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87级黄金一代携交响盛宴归来,背后故事太好哭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3 09:15 2

摘要:当沪剧《星星之火》的旋律在上海音乐厅响起时,台下观众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不是因为唱腔有多惊艳,而是因为台上站着的二十多位演员,正是36年前在戏校一起压腿、练嗓的同班同学。4月17日至18日,这场名为"共吟申曲正当年"的交响演唱会,将成为沪剧界载入史册的大

当沪剧《星星之火》的旋律在上海音乐厅响起时,台下观众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不是因为唱腔有多惊艳,而是因为台上站着的二十多位演员,正是36年前在戏校一起压腿、练嗓的同班同学。4月17日至18日,这场名为"共吟申曲正当年"的交响演唱会,将成为沪剧界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一张泛黄的毕业照,藏着沪剧半世纪的传承密码

1987年的夏天,上海市戏曲学校的排练厅里格外热闹。丁是娥、石筱英等沪剧泰斗亲自坐镇,从3000多名孩子里挑出了32个"好苗子"。这些平均年龄12岁的少年不会想到,这次选拔会让他们的人生与沪剧紧紧绑在一起。

"当时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喊嗓子,把嗓子练得像铜铃一样亮。"上海沪剧院副院长洪立勇翻出当年的练功照,照片上的少年们穿着蓝白运动服,额头上还挂着汗珠。三十多年过去,当年的少年如今已是沪剧界的顶梁柱:朱俭成了上海沪剧院的当家小生,程臻的《董梅卿》成了经典保留剧目,吉燕萍的"袁派"唱腔被戏迷奉为范本。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班级的"跨界能量":舒悦用滑稽戏的方式普及沪剧,沈蕾在电台开设沪剧专题节目,黄丽娅把沪剧元素融入影视剧表演。"我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散到哪里就把沪剧的种子带到哪里。"朱俭的话道出了这群人的坚守。

从2.7元演出费到跨国云合唱,他们把沪剧唱成生命的底色

徐蓉的膝盖上至今留着两块浅褐色的疤痕,那是1992年毕业演出《杨乃武与小白菜》时留下的。"《杨淑英告状》那段'跪蹉步',一天三场演下来,膝盖全是血泡。"这位如今的沪剧名家笑着说,当时一场演出费只有2.7元,却没人叫苦,"能在台上唱沪剧,比什么都开心。"

最让人动容的是徐梦琳和沈瑾的故事。这对老同学一个定居上海,一个远嫁美国,却坚持每周在抖音上云合唱。镜头里的两人妆容精致,一句"为你打开一扇窗"的经典唱段,配上钢琴伴奏,总能收获上万个赞。"有次在美国超市听到有人哼《罗汉钱》,突然就想家了。"沈瑾在视频里说的这句话,戳中了无数沪剧迷的心。

戏迷潘先生的陪伴更像一部温情纪录片。从二十多岁追着看他们的毕业演出,到如今带着戏迷会的百号人捧场,他见证了这群演员的成长。"居峰刚登台时总忘词,我就在台下举牌子提醒。"现在的潘先生头发已花白,却依然能准确说出每位演员的拿手好戏。

三代沪剧人同唱一台戏,这场盛宴藏着非遗传承的答案

这次演唱会的节目单像一部沪剧发展史:既有《星星之火》《芦荡火种》等经典老戏,也有《挑山女人》《一号机密》等新编佳作。更特别的是演出阵容——韩玉敏、沈仁伟等老一辈艺术家压阵,87级"中流砥柱"挑大梁,洪豆豆等00后新人也将登场。

"这不是简单的同学聚会,是沪剧人的'传帮带'。"特邀嘉宾沈刚导演的话点出了深层意义。作为沪剧《碧落黄泉》的导演,他见证了87级演员从青涩到成熟的全过程,"他们这代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把沪剧从剧场唱到了生活里。"

上海沪剧院党总支书记吴巍的话更让人深思:"我们有六代演员在同一条战壕里。老艺术家传艺,中年演员扛旗,青年演员创新,这才是沪剧的生命力所在。"数据或许能印证这句话:近年来沪剧院的青年观众占比从15%提升到42%,抖音上"沪剧"话题播放量突破8亿次。

当交响乐团奏响《罗汉钱》的前奏,当二十多位演员同声唱出"燕燕做媒"的经典唱段,台下的掌声里藏着最动人的答案——所谓非遗传承,不过是一群人把热爱的事业,唱成了跨越时光的约定。4月的上海音乐厅,这场迟到36年的"同学会",正在书写沪剧新的篇章。

来源:奇妙圆月x9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