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增程电动车(EREV)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动汽车技术,受到了很多车企的关注。尤其是一些以纯电动起家的品牌,如智己、广汽埃安、小鹏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增程车型。看似,增程电动车成为了一种“桥梁”,既能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的需求,又不至于因纯电技术的限制而让使用
近年来,增程电动车(EREV)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动汽车技术,受到了很多车企的关注。尤其是一些以纯电动起家的品牌,如智己、广汽埃安、小鹏等,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增程车型。看似,增程电动车成为了一种“桥梁”,既能满足消费者对长续航的需求,又不至于因纯电技术的限制而让使用者遭遇“里程焦虑”。然而,市场的反应却让人有些疑惑:增程车到底是宝藏,还是一个科技的“坑”?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增程电动技术确实受到不少车企的推崇。智己的LS6增程版亮相时,凭借其强大的续航能力和较低的售价,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紧随其后,广汽埃安的小型增程车昊铂HL也宣布正式发布,进一步巩固了增程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席之地。而且根据工信部的爆料,小鹏也在筹备增程版X9的发布,这一系列的举动仿佛预示着增程车将迎来一波新的高潮。
然而,现实往往与预期有些差距。尽管增程车越来越多,但其销量却始终未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是与纯电车的销量对比,增程车显得有些“乏力”,似乎增程技术并未能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增程电动车的零售销量仅为10.2万辆,同比下降了11.4%。相比之下,纯电动车的销量却增长了24.5%,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显得尤为突出。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增程车型的销售中,除了问界M8在4月和5月的销量迎来了一波反弹,其余时段增程车型的销量几乎是“平平无奇”。与之对比,纯电动车的销量几乎呈现爆发式增长,像小米、比亚迪、小鹏这些品牌的销量在近期都有着可观的增长。
例如,小米汽车、比亚迪的电动轿车,每个月的销量已经突破了3万台。尤其是纯电品牌在价格方面的优势,不仅让消费者在购车时能享受到更实惠的价格,还在续航上不断打破瓶颈。相比之下,增程车的优势逐渐显现不出竞争力,价格差异、续航焦虑等问题开始成为消费者的痛点。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池价格的下降和充电设施的完善,纯电车的优势愈加显著。曾几何时,增程车凭借其强大的续航能力,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的首选。但如今,随着电池成本的逐渐降低,续航能力的提升,纯电动车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一方面,随着充电设施的日益完善,尤其是公共充电桩的增加,纯电车的续航焦虑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在过去,纯电车由于续航里程有限,往往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一大担忧。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更加密集的充电桩网络,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纯电车的续航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甚至一些车型已经能够达到6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
另一方面,增程车的续航焦虑虽然通过增程器得到了有效缓解,但这种解决方案的“成本”却逐渐被消费者所察觉。增程车虽然能解决续航问题,但毕竟还是依赖内燃机的发电系统,这就意味着消费者不仅需要支付更高的购车成本,还需承担油费的负担。与之相比,纯电车的电池成本下降、充电费用低,成为了消费者的理想选择。
增程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解决续航焦虑上,尤其是对长途驾驶和较长距离的用户来说,增程车能够提供更大的续航保障。然而,随着纯电技术的不断突破,增程车的优势逐渐减弱。尤其是在充电网络建设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增程车的“续航焦虑”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虽然增程车的市场仍然存在,但其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愈加沉重。从市场份额来看,纯电车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增程车,这种趋势似乎是不可逆转的。尤其是一些品牌在推出增程车时,往往会面临较大的市场阻力,因为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于性价比更高、更环保的纯电车型。
那么,增程车的未来究竟如何?增程技术是否会被纯电车取代?还是会与纯电车共存?从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增程车的市场份额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但其发展前景却并不乐观。未来的市场将更多地倾向于纯电车,而增程车或许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存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汽车市场将更加注重电池的性能、充电设施的完善以及车辆的智能化。增程车或许将逐渐成为一种过渡产品,而纯电车则将成为未来汽车的主流。
增程车技术的出现曾为许多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过渡期”的解决方案,解决了续航问题。然而,随着纯电车技术的发展,增程车的优势逐渐消失,其市场地位也逐渐被取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增程车需要在技术、价格、市场需求等多方面进行调整,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增程电动车 #新能源汽车 #纯电汽车 #市场趋势 #电动汽车 #汽车技术
来源:炎哥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