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围型肺鳞癌多位于肺段以下支气管或肺实质,肿瘤生长相对缓慢,易形成局部肿块。病理上可见角化珠或细胞间桥,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种。
周围型肺鳞癌多位于肺段以下支气管或肺实质,肿瘤生长相对缓慢,易形成局部肿块。病理上可见角化珠或细胞间桥,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种。
吸烟是主要诱因,长期接触石棉、空气污染或慢性肺部炎症(如肺结核瘢痕)也可能增加风险。
今天我们要看的这位患者,63岁,术后大病理诊断为右肺下叶周围型肺鳞癌。
下面我将对这份病理报告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有相似病情的患者及家属提供病情解读以及后续治疗方向的参考。
患者的肿瘤处于右肺下叶,属于周围型,大小为31×28×25毫米,组织学类型是鳞状细胞癌且为角化型。这种类型的肺癌多与吸烟有关。
肿瘤存在坏死,但好在未侵犯胸膜、支气管以及其他组织器官,气腔内播散也未出现,支气管切缘阴性且脉管、神经均未受累,说明手术切除较为成功,肿瘤局部控制相对较好。
在淋巴结检查中,部分组别出现癌转移,不过整体转移情况尚在可控范围。肺表面的胶原化和钙化结节,可能是以往肺部存在炎症等留下的痕迹。这些情况医生在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计划时都会综合考虑。
鉴于患者病情,手术已切除肿瘤,但考虑到有淋巴结转移,后续往往需要结合放疗或化疗,进一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几率。
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对治疗的反应、耐受程度等,综合评估是否可以联合免疫治疗。
作为家属,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后续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来源:郭乃让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