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010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浙江的李大爷今年68岁,身体一向硬朗,唯独最近总觉得“晚上睡不沉,白天提不起劲”。邻居劝他:“你是不是太晚睡了?早点睡觉才养生!”于是他每天晚上九点半就上床,十点准时关灯。
可问题没解决,反而变得更严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越想越清醒,凌晨才能勉强睡着。
难道“晚上十点前睡觉”并不适合所有老年人?
在很多人心里,早睡等于养生。但现实中,一刀切的睡眠时间安排,反而可能扰乱身体的生物节律,适得其反。特别是步入老年后,睡眠规律会发生显著变化,盲目追求“早睡”不仅没用,反而会打乱褪黑激素分泌,影响深度睡眠质量。
人到老年,身体的多项生理功能开始减退,睡眠节律也随之发生变化。研究发现,60岁以后,人体昼夜节律调控能力降低,褪黑激素的分泌提早,导致许多老人晚上七八点就犯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正进入了深度睡眠。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3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指出:65岁以上人群平均入睡时间为22:48,起床时间为06:32,睡眠时间明显早于年轻人,但睡眠效率却下降了12%。
这说明,老年人虽然“早睡”,但睡得并不好。更重要的是,强行早睡反而会引发入睡困难、浅眠多梦、甚至早醒等问题。
盲目追求十点前睡觉,并不适合所有老年人。真正对身体有益的,是根据自身的节律调整睡眠策略,做到下面这4点。
1.顺应自己的“生物钟”入睡,而不是强迫早睡
生理节律是每个人的“内在时钟”。有的人天生“夜猫子”,也有的人容易犯困。
60岁之后,生物钟会自然提前,但提前并不等于越早越好。如果还在十点半才有困意,却勉强自己九点上床,很可能只会在床上辗转反侧,形成“床-焦虑”关联。
建议:根据自身困倦程度入睡,不要为了“健康”而强行早睡。每天固定时间上床、起床,形成节律,效果更好。
2.睡得够,比睡得早更重要
睡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早越好。老年人平均每天需要6~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即可。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中心的研究指出:老年人睡眠结构发生改变,深度睡眠减少,容易被惊醒,但这属于正常老化现象,并非病态。
所以,不必强求每晚睡满8小时,更重要的是睡得踏实、醒后神清气爽。
3.白天活动多,晚上睡得香
不少老年人白天活动少,午休时间长,晚上自然难以入睡。活动量不足是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老年人睡眠研究显示,每天步行30分钟以上的老年人,其入睡时间提前了约35分钟,夜间觉醒次数减少了18%。
建议:白天适当锻炼、晒晒太阳,提升身体疲劳感,有助于夜间进入深度睡眠。
4.睡前远离“脑力活”,营造入睡氛围
睡前看手机、刷短视频、讨论家庭矛盾等,都会让交感神经兴奋,难以入眠。老年人神经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因情绪波动而睡不着。
建议:睡前一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可听轻音乐、泡脚、阅读纸质书籍,帮助身体进入“准备睡觉”的状态。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使用昏黄灯光,模拟“日落”效果,促进褪黑激素分泌。
误区一:吃安眠药能解决一切问题
很多老年人为了睡得快,依赖安眠药。短期或许有效,但长期服药可能导致耐药性、记忆力下降,甚至增加跌倒风险。
除非医生明确诊断为失眠障碍,否则不建议自行服药。
误区二:午睡越长越好
不少老人午睡一小时起步,结果晚上睡不着。其实,午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最为适宜,超过这个时间,反而会打乱夜间睡眠结构。
误区三:夜里醒了就要数绵羊
夜间醒来是正常现象,特别是60岁以上人群。只要醒后能再次入睡,无需过度紧张。焦虑只会让人更难入睡。
长期睡不好,不仅仅是“没精神”,还可能伤身体。
《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发表的研究指出:睡眠障碍与老年人认知退化、抑郁、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相关。
特别是长期早醒、深度睡眠缺失,会影响大脑“清除废物”的能力,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每晚入睡时间超过1小时仍难以入睡;夜间醒来2次以上,难以再次入睡;频繁做恶梦、夜间惊醒;白天嗜睡、情绪低落、记忆力减退。
老年人的睡眠,不比年轻人。多一分焦虑,就少一分安睡。
真正科学的做法是:顺应身体节律、固定睡觉时间、提升睡眠质量、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资料:
[1] 中国睡眠研究会.《2023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
[2]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人睡眠障碍诊疗指南》. 2022年
[3] 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 “Sleep disturbances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older adults.” 2023年
[4]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老年人睡眠与运动关系研究报告》. 2021年
来源:科学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