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风拂过林梢,叶儿打着旋儿坠落,既牵起对往昔美好的追思,又染着几分淡淡的怅惘。
秋日是打翻了的调色盘,褪去盛夏灼人的热浪,漫山红叶便烧得如火如荼。
西风拂过林梢,叶儿打着旋儿坠落,既牵起对往昔美好的追思,又染着几分淡淡的怅惘。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秋,或悲或喜,各有襟怀。
王安石乃北宋卓越的文学家,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一生于宦海之中起伏跌宕,却无怨无悔。
荆公辞别朝堂之后,他归隐金陵,在这片山明水秀的土地上,寻得一份清幽。
钟山脚下闲行,清溪之上泛舟,看秋日长空如洗,云卷云舒;听草间虫鸣断续,溪水潺潺。
过往深藏的悲愁孤寂,早已随清风消散无踪。
下面王安石晚年创作的一首秋诗,开篇便美不胜收,后两句更寄寓深远。
《江上》
王安石〔宋代〕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这首诗的大意是:
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江岸上的红花也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蓦然发现船只已到乱山的东面,再不见分别的渡口。
全诗以江上特有的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构思,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既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美好事物的消逝,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离愁别绪。
首句以“漾”字生动描绘了江上秋风阵阵,水波荡漾连绵的景象。
西风的吹拂,不仅带来了秋的气息,也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为全诗奠定了离愁别绪的基调。
次句紧承首句,进一步描绘了江岸上的景色。晚开的花儿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脱下红妆,渐渐凋谢。
这一景象既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从而加深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三句将笔触从自然景物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离情别绪被横笛的声声吹奏所触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得诗人的情感得以外化。
这里的“被”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达了离情被触动的意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哀愁。
结句既是对横笛声传播方向的描述,也是对诗人离别之情的延伸。
笛声穿过层层叠叠的山峦,仿佛也将诗人的离愁别绪带向了远方。
这一景象既表现了空间的广阔,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古代诗人喜欢用秋山秋水寒月孤雁等等意象表现客愁他乡的情怀,这首诗就是以秋水、西风、枯花渲染色彩,烘托气氛,把读者引入了一个萧瑟冷寂的环境氛围中,给人以江水茫茫、前途茫茫的感受。
满目荒凉的典型环境,为下文提出的“离情”别绪作了环境铺垫,以哀景写哀情,更增其悲凉之情。
笛声也是诗人们常用来表达离情哀愁的意象。随着不断传来的凄幽的笛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游子的离情别绪,也愈来愈重。
这离情可能是对故人的怀恋,亦或是因远走他乡不忍与情侣分离的别绪,而这肃杀的环境,更加重了游子离情别绪的悲切之感。
来源:云端读诗词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