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历时20年,为什么瓦罕走廊保持了和平?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09 15:18 2

摘要:亚洲中西部,这里有块徒步不易的小地方,阿富汗。你看地图,阿富汗被别人围着:上有塔吉克斯坦,左是伊朗,巴基斯坦则扭着身子躺在一旁。而和我们中国打照面的,只伸出一条细瘦的手臂——瓦罕走廊。说走廊,真就那意思?是个东西走向的狭带,从地图上看像谁拉过一条蓝色的丝带,在

亚洲中西部,这里有块徒步不易的小地方,阿富汗。你看地图,阿富汗被别人围着:上有塔吉克斯坦,左是伊朗,巴基斯坦则扭着身子躺在一旁。而和我们中国打照面的,只伸出一条细瘦的手臂——瓦罕走廊。说走廊,真就那意思?是个东西走向的狭带,从地图上看像谁拉过一条蓝色的丝带,在高原与山脉夹缝里纠结着前行。

瓦罕并不宽,最宽不过七十多公里,狭窄处也就十五公里不到,一共三百公里出个头。其实中国和阿富汗的交界份额可怜——不到百公里边境线。有人会琢磨,这块地方到底有啥用?藏着啥门道?要说中国和阿富汗是邻居,实在有点牵强,不过地图不撒谎,你非要说他们“隔壁”,没错。而瓦罕走廊,恰好黏在了两国身上。

讲道理,阿富汗位置确实敏感。北边一脚蹚进中亚,南部搭上了南亚,西边早点式的西亚,东头碰着东亚。阿富汗是个“中”,但从来当不得稳定的中心。它更像个路口,谁都能来,谁都想搞点事。有时候像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种种古事都跟它有点关系。玄奘取经,从中原一路跋涉,得穿阿富汗去印度。莫卧儿帝国的鼻祖也是从这里挤过去,进了印度。这也怪不得后来大国轮番进场,都想分杯羹!

19世纪英国人来了,他们有点欺生,仗着家大业大,动不动就跟阿富汗干一仗。到20世纪,苏联忍不住出手,又是一阵血雨腥风。21世纪美国怼了进来,耗上了。大家都觉得能一手搓捏阿富汗,可最后都灰头土脸,谁也没讨到便宜。所以“帝国的坟场”外号算白叫吗?哪有这么凑巧!但还有个奇事,阿富汗打了二十年仗,瓦罕走廊却安安静静,波澜不兴。这说不通吧?到底怎么回事?

其实要说起,瓦罕最早不是谁家的专属。往前倒,汉朝时,它属于咱们中国西域都护府。帕米尔那块叫葱岭,不是因为种葱,而是满山野草葳蕤。据说,唐朝还在距离瓦罕不远的新疆塔什库尔干那头搞了军事驻点,叫“葱岭守捉”。历史上帕米尔地区谁都看着眼馋,没消停过。

唐朝打不过去了,波斯人趁着动荡进来了。葱岭变了名字叫帕米尔,波斯语里那意思是“平顶屋”,蓬头垢面的,房檐都溜角落里。后来清朝发了狠,又把这地盘收回来,伊犁将军手下管着。地盘挺大,连巴尔喀什湖靠东、靠南方向,也听话地跟着。

清朝能撑的时候,谁也动不了。不过沙俄来了,连哄带骗,1864年逼清廷签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大片地方归了俄国。之后英国也来了,南边捣乱。中亚那些汗国,矮人一截,清朝也保不住,慢慢沦为沙俄小弟。到1895年,英国和俄国不想正面碰撞,瓦罕走廊成了缓冲带,顺理成章送给了阿富汗。其实也没人问过阿富汗自己啥意思……这样一来,清朝啥都攥不住,只能眼睁睁看着边界越缩越窄。

时局变了几个轮回,又到了二十世纪快落幕。1947年印巴划分,瓦罕南头归了巴基斯坦,北面则给了塔吉克斯坦。再往后,东边靠着新疆塔什库尔干,俨然成了四国交界地。这地卖相怪,横跨帕米尔和兴都库什高山,地形高寒、复杂得不行。就连大国打仗,也很少带着走廊一带一起遭罪。

满地都是陡坡,高原气候每天像开盲盒,四千米海拔,天上下雪就是大半年,只有短短几个月能通路。人不多,全部加起来才一点二万人,清一色的塔吉克族。严寒和崇山,规矩得令人哭笑不得,每年封山,进出困难。这儿可不是随随便便插手的地方。

瓦罕北连塔吉克斯坦,东边就是中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西边被一条深河隔开断在外头。阿富汗全境四千来万人,这里确实像是最不受待见的角落。要说地盘,战略要地本就不多,谁图啥?美国轰炸、塔利班搞事,都选喀布尔、坎大哈,离走廊八竿子打不着。

民族构成上,阿富汗虽然那边四分五裂、百姓各自谋生,普什图族是主流,占到四成都有,塔吉克族紧随其后。可瓦罕从来是塔吉克族的地盘。早些年,苏联打阿富汗时,北方联盟据着走廊不放,塔利班跟着南部打拼。一直到后来,美军来了,目标也是塔利班和大城市。换句话说,战争的中心场不在这,怎么轮也轮不到瓦罕跑一遭。

奇怪的是,四面是乱的,这里没咋有事。是不是缓冲带真有魔力?前后百年变局,这里像被谁忘记了一样,一直平静。可又有人说,这地方太苦,光交通就是老大难,谁会吃饱了撑的在这惹麻烦?军队派不进来,补给就算有也送不上,高原缺氧,谁打也打不久。关键还是,没人觉得值得一搏。

上世纪初,英国和沙皇俄国谁也怕对方扎进自家地段。一分疆界,两方都松了口气。老英国人让阿富汗来守。“你就当打工仔,替我们挡着点。”阿富汗虽然得了土地,却并不怎么管。现如今这里成了地缘棋盘里的一块边角菜叶,可谁也没舍得丢。

偶尔说起瓦罕,大家更像是用地图上的尺子比划。路难行,雪覆盖,点到为止。偶有驴友想去探边界,十之八九吃了苦头。那一年有个中国小伙结伴过去,翻旅拍回来,手机里全是雪崩、石滩、羊群、安静的塔吉克族田园。高速网络和发电,几乎传进不了村庄深处,驻军也不愿驻在这种缺氧的位置。谁还惦记打仗?

不过,偶然有些新鲜的小插曲。2022年边防工程刚通,隔壁国家的消息也传播得快。中国和阿富汗的贸易,年年提一点,但走廊上通关量其实没起多少波澜,说实话,现实没到想象的热闹。而且双方倒是真的守着一份平静,谁也没起怎么波澜。卫星地图上能看到,边防哨所插着红旗,边境线上是简易铁丝网。这一侧人烟稀少,不见得就是坏事,反倒帮两国留下了友好的面子。

说起来,阿富汗四处动荡,偏偏瓦罕走廊成了安全区。谁说乱世就注定无宁日?乱中有静,这种例外让人琢磨。

历史的路向来没啥定数。前脚英国和俄国打地盘,你方唱罢我登场。后脚美军捣乱,塔利班四处招摇。谁能保证下回就没变数,或者瓦罕会不会有新的风云卷起?但说到现在,瓦罕走廊还是那块狭长的缓冲带,给热闹世界留出了一角安静。未必有人认真思考下去,毕竟平静本身也是礼物。

有些地方,总归承载了太多未说出口的故事。有谁会关心下一次历史转角,走廊会不会被风掀起?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