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追踪医学热点、分享业内热议,了解肿瘤趋势,洞察医学新“观”。近期,你错过这些热点新闻了吗?摘要:1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一批药品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本批次共有68个受理号获批。其中有4款药品在国内首次获批新药品种或适应证,涉及罕见病、肿瘤等多个疾病领域。
01 罕见病、淋巴瘤……多个新药品种或新适应证国内获批
12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一批药品批准证明文件送达信息,本批次共有68个受理号获批。其中有4款药品在国内首次获批新药品种或适应证,涉及罕见病、肿瘤等多个疾病领域。
注射用替朗妥昔单抗获批治疗大B细胞淋巴瘤
注射用替朗妥昔单抗由专注于开发ADC药物(抗体偶联药物)的ADC Therapeutics和瓴路药业联合申报。公开资料显示,这是国内首个获批的靶向CD19的ADC药物。根据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优先审评公示,该药本次获批的适应证为,治疗二线或多线系统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年患者。
伐莫洛龙口服混悬液获批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
伐莫洛龙口服混悬液由曙方医药申报,用于治疗四岁及以上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2024年2月此药曾被纳入优先审评,这也是国内首个获批的杜氏肌营养不良新药。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2024年5月,曙方医药宣布该药品落地博鳌乐城,并完成中国国内首例治疗。
注射用利纳西普获批治疗复发性心包炎
注射用利纳西普由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申报,此次获批的新适应证为,用于治疗成人和12岁及以上青少年复发性心包炎以及降低复发风险,注射用利纳西普也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用于复发性心包炎治疗的药物。复发性心包炎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疾病,已被纳入我国《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获批治疗晚期宫颈癌
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由默沙东申报,此次获批的新适应证为,联合放化疗用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4Ⅲ-ⅣA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据默沙东中国官网介绍,此次新适应证获批是基于全球Ⅲ期临床试验KEYNOTE-A18研究数据。默沙东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研发中心总裁李正卿表示,近二十年来,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创新治疗方式进展缓慢,KEYNOTE-A18研究是宫颈癌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免疫治疗研究。(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02 Cancer Cell | 曹雪涛院士团队揭示肿瘤细胞通过其胞内CD28促进免疫逃逸
2024年12月12日,南开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曹雪涛院士团队在Cancer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hibiting intracellular CD28 in cancer cells enhances antitumor immunity and overcomes anti-PD-1 resistance via targeting PD-L1的论文,该研究通过体内全基因组CRISPR筛选以及一系列功能实验,发现乳腺癌细胞胞内CD28可以与Cd274 mRNA结合,并招募SNRPB2以增强Cd274 mRNA稳定性,促进瘤细胞PD-L1表达,进而促进PD-1抗体治疗的耐药性,而靶向抑制瘤细胞胞内CD28能够克服PD-1抗体治疗的耐药性。
该论文发现了经典性膜表面共刺激分子CD28在实体瘤肿瘤细胞内高表达,揭示了其在肿瘤细胞中促进免疫逃逸的非经典性的新功能。通过靶向抑制肿瘤细胞内CD28可以阻断肿瘤免疫逃逸、激活CD8+ T细胞抗肿瘤免疫,增强PD-1抗体治疗效果。可见,肿瘤细胞内CD28是肿瘤治疗潜在靶点,靶向抑制肿瘤细胞CD28有可能作为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增强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一种策略和潜在途径。(来源:南开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03 CD19靶向ADC癌症新药在中国获批,瓴路药业联合开发
12月10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最新公示,ADC Therapeutics和瓴路药业联合申报的注射用替朗妥昔单抗(曾用名:泰朗妥昔单抗,loncastuximab tesirine)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一款靶向CD19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瓴路药业与ADC Therapeutics成立的合资公司瓴路爱迪思拥有该药在大中华区和新加坡的权益。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优先审评公示,该药本次获批的适应症为:治疗二线或多线系统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年患者。
替朗妥昔单抗是一种靶向CD19的ADC,它与表达CD19的肿瘤细胞结合时会被细胞内化,随后释放吡咯并苯二氮杂䓬二聚体(PBD)细胞毒素。PBD与DNA小沟结合,形成强效的细胞毒性DNA链间交联,导致DNA复制停滞,阻断细胞周期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而因PBD交联引起的DNA修复机制微小且易于隐藏,因此并不会改变DNA的结构。最终,泰朗妥昔单抗能够使细胞周期阻滞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来源:医药观澜)
04 Nature子刊 | 余健秀、杜春玲和赵晓菁团队揭示组蛋白水平下降引发基因组不稳定性及肺腺癌发生的机制
2024年1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余健秀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在线发表题为 “Loss of Fbxo45 in AT2 cells leads to insufficient histone supply and initiates lung adenocarcinoma” 的文章。该研究以肺泡上皮2型细胞(AT2)Fbxo45条件性敲除小鼠为研究模型,揭示组蛋白水平下降引发基因组不稳定性及肺腺癌发生的机制。
该团队先前的研究表明,FBXO45一种非经典的泛素化酶,主要介导EMT转化相关的转录因子如ZEB1/2、Snail、Twist1的降解。此项研究中,该团队发现在小鼠AT2细胞中Fbxo45的敲除会导致自发性LUAD。随后,他们首先证实了FBXO45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S/G2期被CDK1磷酸化后会迅速降解。在S期或DNA损伤修复期间,FBXO45不发挥其泛素化酶的功能,而是与UPF1结合并募集磷酸酶PPP6C,进而抑制UPF1的磷酸化。该过程对于防止复制依赖性(RD)组蛋白mRNA的降解和确保足够的组蛋白供应至关重要。在FBXO45缺失或表达下调的情况下,PPP6C和UPF1之间的相互作用受损会导致整个细胞周期中UPF1持续过度磷酸化,导致组蛋白供应不足、染色质松弛、基因组不稳定和基因突变率增加,最终导致LUAD自发发生及肿瘤异质性。值得注意的是,临床LUAD标本的分析证实了FBXO45的缺失与基因组不稳定性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这与在小鼠模型中的发现一致。该研究首次揭示FBXO45是一个基因组稳定的新“守护神”(p53被认为是第一个基因组守护者),阐明了FBXO45在协调组蛋白供应与DNA复制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为理解肺腺癌中基因组不稳定性和大量驱动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团队表示,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肺腺癌发生机制的认知,还为未来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策略。(来源:iNature)
整理:娟 子 | 排版:AnAn
来源:医悦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