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中国夏粮生产数据分析报告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5 10:21 2

摘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中国夏粮种植面积与产量在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中的比重常年在1/5(即:20%)以上。其中,种植面积由2021年的39656.91万亩(约合3.97亿亩)波动增长至2025年的39867.6万亩(约合3

本文约4600+字,含10图表,阅读时间较长,建议收藏阅读。

1.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中国夏粮种植面积与产量在粮食种植面积与产量中的比重常年在1/5(即:20%)以上。其中,种植面积由2021年的39656.91万亩(约合3.97亿亩)波动增长至2025年的39867.6万亩(约合3.99亿亩),近5年间均值为39830.43万亩(约合3.98亿亩)、增量为210.69万亩、增幅约0.53%、年均复合增长率约0.13%;产量由2021年的14595.68万吨(约合1.46亿吨)波动增长至2025年的14973.8万吨(约合1.5亿吨),近5年间均值为14780.59万吨(约合1.48亿吨)、增量为378.12万吨、增幅约2.59%、年均复合增长率约0.64%;单位面积产量也整体呈正增长态势。

2.从产区分布来看,全国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夏粮的规模化生产。“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河南、山东”夏粮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5000万亩以上,产量常年稳定在2500万吨以上;“安徽、江苏、河北、湖北、四川、新疆、陕西、云南、甘肃、贵州”10个省域夏粮种植面积常年处在1000~5000万亩区间,除“贵州”外产量常年处在250~2000万吨区间;其余产区夏粮年种植面积均不到17.69~805.26万亩之间不等,年产量在6.86~252万吨之间不等。与2021年相比,2025年,“贵州、陕西、新疆”面积下降较为明显,“浙江、安徽、山东”扩种面积相对较大;“河南、贵州、陕西”产量减少规模相对较大,“山东、安徽、河北”产量增量相对较多。

3.从作物结构来看,中国夏粮作物以小麦为主。“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中国夏粮种植面积的86%以上、产量的92%以上为小麦。2021~2025年,中国夏收粮食类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在夏粮中占比分别由86.66%、92.04%波动增加至86.81%、92.27%——分别增加了0.15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近5年间面积、产量、单产均值分别为均值为34528.89万亩(约合3.45亿亩)、13620.2万吨(约合1.36亿吨)、394.45千克/亩。

夏粮,也称“夏收粮食”,在广东、广西等地叫“春收粮食作物”,在重庆等地叫“小春粮食作物”,指“上年秋、冬季和本年春季播种”且“收获季节在一、二季度”的全部粮食作物,包括夏收的谷物、豆类和薯类。其中,夏收谷物主要包括小麦、大麦、燕麦、荞麦等;夏收豆类主要包括蚕豆、豌豆等;夏收薯类包括马铃薯和甘薯。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的一项重要任务,“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保障粮、棉、油、糖、肉、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结合具体数据来看,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全国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业产业及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受地理环境、气候以及种植结构等综合因素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常年保持“秋粮>夏粮>早稻”的产量结构,其中,夏粮面积与产量占比常年保持在21%以上。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全国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夏粮生产相关数据,从生产规模、生产趋势、生产分布及作物结构等方面对全国夏粮生产情况进行分析,为从事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1.1.面积稳定在3.9亿亩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49年以来,中国夏粮种植面积在粮食种植面积中比重常年在1/5(即:20%)以上,1993年曾高达28.69%,其后随着全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夏粮种植面积在粮食种植面积中比重呈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2004年首次降至1/4以下,2024年已降至22.3%——为1978年以来最小值。

1991年,中国夏粮种植面积曾达到4.83亿亩——为1978年以来第一历史高位;新世纪以来,中国夏粮种植面积常年在4亿亩左右波动,最小值为2004年的3.78亿亩,整体趋稳态势明显;2010年开始再次回升至4亿亩以上,并持续至2018年;2019年降至4亿亩以下,但2019~2025年连续7年间均保持在3.9亿亩以上。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得益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的积极性,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通过开发利用冬闲田、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充分挖掘了面积潜力,冬小麦等夏粮主产区种植期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基本实现适期种植,全国夏粮种植面积稳定在3.9亿亩以上且整体保持正增长态势。

最小值为2021年的39656.91万亩(约合3.97亿亩);最大值为2024年的39919.65万亩(约合3.99亿亩);均值为39830.43万亩(约合3.98亿亩);最新值为2025年的39867.6万亩(约合3.99亿亩),受“新疆、陕西、云南、甘肃、贵州、宁夏”等产区产业结构调整、夏粮种植面积减少等综合因素影响,同比较2024年下降了52.05万亩,降幅约0.13%。

后期在全国粮食安全战略以及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合理布局区域性农产品应急保供基地等举措的影响下,预计夏粮种植面积仍将稳定在3.9亿亩以上。

图表1:十四五时期中国夏粮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abeedata.com)

1.2.产量保持在1.4亿吨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49年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中国夏粮产量规模(以“万吨”为单位)由4位数增至5位数,最小值为1949年的1895.6万吨,最大值为2024年的14977.9万吨(约合1.5亿吨),1990年首次突破1亿吨(5位数),2019~2025年已连续7年保持在1.4亿吨以上;夏粮产量在粮食产量中比重最小值为1953年的13.61%,最大值为1997年的25.84%,2010年以来比重均在1/5(即:20%)以上。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得益于面积的增加、单产水平以及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全国夏粮产量稳定在1.4亿吨以上,仅在2023年、2025年出现过小幅同比下降现象,最小值为2021年的14595.68万吨(约合1.46亿吨);最大值为2024年的14977.9万吨(约合1.5亿吨);均值为14780.59万吨(约合1.48亿吨);最新值为2025年的14973.8万吨(约合1.5亿吨),受面积下降以及“江苏、河南、广西、贵州、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产区减产等综合因素影响,同比较2024年减少了4.1万吨、降幅约为0.03%——与夏粮种植面积降幅相差0.1个百分点。预计后期将随面积同步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图表2:十四五时期中国夏粮产量变化趋势

