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让人意外的是,秋天本该是血糖最“安稳”的季节,为什么医生却反复提醒:高血糖的人,这七件事绝对不能碰?难道出了什么我们平时根本没注意到的问题?
出汗,明明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怎么就和血糖扯上了关系?
更让人意外的是,秋天本该是血糖最“安稳”的季节,为什么医生却反复提醒:高血糖的人,这七件事绝对不能碰?难道出了什么我们平时根本没注意到的问题?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动不动也出汗,穿着短袖还觉得闷热,别人都说天气凉了你却还是燥得难受?
或者反过来,别人满头大汗你却一滴不出,整个人像被掏空一样没力气,还总是口干舌燥?表面看是出汗,其实是身体在悄悄发出信号:血糖出了问题。
为什么血糖高了会影响出汗?为什么秋天这个季节反而是高血糖风险高发的“陷阱”?还有,那七件“不能碰”的事,到底是哪七件?每一件都可能在你生活中出现,但你可能从没觉得它们和高血糖有什么关系。
先说个听起来有点让人不安的事实:高血糖本身并不会让你立马感到不适,但就是这种“没感觉”,才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正在改变什么,直到某天你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体早已不是当初那副健康模样。
很多高血糖患者一开始出汗异常,还以为是天气、衣服、体质的问题。自主神经已经被慢慢干扰了。
它本该精准调节体温、控制出汗,但高血糖会让它“罢工”,一会儿汗如雨下,一会儿又干得像沙漠。自主神经紊乱,听起来很“高级”,但其实它的影响早就渗透到你每天起居饮食的每个角落。
胰岛素这个词,大家都听过。但你知道吗?它不仅仅是控制血糖的工具,它的水平波动也会影响皮肤血管的扩张与收缩,进而影响体温调节。
长期高血糖,会让神经系统变得“迟钝”,就像被蒙上了一层雾。你可能觉得自己没啥问题,但身体的“仪表盘”已经开始报警,只是你还没听懂。
高血糖患者在秋天尤其要警惕,因为这个季节正是“潜伏期”最容易被忽略的时候。夏天还会因为出汗多、口渴多而有所警觉,秋天一凉快,警惕性就跟着掉下来了。
但问题是,身体内部的代谢并没有因此放慢,反而在“季节变换”中更容易出错。
比如你是不是一到秋天就开始进补?炖汤、吃肉、喝糖水,嘴巴满足了,血糖也跟着“翻车”了。很多人秋天补得太猛,以为是养生,其实是给胰岛功能添堵。
尤其是那种甜汤、桂圆红枣水一类的“养生饮品”,糖分高得惊人,喝得一口舒服,结果一周血糖飙升。
再秋天人容易“懒”起来,气温变低,户外活动减少,血糖就更容易“压不住”。你可能还在想着“等天气再凉一点再锻炼”,但身体的代谢已经因为你的不动而开始“堆积”。胰岛素抵抗一旦加强,血糖就像脱缰的野马,怎么追也追不上。
还有人一到秋天作息就乱了,周末熬夜、早上赖床,睡眠质量变差,结果是应激激素水平升高。别小看这点激素变化,它会直接影响血糖控制,让你本来就不稳定的血糖更加波动。不规律的生活,是高血糖患者最不能碰的“隐形炸弹”。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出汗吗?忍忍就过去了。但你不知道的是,出汗异常是高血糖早期的“红灯”。
有些人出汗特别多,尤其是夜间,睡觉醒来枕头湿了一大片;有些人则几乎不出汗,皮肤干燥到像在脱皮。这些都不是简单的“体质差异”,而是植物神经系统被高血糖影响的表现。
特别是那些出汗后伴随心悸、乏力、头晕的人,千万别轻视。那可能是低血糖反应,也可能是血糖在剧烈波动。无论哪种,都说明身体已经在“透支”。
还有一种情况,不少人忽略了:秋天空气干燥,口干舌燥很常见。但如果你在喝很多水的同时,还是觉得渴。
甚至伴随着频繁尿尿、体重下降,那可能不是“秋燥”,而是高血糖导致的渗透性利尿。这时候,出汗减少了,不是因为“干燥”,而是身体在通过尿液疯狂排糖。
肾功能在这时也会受到挑战。如果长时间血糖控制不好,肾小球过滤功能下降,尿蛋白出现,那就不是“出汗多不多”的问题了,而是整个身体的代谢系统出了岔子。
那七件不能碰的事,说到底,其实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好习惯”伪装者。
第一就是“秋补”过头。人参、黄芪、当归这些药食同源的东西,不是不能吃,但高血糖患者一不小心加了红枣、冰糖、桂圆,等于给身体添了糖负担。
第二是运动偷懒。秋天适合散步、慢跑、打太极,但很多人以为天气凉了就该“养着”,结果躺沙发、窝床上,胰岛素敏感性直线下降,血糖自然上不封顶。
第三是“夜宵文化”。秋天胃口好,夜里来碗热腾腾的面、几个油炸小食,吃完就睡。你以为是慰藉,身体却在夜间悄悄“爆表”。
第四是忽视睡眠。高血糖患者必须规律作息,睡眠是调节代谢的关键时间段。晚睡晚起,看似无伤大雅,其实非常伤“糖”。
第五是盲目进补保健品。市面上一堆“养生粉”“调理饮”“降糖神方”,很多都含有隐形糖分。高血糖患者一旦迷信,就容易被“补”出问题。
第六是忽略情绪管理。秋天容易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会让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升高,血糖也跟着波动。情绪管理对高血糖患者来说,不是“心理问题”,而是实打实的血糖变量。
第七是自我感觉良好就停止监测。秋天不像夏天那样容易口渴出汗,很多人觉得“没啥不舒服”,就停了血糖监测。结果一查,早已超标。
所以说,秋天不是安全区,而是高血糖的“陷阱季”。少了警觉,多了诱惑,身体一旦“松懈”,就给了血糖反扑的机会。
真正的控制,是在于对身体细节的敏感。不是等症状严重了才行动,而是从一滴汗、一次口渴、一个晚上没睡好开始关注。代谢节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靠的是每天稳定的生活方式,一点一滴地积累出来的健康。
高血糖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身体在喊“救命”,你却还在说“没关系”。你以为的“小毛病”,很多时候,正是身体在用力提醒你:我们得聊聊血糖了。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7-398.
[2]国家卫健委.慢性病综合防控试点工作总结报告[Z].2022.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来源:药师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