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京剧的璀璨星空中,杨派老生艺术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内涵,成为无数京剧爱好者心中的瑰宝。而马长礼、李鸣盛、汪正华、程正泰、梁庆云这五位,无疑是杨派传承道路上熠熠生辉的存在。他们都在杨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却又风格各异,这也让人们不禁思
在京剧的璀璨星空中,杨派老生艺术独树一帜,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内涵,成为无数京剧爱好者心中的瑰宝。而马长礼、李鸣盛、汪正华、程正泰、梁庆云这五位,无疑是杨派传承道路上熠熠生辉的存在。他们都在杨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却又风格各异,这也让人们不禁思考,到底谁才是最优秀的杨派传人?
程正泰是杨宝森先生的亲传弟子,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他能近距离感悟杨派艺术的真谛。他跟随杨先生时间最久,对杨派艺术的理解和把握有着天然的优势。在程正泰的表演中,能深切感受到他对杨派艺术那份原汁原味的传承。他的唱腔、身段、做派,处处都烙印着杨宝森先生的影子。他仿佛是一座桥梁,将杨宝森先生的艺术理念和表演风格,最直接地传递给后来者 。
汪正华,这位“拜马学杨”的京剧老生,在杨派艺术的传承上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1950年,他在香港与杨宝森同台演出,从此便被杨派艺术深深吸引,开始悉心钻研。他的唱、做规矩大方,台风严谨,扮相、演唱、做派深得杨派神髓。不仅在演唱杨派名剧时严格遵循杨宝森的路子,在新编剧目的演出中也明显体现出杨派风范。上世纪90年代起,汪正华积极投身杨派的音配像工程,为《杨家将》《失街亭·空城记·斩马谡》《伍子胥》等剧目配像,这些配像作品极为神似,许多人甚至认为他就是杨宝森本尊,为杨派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
李鸣盛宗余兼取马派、谭派之长,嗓音醇厚、宽高皆备。他对杨派艺术的热爱,促使他在后期演唱行腔韵味逐渐接近杨派,人皆以杨派视之。李鸣盛相貌威严,做工甚好,在他的表演中,不仅有优美的唱腔,更有精彩的肢体语言和细腻的表情,这些高超的做工为他的演出增色不少。他通过自身的舞台实践,将杨派艺术的魅力展现给更多观众,成为京剧杨派艺术成功的实践者和忠诚的传播者 。
马长礼被誉为“谭徒马儿私淑杨”,他拜师谭富英,又是马连良的义子,还曾认真刻苦地钻研过杨宝森的唱腔,同时受过李少春、奚啸伯的指导,能得四大须生的教诲于一身,在京剧界实属罕见。马长礼博采众长,能演唱多种流派名剧,他将谭派的高亢明亮、马派的潇洒飘逸与杨派的醇厚韵味巧妙融合,逐步形成了自身行腔清朗圆润,音色纯正甜美,高低音过渡自如,松弛有度的特色。他的演唱委婉细腻,感情深沉,悦耳动人,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戏迷们称之为“新马派” 。
梁庆云同样是杨派艺术传承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他早年受教于多位名家,后潜心钻研杨派艺术,在唱腔和表演上颇具杨派风骨。他的演唱讲究字正腔圆,韵味醇厚,尤其在刻画人物情感上细腻入微,将杨派艺术中沉稳内敛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舞台实践中,他既坚守杨派的艺术规范,又结合自身理解赋予角色新的生命力,深受戏迷喜爱,为杨派艺术在南方的传播与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五位杨派传人,程正泰凭借亲传的优势坚守杨派本真;汪正华以神似的演绎和音配像贡献传承杨派;李鸣盛用醇厚的嗓音和精湛做工展现杨派魅力;马长礼靠融合多家之长形成独特风格发展杨派;梁庆云则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地域传播助力杨派延续。他们在杨派艺术传承的道路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很难简单地评判出谁是最优秀的杨派传人。或许,正是他们各自独特的魅力和贡献,才共同撑起了杨派艺术的一片天空,让杨派艺术在京剧的舞台上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来源:京胡赏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