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肝癌放弃治疗后,会不会活得更长?肿瘤科医生实话实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0 08:12 2

摘要:他们认为“治疗太痛苦,还不如自然一点,搞不好还活得更久”。这种想法在某些圈子里被反复传播,看似理性,其实是对疾病理解的断层。

【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很多人听到“肝癌”两个字,第一反应不是治疗,而是退缩。

有人在确诊后就打起了“活一天算一天”的算盘,不去医院,也不看医生,甚至连基础的干预都不做。

他们认为“治疗太痛苦,还不如自然一点,搞不好还活得更久”。这种想法在某些圈子里被反复传播,看似理性,其实是对疾病理解的断层。

肝癌不是一个“越不碰它越安静”的病,它在身体里是持续进展的,哪怕人在表面看起来暂时没有太多不适,内部系统已经进入了无法自我调节的阶段。

数据已经非常明确地揭示了一个现实:确诊后不治疗,大多数人活不过6个月。

国家癌症中心对超过1万例肝癌病例进行了长期追踪,发现未接受任何干预的肝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为4.2个月。

即便是早期病例,若选择完全放弃治疗,平均也仅维持在10.3个月。

而与此同时,那些接受了系统治疗(哪怕只是基础的靶向治疗或介入治疗)的患者,生存期普遍在18个月以上。

活多久,不是靠想象,而是靠控制病情的速度来决定。

很多人觉得治疗是折磨,尤其是听说化疗或者放疗很痛苦,于是就认定“活得长=活得苦”。但在肝癌治疗中,早已不是“靠抗争”才能延命的旧方式。

现在治疗手段已更具选择性。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分子靶向药物、射频消融等手段,可以针对性控制病灶,在不动大刀的前提下延缓肿瘤进展,副作用也远比传统方式可控。

放弃治疗的人常常会说,治疗也不一定有用。但这个说法对大部分肝癌患者来说并不准确。

就拿免疫治疗来说,最新的临床数据显示,肝癌患者在使用PD-1抑制剂之后,约有17%可达到肿瘤明显缩小,30%出现病情稳定。

更关键的是,即使不能根治,只要能延缓肿瘤生长速度,就等于争取到了下一轮治疗机会。

很多人在第一阶段疗效不理想后,通过调整方案或联合用药,能使病灶控制状态明显好转。

放弃意味着彻底切断了所有这种可能。

有些人误解了“癌细胞扩散是不可控的”这个说法。他们以为肝癌只要一长出来,就不可逆,其实这是对肿瘤生物学的误判。

肝癌发展速度虽快,但它的转移和侵犯依赖多种细胞信号路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正因为有这套路径机制,才使得靶向药物、免疫调节剂可以介入干预。

阿特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方案,在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中,将晚期肝癌的无进展生存期从4.3个月提高到了6.8个月,总生存期延长至19.2个月。

这些数据都不是“奇迹”,而是经过重复验证的治疗成果。

更值得说清的一点是,放弃治疗不等于活得更安稳。事实上,未经干预的肝癌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的腹水、黄疸、出血、肝性脑病、蛋白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接受治疗的人

这些并发症不仅增加死亡风险,也极大影响生活质量。很多人是在并发症的拖垮下死亡,而不是被原发肿瘤直接“拖死”。

如果能通过治疗延缓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能拉长生存期,也能维持一定程度的生活能力。

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是“放弃治疗”带来的心理松动。在明确诊断之后,如果不接受任何治疗,人的心理状态会迅速下滑。放弃治疗不只是生理上的决定,更是一种对死亡的默认。

这种心理上的消极反馈,会加速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况恶化。

更复杂的是,肝癌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疾病,它大多发生在肝硬化背景下。

很多人在确诊肝癌之前,肝功能已经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个时候若完全不治疗,等于放任肝功能进一步恶化。

等肝功能跨过Child-Pugh B期,再想用任何药物治疗都要慎之又慎。而这类病人中,本来就有一部分在早期可以手术切除或进行局部治疗,却因为观望或回避而错过了最佳窗口期。

数据指出,早期肝癌患者若在确诊1个月内接受手术或局部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45%,而超过3个月未处理的,5年生存率掉到不足20%。

窗口期一过,再多的治疗也只能变成延迟死亡,而不是逆转生存。

也有个特殊角度值得说,那就是“主动治疗是否真的改善了生命质量”。

这一点很多患者关心,但常常被误导。确实有人接受治疗后出现副作用,比如恶心、乏力、食欲下降,但这些副作用大多数是短期的、可控的

只要治疗计划合理、支持治疗到位,绝大多数人在两个周期后就能适应。而放弃治疗的患者,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控制难度更高。

比如自发性腹膜炎、癌性疼痛、精神错乱等,在没有专业干预的情况下难以管理,真正对生活质量打击更大。

讲到底,治疗不是对抗死亡,而是为生活争取空间。不治疗不代表活得轻松,很多时候只是拖延了身体崩塌的速度,而且这个拖延是无控制、无计划的。

相反,有计划的治疗,即使不能根除肿瘤,也可以让病情进入可控状态,争取到更长的观察期、治疗期和生活时间。

现代医学的核心,不是简单地延命,而是优化每一天的生存质量。一个能吃饭、能下床、能说话的病人,比一个卧床、依赖镇痛、反复住院的人,不管活多久,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病人因为经济、年龄、基础疾病等原因,确实不能接受标准治疗,还有没有选择?

有的。除了一线治疗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叫做“支持治疗+疾病缓解管理”。

它不是放弃,而是用最小的手段,维持基础身体功能。比如纠正低蛋白血症、补液、营养干预、疼痛管理、感染防控、精神状态维持等。

这种方式在一些欧美国家被广泛使用,被称作“低强度照护”。不是每个肝癌患者都需要进手术室或用上靶向药,但每个患者都值得拥有系统性管理。

有研究显示,这种低强度照护能在特定人群中将平均生存期从2.8个月提高到6.1个月,并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高。

不是所有治疗都贵、都难、有副作用,关键在于对治疗的认识要更新。不是二选一,而是结构性的匹配。

面对肝癌,选择不该是简单的放弃或者对抗,而是一种基于身体状态的动态应对。

正确评估、合理介入、科学缓解,才是延命的关键。任何草率放弃,都是让死亡提早进入。

[1]花秋芳,姜林仙,贾红,等.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陪护家属基本状况相关性的研究[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9,2(06):428-431.

来源:老徐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