王旭亮秘书长(《大健康趋势下酒类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露酒在大健康产业中的机遇。露酒融合传统酒与药食同源特点,日益受欢迎,2022年已成为国内第三大酒种。未来将更注重科技提品质、完善标准,并针对年轻人和银发族需求打造创新产品。
彭丽华教授(《中药外泌体与大健康产品研发》): 介绍了植物外泌体提取技术、国内外监管法规对比及国内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她表示植物外泌体在大健康领域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药食同源植物外泌体的研究及应用在功能性食品与医药领域前景广阔。
邹勇教授(《中国药酒市场的现状与临床实践》): 指出2023年中国药酒市场规模达392.6亿元,消费群体覆盖全年龄段但竞争分散。提出六大发展建议: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新品研发、基酒改良、深化临床研究、培育消费群体。强调行业需产学研结合,推动传统药酒现代化和国际化。
倪晓忠总经理(《科技赋能千年方 三鞭补酒向辉煌——中国药酒守正创新的产业实践》): 分享了至宝三鞭补酒的创新实践。该药酒传承南宋秘方,融合八大名方精华,精选43味道地药材。通过现代科技鉴定出76种活性成分,建立全球首个Q-marker质控体系,并通过跨国研究和多中心试验证实其对肾虚、认知障碍等的显著疗效,为传统药酒现代化转型提供了范本。
会议同期举行了两场圆桌论坛。
第一场:“中国药酒高质量发展路径”:专家们围绕如何打造优质药酒、推动名优药酒进入千家万户和国际市场、发挥协会作用等议题分享见解。以三鞭补酒为例,融合传统配方与现代科技、结合道地药材基地建设与跨国临床验证是有效升级路径。专家建议行业立足好处方、好药材、好基酒、好工艺,通过标准建设、科研赋能推动规范化,并注重健康需求挖掘、国际技术背书和文化现代表达。未来方向应聚焦科学化验证、年轻化转型和国际化拓展,推动药酒向现代健康消费品升级。
第二场:“保健药酒销售破局新赛道”:专家指出低度健康型露酒在年轻人中受欢迎(42%的25-35岁消费者首选健康属性),竞争可依托古方传承、名人IP和科学数据背书。市场开拓需主动洞察需求、创新场景、做好价值传播。营销上,短视频、社交电商和AI+VR技术可提升转化率。行业需在合规基础上,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通过精准定位、文化赋能和技术创新实现市场突破。
产业交流之夜,会员单位新品呈现
会议最后环节,是中国药酒产业交流之夜活动。首先,由首批中国酿酒大师、药酒专委会特聘技术指导专家韩建书,现场公布了三鞭补酒品质升级专家共识,一致认为升级后的三鞭补酒色泽棕红色,澄清透明,药香浓郁,酒香纯正,脂香、焦香层次分明,入口微甜,味辛香,微苦,醇厚协调,回味悠长,具有三鞭补酒典型风格。
随后,相继进行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竹叶青20;代州黄酒酿造有限公司滹源养生黄酒;山西振东五和养生酒有限公司五和清清、五和亲亲;霍山邵旭石斛有限公司石斛降香酒;益福隆(磐安)酒业有限公司中药发酵养生黄酒系列;江苏金波酒业有限公司封缸陈酒,共六家药酒专委会会员单位的主要产品介绍。
中国药酒技术和产业发展大会由药酒专委会倡议发起,今年已是第七届。大会已发展成为中国药酒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药企和酒企搭建桥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是引领药酒产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更是产业迈向“高、精、尖”的起点与赋能站。(通讯员:张齐民)
来源:烟台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