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亚马孙蔓延美洲,1.2万人感染一种罕见病毒,源头之一竟然是可爱树懒?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5 23:44 1

摘要:然而,随着病毒发生变异,它开始蔓延至美洲地区此前从未波及的国家,感染人数骤增至数千人。去年,奥罗普切病毒更是首次出现致死病例,夺走了两名原本身体健康的年轻女性的生命。

地球是一个奇迹

科技|全球

三趾树懒(Bradypus tridactylus) 是南美洲北部热带雨林中奥罗普切病毒(Oropouche virus)的宿主物种之一。|国家地理图片集

直到最近,奥罗普切病毒(Oropouche virus)始终未在亚马孙雨林以外的地区传播。2023年之前,这种病毒每年引发的病例仅数百例。

然而,随着病毒发生变异,它开始蔓延至美洲地区此前从未波及的国家,感染人数骤增至数千人。去年,奥罗普切病毒更是首次出现致死病例,夺走了两名原本身体健康的年轻女性的生命。

如今,该病毒病例再度出现,好在死亡案例依旧十分罕见。

尽管美国目前的病例数仍处于较低水平,今年仅确诊1例,但整个西半球的病例增长趋势已足以让科学家们保持高度警惕。

2025年截至目前,泛美卫生组织(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已在11个国家记录到超过1.2万例确诊病例,英国也首次报告了该国的奥罗普切病毒感染病例。 “我认为(实际病例数)很可能比这更高,”肯塔基医学院(Kentucky College of Medicine)的病毒学家威廉·德索萨(William de Souza)表示,“我们并不清楚无症状感染病例的具体数量。”

奥罗普切病毒如何传播?

奥罗普切病毒于1955年首次被发现,其人际传播依靠一种名为吸血蠓(biting midge)的小型昆虫。这种昆虫遍布全球,在农村地区尤为常见。

由于体型极小,它们得了个“隐形蠓”(no-see-ums)的外号——最小的吸血蠓仅约0.32厘米,叮咬后留下的红色肿块也差不多是这个尺寸。“有时候这种蠓虫咬了你,你都没感觉,”德索萨解释道,“因为它动作太快,你根本看不见。”

虽说吸血蠓体型微小,叮咬留下的肿块也可能不显眼,但它们叮咬时仍可能将奥罗普切病毒传给人类或其他动物。在病毒曾经局限的雨林地区,吸血蠓会在灵长类动物、鸟类以及三趾树懒(pale-throated sloth)等其他哺乳动物之间携带并传播病毒——这也是奥罗普切病毒有时被称作“树懒热(sloth fever)”的原因。

如今,奥罗普切病毒已扩散到常规分布区域之外,科学家们正着手研究它可能存在的其他传播途径。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确认蚊子是否能携带这种病毒。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蚊子是该病毒的携带者,但近期研究显示,蚊子传播这种病毒的可能性较低。此外,尽管在精液中检测到了该病毒,但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它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就目前而言,“隐形蠓”仍是最主要的传播隐患。

帕拉库蠓(Culicoides paraensis) 在吸食人类血液时,可能会传播奥罗普切病毒。|国家地理图片集

病毒为何会现身亚马孙雨林之外?

近年来,多种因素或许助长了这种小型昆虫传播病毒的能力。首先,奥罗普切病毒的早期毒株发生突变,形成了一种能更快、更高效感染细胞的新毒株。这种新毒株似乎能避开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中帮助对抗病毒的重要成分。

“这意味着,之前在亚马孙地区感染过该病毒的人,也可能容易再次感染新毒株,”德索萨指出。森林砍伐或许也是病毒传播加剧的关键因素。在这片全球最大的雨林中,森林砍伐现象屡见不鲜:随着栖息地不断缩小,包括吸血蠓在内的亚马孙动物被迫向人类活动区域靠近。

“蠓虫需要吸食血液才能生存,”德索萨解释道,“它们本来可以从其他动物身上获取血液,但要是找不到其他动物,就会转而吸食人类血液。一旦吸了人类的血,就会导致人类感染,进而引发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帮助吸血蠓突破常规活动范围: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使得全球更多地区成为适合它们繁殖的理想环境。随着气候变化推动这类昆虫向新区域扩散,它们与城市区域的接触可能会增多——目前城市区域的吸血蠓数量通常较少。

和许多病毒一样,人员流动对奥罗普切病毒的传播也有很大影响。感染者可能在没察觉自己生病的情况下前往其他地区,随身带着病毒。要是他们抵达的地方有吸血蠓,就可能引发当地的病毒传播循环。

哪些人面临风险?

自2023年病毒暴发以来,美国佛罗里达州报告的奥罗普切病毒病例占全美病例总数的绝大多数。去年,全美108例病例中,该州就占了103例。 但美国疾控中心病媒传播疾病部门的流行病学家萨拉·瓜利亚多(Sarah Guagliardo)表示,尽管“隐形蠓”在佛罗里达州潮湿的气候里大量繁殖,但美国目前还没有本土感染病例。

“这其实和旅行模式有关,”她说,“我们在当地检测到的绝大多数病例,都是去过古巴之后返回佛罗里达州的人。去年,古巴经历了一轮规模不小的奥罗普切病毒暴发。不过,目前佛罗里达州还没发现本土传播病例。”

这并不是说佛罗里达州的吸血蠓(甚至蚊子)以后不会传播该病毒,只是据科学家目前所知,这种情况还没发生。要想防止病毒扩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避免接触昆虫。“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首先避免感染非常关键,这能确保奥罗普切病毒相关情况不会失控,”瓜利亚多强调。

眼下这个季节,要完全避开昆虫并非易事,但这对限制病毒传播意义重大。

“树懒热”有哪些症状?

奥罗普切病毒致死率不高,也很少引发长期健康问题。在大多数出现症状的病例中,患者可能会发烧、打寒战、头痛,还会有肌肉酸痛和关节疼痛的症状。

“在监测2024年病毒暴发情况时,让我们格外关注的是,巴西首次报告了与奥罗普切病毒相关的死亡病例,同时还出现了胎儿死亡案例,以及母亲感染后新生儿出现出生缺陷的情况,”瓜利亚多表示,“我们之前也知道,这种病毒感染可能引发脑膜炎、脑炎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尽管这类情况非常罕见。”

目前,针对奥罗普切病毒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也没有相关疫苗。但美国疾控中心建议,要是出现相关症状(尤其是从奥罗普切病毒高发地区旅行回来后),一定要及时就医。病毒症状通常会持续一周多一点,症状消失后的几天里,患者仍可能具有传染性。

“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会建议患者多休息、多喝水以防脱水,还会让他们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非处方药来退烧和缓解疼痛,”瓜利亚多说道,“但目前针对奥罗普切病毒没有特定的治疗手段,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通过避免被昆虫叮咬来预防感染’的原因。”

撰文:Helen Bradshaw

编译:Arvin

校对:钱思琦

版式设计:钱思琦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