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患艾滋病的人,到底因为什么?揭秘HIV“0号病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5 10:23 2

摘要: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1981年夏天,美国洛杉矶一家医院里,几个医生围着一张病床,神情凝重。病人是个年轻的男同性恋者,身体却像是被掏空了。

他得了一种几乎只在器官移植失败或癌症晚期才会出现的肺病。更奇怪的是,几天后,其他医院也陆续接到了类似的病人。

这些人都没做过器官移植,也没得癌症,但免疫系统像被什么毒打了一样崩溃了。

这年6月,美国疾控中心(CDC)发布了一份报告,第一次提到了这个新型综合征——AIDS,也就是艾滋病。从那一刻起,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的医学时代。

而在这场风暴的中心,有一个名字慢慢浮出水面——基坦·杜加。他被叫作“0号病人”。

1981年之前,没人知道艾滋病是什么。医生见惯了各种疑难杂症,但那年夏天的病例,把他们吓坏了。

患者都很年轻,普遍是男同性恋者。他们体内的免疫系统,像是突然断电了一样。

有的得了肺炎,有的全身长满紫斑,甚至还出现了罕见的卡波西肉瘤。这些病,原本只在年老体弱的病人身上才会出现。

6月5日,美国CDC在内部刊物上发了一篇报告,语气克制但明显带着警觉:“我们注意到一类新型综合征,主要影响某一类人群。”

没有人料到,这篇报告,会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从那天起,艾滋病这个词,开始在医学界发酵。

基坦·杜加出生在1952年的加拿大魁北克,长相英俊,性格张扬。他是空乘,飞过北美的几十座城市,住过无数家酒店,也频繁出入同性恋酒吧和浴场。

他自述从1972年起,每年有几百个性伴侣,十年时间,总数超过2500人。在当时的北美同性恋圈子,这样的性行为模式并不少见。

那是性解放的年代,自由,放纵,没人在乎病毒这回事。

1980年5月,杜加发现自己身上长出紫黑色斑块,医生确诊为卡波西肉瘤。那时还没人知道这和艾滋病有关。但他很快明白,自己得的病不简单。

紧接着,他去纽约看病。正是在那里,他被列入了CDC的早期病例调查名单。

1982年,CDC在追踪艾滋病传播路径时,找到了杜加。他没有逃避,反而主动提供了72名性伴侣的名单,协助调查。在那72人中,有多人已经感染。这让人一下子盯上了他。

CDC在内部文档中,用“Patient O”(即 Outside of California,指“加州外病例”)标记杜加。但这份缩写后来被媒体误读为“Patient 0”(零号病人)。

这一个字母的误读,改变了他的一生。媒体开始渲染他是“病毒的起点”,是“超级传播者”。

1987年,《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兰迪·希尔茨出版了一本书《世纪的哭泣》,把杜加写成了一个反社会的恶魔,称他“明知自己生病仍故意传播病毒”。

这部书卖得很好,媒体跟风报道,公众愤怒了。杜加的家人被骚扰,他自己在1984年死于肾衰竭,年仅31岁。直到死,他都背着“0号病人”的骂名。

时间来到2016年,一项重磅研究登上了《自然》杂志。研究者分析了1970年代纽约保留下来的血样,发现HIV早在1970年就已经登陆美国,比杜加确诊的时间早了整整十年。

科学家发现,杜加感染的毒株,属于当年流行的一个亚型,根本不是“病毒源头”。也就是说,他只是被感染得比较早的一个人。他不是零号病人,更不是“罪人”。

人们一直想知道,这个夺走数千万生命的病毒,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科学家们几乎已经达成共识:HIV-1病毒的源头,是非洲中西部黑猩猩体内的一种“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在20世纪初,这种病毒跨越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最终演变成HIV。

最主流的说法是“猎人传播论”猎人在猎杀黑猩猩时,不小心被咬伤或割伤,动物血液进入人体,病毒借此进入人类。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殖民时期的劳动营里,卫生条件极差,病毒在营地中扩散。黑猩猩甚至被当作食物或药材使用,进一步增加了传播几率。

1959年,刚果金沙萨的一份血样中,科学家首次检出HIV的存在。这也是目前已知人类感染HIV的最早证据。

病毒是如何一路传到美国的?1960年代,非洲和海地之间人员流动频繁。海地医生被派去非洲援助医疗,回国后将病毒带回本土。

随后,通过海地移民潮,HIV悄悄进入了美国。最早的传播点是纽约和旧金山,两个同性恋社群活跃的城市。

1970年代,美国同性恋社群和静脉注射毒品人群中,HIV已经悄然传播。只是科技还没能识别它的存在。人类被病毒偷袭了整整十年,直到1981年才发觉。

而这十年,正好是杜加最活跃的十年。他不是病毒源头,只是撞上了这场灾难。

艾滋病出现后,恐惧迅速蔓延。媒体开始大肆渲染同性恋、吸毒者是“带毒者”。公众恐慌,政府行动迟缓,医生也束手无策。

杜加成了代罪羊。媒体需要一个“面孔”来解释这场灾难,他刚好身份特殊,又长相鲜明,于是被推了出去。

可那时,科学家还没搞清楚病毒是什么,潜伏期有多长,传播方式有哪些,一切都还在猜测中。但“0号病人”这个标签,却像钉子一样钉在他身上,一钉就是三十年。

艾滋病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截至2022年,全球艾滋病感染者约为3840万,每年死亡人数约63万。

在中国,病毒是1982年输入的,1983年出现首例本土感染。几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效。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控工作,普及性教育、推广安全套、严格血液管理、阻断母婴传播、保障患者权益,全面推进。

但偏见仍然存在。部分人对艾滋病感染者依旧带有歧视,这种社会态度,反而成了防控的“绊脚石”。

病毒可以靠科学解决,偏见只能靠教育清除。

参考资料:

解码“零号病人”——每日经济新闻2020-02-17 20:13

来源:地缘历史档案馆的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