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哮喘,这个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响全球超过2亿人的健康。它无法根治,给各年龄段人群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公共卫生领域持续面临的严峻挑战。Chinese Medical Journal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
哮喘,这个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影响全球超过2亿人的健康。它无法根治,给各年龄段人群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公共卫生领域持续面临的严峻挑战。Chinese Medical Journal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发表的基于权威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研究的系统性分析,为我们揭示了1990-2021年间全球哮喘负担的演变趋势、关键风险因素及地区差异,也为防控策略指明了方向。
这项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全球分析之一,覆盖了20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描绘出清晰的图景:
·现状严峻:2021年,全球有2.6亿人患有哮喘,导致43.6万人死亡,并造成2142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衡量疾病导致的健康寿命损失)。新发病例高达3786万。
·标准化指标改善: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经过年龄标准化处理后(消除了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影响),1990-2021年间,全球哮喘的患病率(ASPR)、死亡率(ASMR)、健康损失率(ASDR)和发病率(ASIR)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EAPC均为负数,如ASPR的EAPC为-1.59,ASMR为-2.03)。这表明全球在哮喘防治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
聚焦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哮喘负担数据同样引人深思。2021年,中国哮喘发病人数为393.49万,患病人数高达2501.57万,导致146.74万DALYs损失,死亡人数达2.62万。这些数字直观地反映了问题的规模。值得肯定的是,在1990至2021年间,中国哮喘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健康损失率和死亡率均实现了显著下降,下降幅度部分指标甚至优于全球平均水平,充分证明了中国在哮喘防治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不过,受庞大人口基数的影响,中国哮喘患者的绝对数量和相关的健康损失仍然非常可观,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研究还揭示了哮喘负担在全球分布的不均衡性。不同于多数疾病,高收入发达国家(如北美、澳大利亚)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最高;而中低收入国家则承受着更重的哮喘死亡和伤残负担。中国在降低各项标准化负担指标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人群分布上,5-9岁儿童是哮喘发病和患病最多的群体;在20岁以上人群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哮喘导致的健康寿命损失主要集中在2-14岁儿童和55-74岁老年人,凸显了儿童和老人作为防控重点人群的紧迫性。
深入剖析风险因素,研究量化了它们对哮喘健康损失的贡献。研究量化了主要风险因素对哮喘健康损失的贡献:
1.肥胖(高BMI):全球头号风险因素,占2021年哮喘DALYs损失的15.36%。对女性的影响(17.01%)大于男性(13.59%)。控制体重是哮喘管理的关键!
2.职业性致喘物:占8.24%,工作环境中的有害暴露不容忽视。
3.吸烟:占6.56%。在中国男性中尤为突出,是首要风险因素(占14.66%)。戒烟是改善哮喘的重要措施。
4.空气污染:占0.82%。虽然全球占比相对较低,二氧化氮作为空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呼吸道的刺激和诱发或加重哮喘的作用已被广泛证实,关注空气质量对哮喘患者至关重要!
综合研究结果,有效减轻全球哮喘负担亟需各国将哮喘防控置于公共卫生优先位置。制定并实施更有效的策略,需要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儿童、老年人、女性及职业暴露人群),并大力干预可改变的风险因素:积极控制肥胖、严格实施烟草管控、改善职业环境安全、以及治理空气污染。同时,着力缩小不同地区和社会经济背景人群间的健康不平等,也是实现哮喘负担真正减轻的关键。
在哮喘的综合防控策略中,减少环境中的诱发因素至关重要。研究明确指出了空气污染物的风险。对于哮喘患者而言,除了远离烟草烟雾、注意职业防护、控制体重外,减少生活环境中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和刺激物同样重要。这些物质可能引发或加重呼吸道症状。
现代科技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了有力工具。例如,雷神空气消毒机采用大气变频等离子喷射消毒技术,能有效针对空气中常见的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进行灭活,减少它们在空气中的浓度。这对于降低因病原体或某些气溶胶刺激诱发呼吸道敏感反应的风险,为哮喘易感人群创造一个更清洁、更安心的呼吸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GBD 2021研究为我们绘制了全球哮喘负担最权威的“全景图”。它既展示了全球特别是中国在降低标准化负担方面取得的进步,也清晰指出了肥胖、吸烟、职业暴露及空气污染等关键风险因素,以及人口增长带来的持续挑战。减轻这一全球性疾病的沉重负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与资源投入,到医疗系统的规范诊疗与管理,再到个人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以及对生活环境的关注与改善。多管齐下,精准干预,方能真正守护好每一个人的呼吸健康,让清新的空气自由流动。
注:本文信息、图片整理自网络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leisdlz@163.com。
来源:点点滴滴健康笔记