1.3.单位面积产量连续两年保持在375千克/亩以上

从单产水平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49年以来,中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以“千克/亩”为单位)已由2位数增至3位数,最小值为1961年的42.38千克/亩,最大值为2025年的375.59千克/亩,1975年首次突破100千克/亩,1986年首次突破200千克/亩,2010年首次突破300千克/亩,2017年开始突破350千克/亩,2019~2025年已连续7年保持在350千克/亩以上。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中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在360千克/亩以上,除2023年受“烂场雨”影响单产有所下降外,均保持正增长态势,最小值为2023年的366.12千克/亩;最大值以及最新值为2025年的375.59千克/亩;均值为371.08千克/亩。后期随着种业的发展以及种植管理水平的提升,预计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仍将保持在360千克/亩以上且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图表3:十四五时期中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

2.1.“河南、山东、安徽”面积与产量规模稳居全国前3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夏粮生产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海南、上海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南、山东、安徽”3省夏粮种植面积与产量常年稳居全国前3位——2025年面积与产量合计分别为18901.35万亩(约合1.89亿亩)、8248.8万吨(约合0.82亿吨),在全国夏粮种植面积与产量中所占比重合计分别为47.41%、55.09%。

图表4:2025年中国夏粮种植面积与产量在各省分布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河南、山东”夏粮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5000万亩以上,产量常年稳定在2500万吨以上;“安徽、江苏、河北、湖北、四川、新疆、陕西、云南、甘肃、贵州”10个省域夏粮种植面积常年处在1000~5000万亩区间,除“贵州”外产量常年处在250~2000万吨区间;其余产区夏粮年种植面积均不到17.69~805.26万亩之间不等,年产量在6.86~252万吨之间不等。与2021年相比,2025年,“贵州、陕西、新疆”面积下降较为明显,“浙江、安徽、山东”扩种面积相对较大;“河南、贵州、陕西”产量减少规模相对较大,“山东、安徽、河北”产量增量相对较多。

图表5:十四五时期中国夏粮种植面积在各省域分布情况对比

其中,河南“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夏粮种植面积均保持在8500万亩以上,产量均保持在3500万吨以上,面积峰值为2021年的8538.21万亩、谷值为2024年的8515.2万亩、均值为8526.9万亩;产量峰值为2022年的3813.05万吨、谷值为2023年的3550.1万吨、均值为3740.41万吨;2025年夏粮种植面积为8524.35万亩、产量为3750万吨——分别占全国总生产规模的21.38%、25.04%。

图表6:十四五时期中国夏粮产量在各省域分布情况对比

2.2.单位面积产量:有8个省域常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单位面积产量来看,“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全国25个夏粮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山东、上海、河北、河南、天津、新疆、安徽、江苏”8个省域夏粮单位面积产量常年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北京”2024年开始也已赶超全国平均水平。

图表7:十四五时期中国各省域夏粮单位面积产量对比

其中,“山东、上海、河北、河南、天津”5个省域夏粮单位面积产量常年保持在400千克/亩以上,2025年,“山东”夏粮单位面积产量相对最高——达452.78千克/亩,2024~2025年间已连续两年保持在450千克/亩以上;“上海”夏粮单位面积产量也常年在450千克/亩左右波动。与2021年相比,2025年,仅“河南、陕西、海南”3个省域夏粮单位面积产量有所下降,其余省域整体保持正增长态势,其中,“新疆”增量相对最高——达36.31千克/亩,“北京”增量居其次——达30.93千克/亩。

3.1.面积的86%以上、产量的92%以上为小麦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中国夏粮种植面积的86%以上、产量的92%以上为小麦。2021~2025年,中国夏收粮食类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在夏粮中占比分别由86.66%、92.04%波动增加至86.81%、92.27%——分别增加了0.15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

图表8:十四五时期中国夏收粮食类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在夏粮中占比变化趋势

3.2.夏收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常年较夏粮高出20千克/亩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除2023年、2025年外,中国夏收粮食类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均整体呈正增长态势,其中,2023年主要受5月份下旬河南等地遭受严重“烂场雨”天气带来的单产下降影响,产量有所下降;2025年,受各产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因素影响,产量随面积同步下降。

图表9:十四五时期中国夏收粮食类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趋势

从单产水平来看,“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中国夏收粮食类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整体呈正增长态势,仅在2023年受极端气候影响而出现过同比下降现象,且明显高于夏粮单位面积产量。

图表10:十四五时期中国夏收粮食类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VS夏粮

综合来看,“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中国夏收粮食类小麦种植面积峰值为2024年的34636.5万亩(约合3.46亿亩),谷值为2021年的34366.5万亩(约合3.44亿亩),均值为34528.89万亩(约合3.45亿亩),最新值为2025年的34609.95万亩(约合3.46亿亩)——约占夏粮总面积的86.81%;产量峰值为2024年的13822万吨(约合1.38亿吨),谷值为2021年的13434万吨(约合1.34亿吨),均值为13620.2万吨(约合1.36亿吨),最新值为2025年的13816万吨(约合1.38亿吨)——约占夏粮总产量的92.27%;单位面积产量峰值与最新值为2025年的399.19千克/亩——较同年的夏粮单位面积产量(375.59千克/亩)高出23.6千克/亩,谷值为2023年的388.94千克/亩,均值为394.45千克/亩。

报告原标题为《农小蜂:十四五时期中国夏粮生产数据分析报告》,约4600+字,含10图表,阅读时间较长,建议收藏阅读。

来源:唯恒农小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